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上任後,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只一味強調「維持現狀」、「尊重台灣主流民意」,導致兩岸官方交流停擺,過去國共間建立的制度性協商管道及互惠政策,不是暫停,就是沒有後續。
有人說,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兩岸關係是「冷和」,但我個人認為用「冷漠」來形容更為洽當。
蔡英文政府不願觸及兩岸議題,中共官方也順勢而為,各省分的官式互訪層級降低、頻率減少,過去常見的來台採購團行程也大幅減少,即便民間團體的交流如常,但已無太多官員隨行或政策意涵。表面上感覺兩岸似乎仍舊維持一定的交流,但實際上卻是非常寂寥。
中國大陸把底線劃定得非常清楚。2017年11月24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出席第三屆兩岸媒體峰會時講:中共十九大報告確認了未來大陸對台工作是「六個一」,而承認「九二共識」是破解當前兩岸政治關係僵局的不二法門;「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客觀事實和現狀」的共同確認,是兩岸雙方授權認可的,不是哪一黨派的專利。
然而,民進黨看的是「九二共識」背後隱含的「一個中國」涵意,所以堅決不肯接受這樣的一個中國框架,但它又始終無法提出另外一套能讓中共接受的論述。所以,蔡英文執政至今,一直如繞圈圈般地在原地打轉,用極為空泛的「既有政治基礎」,來搪塞應付。
蔡英文說,她承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以及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但這些都是基於兩岸在認同「九二共識」前提下所達成的成果,蔡英文既然不承認「九二共識」,卻又為何能承認「九二共識」下的產物,這不是前後矛盾,自打嘴巴嗎?
蔡英文試圖要以「台灣民意」,或所謂的「台灣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企圖為自己在台獨基本教義派及民進黨內部支持者間找到一條路,筆者認為是不可能的。原因有幾下幾點:
九二共識獲國共兩黨認可
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明確地以新聞公報形式指出兩黨達成的五點共識,其中第一點即是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恢復兩岸談判;雖然從馬英九、洪秀柱到吳敦義,對於一中有不同解讀,但基本上都是服膺於「九二共識」的基礎。
在中共方面,從2005年「連胡會」後,官方即已承認「九二共識」,雖然各自解讀不同,但也都符合彼此需要,對內應付政治現實。到了習近平,則是在十九大上正名,明文寫入「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
「九二共識」是經過時間與空間的認可,是兩岸特殊政治環境下的產物,很難再被複製或重設。
習近平有時間及內部壓力
美國智庫學者易思安在《中國的侵略威脅》中寫到,中共已經擬定2020年攻打台灣的軍事計畫,後來作者證實這是引用台灣國防部2013年國防白皮書的內容,但一直有傳言習近平會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因為面對內部鷹派勢力,加上民進黨執政,台獨隱憂仍存在,習近平勢必會處理兩岸關係,這也是避免台獨勢力持續影響港獨的方法。
不管是2020年還是2049年,它指涉出來的意義是,處理兩岸問題的急迫性。不像過去兩岸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那種「先急後緩」、「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交流樣態,中共官方也不會再像馬英九執政時期那樣,在經濟、貿易、文化、台商優惠等方面採取讓利的方式。簡言之,就是中共跳過經濟這塊,直接要處理政治的問題,如果台灣先同意了政治的這部分,那再回頭來看經濟讓利就都好談。
習近平承接了「九二共識」,卻也開始用他的方式在處理兩岸關係。誠如大陸《財新網》主編胡舒立,在2016年大選後三天發表的文章所言,「這不會是兩岸和解的結束,而是管控並最終解決兩岸分歧的開端。大陸當局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對台新策略。」新的策略當然有,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九二共識」。
民進黨兩岸關係包袱大
台灣民意基金會2017年10月公布民調指出,對於蔡英文的兩岸關係表現,三成六民眾基本上滿意,五成二不滿意,且強烈不滿的比率依然顯著。
2016年8月,蔡英文百日執政時,尚有五成一民眾支持蔡的兩岸政策,反對者有四成。到2017年6月,不滿意蔡兩岸政策的人超過滿意的人22%,這是蔡上台以來台灣人民最不滿意她處理兩岸關係的時刻;到了10月,數字雖顯示滿意比率上升1.8%,不滿的下降6%,但總體來講,不滿意者維持在五成二,仍是紅色警戒狀態。
從支持度及民意走向來看,蔡英文已非全民總統,何況蔡英文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已被外界看破手腳,完全無法施展。蔡英文在黨內也沒有絕對的地位說了就算,或有人說可以採取公投方式決定,但公投只適用法律複決、立法原則創制、重大政策複決創制及憲法修正案複決,不可能有「共識公投」。
筆者認為,蔡英文在其執政時期不會有產生台灣新共識的可能,既然沒有辦法有台灣共識,也就不會有兩岸新共識取代「九二共識」的問題。蔡英文一再提說,要用台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來處理兩岸關係,其實就是在擺爛跟推託。
(資深媒體人、青年發展基金會活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