每期目錄

李炷烽:金門可作為兩岸之間的橋樑|周陽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引言:近日,大陸媒體特別針對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作了一系列的報導。金門在冷戰時期防衞台灣、漫天烽火的重要經歷,又重新為世人廣泛重視。2000年起,金門和馬祖地區開始推動「小三通」,兩岸人民恢復1949年以前廣泛的交流。截至2020210日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停航為止,兩岸間「小三通」的客船航班共有108,971班次,貨船亦多達43,364班次,至於雙方出入境的人次則高達2100萬人。本刊特別針對當前金門的發展現況、兩岸文教交流的進程及障礙,以及「新四通」計劃的前景,分別邀請金門縣前縣長李炷烽、金門大學前校長李金振、新黨主席吳成典等三位金籍領導菁英,與金門大學兼任教授周陽山進行深度的對話,探討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角色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李炷烽1953年生於金門,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教育研究所畢業,曾任國小教師、校長、金門農工教師及主任、金門縣政府秘書、社教館館長。1996年起代表新黨參選,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1996-1999)、第四屆立法委員、2001年當選金門縣長,並於2005年連任。在八年縣長任內,推動「小三通」,並促成金廈經貿與生活共榮圈;並確保縣營金酒公司的產銷與信譽,保障了縣政府穩定的財源,居功厥偉。

 

周:201912日,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其中特別針對金門、馬祖提出「新四通」,通水目前已經完成,剩下的是通氣(也就是天然氣)、通電、通橋。不過,在大嶝的翔安機場預定於2023年完工,廈門市的兩條地鐵線也會通到機場。而從翔安機場到金門只有三公里左右。所以當機場完工時,金門的地緣環境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不管是透過小三通的船運,或是在金廈之間蓋橋,或透過地鐵連接金廈,金門都會很快的與廈門整合成一個共同生活圈,成為一個彼此連結的港區。請問,「新四通」會對金門及周邊環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

李:金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離島,交通不甚方便,所幸20年前的小三通讓金門與外界,特別是自古以來關係深遠的大陸,重新產生連結。我相信,金門未來還是會回歸到歷史的、地理的及自然的常態。過去70多年,金門跟台灣的關係可以說是歷史的偶然,跟大陸的關係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親近,也是歷史及文化連結的必然。這樣回歸常態的時機慢慢的成熟了。

20年前,我們推動小三通遭遇重重的困難,不過一旦重新產生連結後,從第一年就有兩萬多人通航,到2018年多達190多萬人,大家對兩岸一體化充滿信心和憧憬。兩岸要聯繫,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交通。我也提倡過要開展金廈之間的空中交通,一方面可提供作為旅遊的設施,另一方面也是緊急救難的輔助工具,但卻因台北的政治考量而遲遲沒有進展。

至於電力一直是金門的苦處。金門的發電原來是由福建省電力公司提供,1998年由台電接管以後,因為金門的發電規模很小,所有的發電設施都從零開始,導致發電的成本很高。據了解,台電在金門發電一年就要虧損20億元左右。我一直希望金門能得到更充分、更穩定的電源,並改善用電品質,也可減輕台電虧損的負擔。所以我在縣長任內,曾規劃過大陸供電方案,當時也與福建經貿處處長溝通過,得知大陸方面需要投資6億元人民幣,折合24億台幣。我認為當時如果台北當局願意,一兩年內就可完成了。至於途徑有很多種,例如可以把發電機設在福建漳州,用現成的廠區及人員,根本不必轉換電的頻率。對這一計畫,當時大陸已經首肯。其實通電是一種商購行為,根本不存在統戰的問題,我也曾把計畫書送給了台電,但他們不是決策單位,無法做決定。我想終會有一天,一定可以克服這些人為的障礙,解決金門供電問題。

金門是無碳島,低碳島希望能消除空氣汙染,金酒最近提出如能改成使用天然氣發電,產區的環境會更好、成本也會降低,但還是卡在兩岸意識形態之爭,雙方尚未就此進行溝通。

至於通橋問題,現在已經有了海上運輸和固定航班,如果未來配合翔安機場的完工,藉橋樑、隧道或地鐵直通兩地,那就更便利了。由於兩地的距離不過二、三公里,以大陸基礎建設的速度來看,建一座橋大概只需一年半載就可完成。至於金門本地的尚義機場規模很小,而且受制於地形及氣候的影響,經常被迫停航。假如兩岸可以共用翔安機場,共用跑道,實施「一驗兩關」,金門的發展一定無可限量。而尚義機場則可以轉型成商業區或休閒區,也有利於金門的發展。

 

周:20年前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開啓了「小三通」,她可不可能因為這一因素,願意在未來促成「新四通」?

李:小三通推動之初,蔡英文應該有很大的疑慮,這可能來自她的高層思維,也可能是當時敵對的意識形態尚不能讓她輕易的接受。而小三通推動至今的具體成績,應該也算是她從政以來最大的成就之一。我覺得現在兩岸雖然是對峙狀態,其實是可以藉由小三通的擴大與經營,讓兩岸重新找到連結點,尋求和平與對話的契機。如果台灣當局有困難,也可以授權地方政府,甚至可以經由地方仕紳的斡旋,與對岸進行非正式的互訪溝通,尋找一個共同的突破口。這不僅會帶給金門好處,對台灣也將是機會之窗。希望蔡英文能抽空到金門來,找找新的靈感。

 

周:在一次大戰結束,芬蘭從俄國獨立後,芬蘭西南的歐蘭群島(Aland Islands)上住的都是瑞典人,在大戰結束後他們想回歸瑞典。但由於該群島原係俄國與瑞典對峙的要塞區,若被瑞典拿回去,會對俄國形成戰略威脅,所以國聯(League of Nations)決定島上的居民應高度自治,但仍屬芬蘭領土。該島的財政自主,又享有菸酒免稅的特權,因之,成為北歐各國民眾踴躍購買菸酒的「免稅島」。該島的土地不外賣,確保財富不落入外人之手,成為一個特殊的「自治典範」。

金門過去是一個戰地,曾經因戰火吃盡苦頭,但同時也以金酒聞名於世,如果海峽兩岸都尊重金門的特殊歷史和地理位置,比照歐蘭群島的先例,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金門也可以變成一個和平之島、富裕之島和自治典範。您自己這一路走來,覺得從「小三通」到「新四通」,是不是真有可能讓金門從浴火中重生,出現這樣的新契機?

李:鄉親們都拜讀過您這方面的文章,也很同意您的看法。但金門的前途從來都不曾掌握在自己手裡。例如,2004年政府已決定要把金門周邊六個小島移交給金門縣政府,提供為觀光資源,但在移交前夕忽然變卦,總統府說要從長計議,最後不了了之。2014年行政院長再次宣布要把各島移交給金門縣政府,結果林郁方立委提出質疑,最後又變成只開放觀光但駐軍不撤。坦白講,駐軍不撤,很多觀光設施就無法落實,也達不到發展旅遊的效果。我個人猜想在後面一定有隻看不見的黑手,只是不知它究竟來自哪裡?

照道理講,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應該是以民意為依歸。我有時想,乾脆讓金門人自己透過公投來決定我們要什麼,做成決定之後,台灣就應該予以尊重。否則中央政府永遠把金門當芻狗,金門老百姓心裡是很不服氣的。我也建議大陸方面把各種惠台措施優先在金門先行先用,這對台灣民眾支持和平統一也會產生示範作用。

 

周:今年是八二三砲戰62周年,大陸方面高調地拍攝了一系列的紀錄片。1958年美國曾施壓要蔣總統從金馬撤軍,而且特別強調中美協防條約的保護範圍不包括金馬在內,但由於蔣總統的堅持,金馬受到了保護。近年來台灣不再將金、馬作為防禦的第一線,而把更多的防衛資源擺在台海中線與澎湖列島。您認為,台灣當局為什麼一方面希望金馬與大陸改善關係,另一方面,卻又怕金馬跟大陸走得太近?

李:我覺得這是台灣政府一直以來缺乏長遠的規劃,也對自己的民主發展沒有信心。他們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所有的心思只放在四年一度的選舉上,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這正是台灣為什麼每況愈下的原因!台灣開放觀光、探親,兩岸人民經由實際的接觸後,愈來愈發現兩岸是此消彼長,所以害怕「天然獨」會喪失競爭力、自我瓦解。他們最大的憂慮就在這裡!至於國防武力,以前在金門的兩棲蛙兵,訓練精良,即使是天寒地凍都要游上10公里;但對比之下,近期漢光演習意外事件頻仍,反映出訓練不足,這樣的國軍豈不是形同虛設?

 

周:這幾年大陸一直很重視閩南地區,也就是廈漳泉三地的整合,金門剛好位於三者中間,您認為金門能夠在未來閩南地區的整合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李:金門是閩南地區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台北的中央政府並不重視金門的地理優勢,也不願意給金門更多優惠,例如在兩岸談判ECFA時,金酒並沒有被列入免稅項目,足證中央政府從不為金門著想!假如金酒當時被中央列入免稅項目,銷往大陸,今天就可以透過「兩岸共飲」的飲酒文化,讓金酒暢銷大陸各地,也讓兩岸進一步融合發展。

 

周: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小三通一直沒辦法恢復,導致金門百業蕭條,在此一問題上,您是否想對大陸提出一些呼籲?

李:民進黨政府藉著疫情大力炒作「反中、仇中」,而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也在倒退之中。所以我呼籲新黨主席吳成典要堅持新黨一貫的立場,在疫情比較穩定時組織一個團隊,其中包括金門、馬祖的民間人士,對小三通實施以來的利弊得失提出詳細完整的分析,並與大陸相關部門交換心得。假如大陸方面能傾聽到台灣人民真正的心聲,應該會將當前的兩岸危機轉換為轉機。我也呼籲所有關心金門、馬祖,以及兩岸前途的學者專家一起來參與。我們的立場和目標很明確,那就是認同一個中國,和平共處,兩岸人民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