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陸操偶名家楊輝從《牛仔褲》看血汗工廠|劉祥伶 在 Facebook 上分享!


  7月大暑,「霹靂奇幻武俠世界 布袋戲藝術大展」轟動進駐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超過25台的霹靂群俠車隊,浩浩蕩蕩抵達展區、來自全台25個霹靂官方後援會大會師,以及霹靂演唱會、COSPLAY走秀、超Q人偶團隊,讓現場熱情飆到最高點。
相較於出自台灣布袋戲家族的「霹靂布袋戲」熱熱鬧鬧席捲南台灣,大陸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楊輝,預計10月帶新作品來台灣,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牛仔褲》,訴說的是有關大陸牛仔褲血汗工廠的女工故事。
《牛仔褲》是楊輝與瑞士洛桑劇院第二次聯手推出的作品。操著日本文樂戲偶,結合多媒體動畫,以邁向全球化的現代世界為背景,在富含記錄片氛圍的演出中,刻畫一名在劣勢中奮力求生的廣州女子茉莉的命運。
 

藝術要與觀眾直接溝通

 

對大陸旅法操偶名家楊輝而言,藝術是要與觀眾直接溝通用的,他不太講老故事,比較常說他自己的經歷。
楊輝1964年生於福建漳州,是中國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他的父親楊勝,是引入京劇唱腔身段而開創「北派布袋戲 」的代表人物。很不幸的,楊勝生不逢時,在文革中遭批鬥致死。楊輝對父親最後一個記憶是父親被帶走一去不回,那年他6歲。

楊勝在死前將自己身懷的絕技傳授給楊輝。1989年,楊輝帶著一身操偶技藝出走,到過南美洲、香港與歐洲,四處尋求演出機會,最終落腳法國史特拉斯堡青年劇院,約工作10年,後來轉任瑞士洛桑劇院偶戲導演。

 

 
結合現代美學創新傳統

 

楊輝在歐洲跟來自各國的現代戲劇、舞蹈、音樂等藝術家一起工作,在不斷學習新東西、不斷歷練的過程中,他體認到傳統布袋戲應該與現代戲劇美學結合,才能產生新的生命力;藝術一定要獨特與創新,不能守著傳統不放。就像他父親的演法,與爺爺演的就未必完全相同。
楊輝原本對技藝傳承沒有太多想法,直到2003年在法國找到在大陸幾近失傳的《掌中戲》錄影帶,由影像想到父親,喚起他的故鄉情。例如,他曾跟弟弟去監獄看父親,父親很開心,找了紙張竹籤,做成風箏給兩兄弟玩。他們離去時依依不捨回望,看見風箏仍停在空中。這個畫面深深烙印在楊輝心底。
經過多年沉澱後,楊輝於2011年受洛桑劇院邀請,將家族的故事,包括爺爺在茶樓作戲的記憶及自己遠走他鄉、決定將布袋戲技藝在歐陸傳承下去的心情,創作成《操偶師的故事》。該劇曾於2012年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
 

《牛仔褲》談勞工的悲歌

 

《操偶師的故事》劇末,以在舞台上留一盞燈的意象作結局,暗喻楊輝對家傳藝術的看法。楊輝認為家傳技藝就像油燈般脆弱,不小心就會滅掉。但若保護太好,即便沒有空氣也會滅。
汲取西方藝術養分、融合東方薪傳的楊輝以現代戲劇手法,透過《牛仔褲》展現布袋戲藝術新境。該劇靈感來自紀錄片《歸途列車》、《中國正藍-女工哀歌》,兩部作品皆聚焦牛仔褲製作工廠,及其背後隱藏的問題。
《中國正藍──女工哀歌》以廣州郊區一家牛仔服工廠為背景,廉價勞工、童工經常通宵加班,每天工作超過十幾個小時。一些工人為了不睡著,硬是用夾子夾住眼皮,工資常被拖欠卻投訴無門。
牛仔褲舒適、方便、百搭,且不帶任何社會階級標籤,象徵著全然的自由,幾乎每個人衣櫃裡都有牛仔褲。現今知名的牛仔褲品牌均來自歐洲、美洲,如Diesel、Levi's等,然而七成產地卻在亞洲。這些牛仔褲多半於不人道的工作環境,出自童工或婦女之手。
《牛仔褲》結合靈活變換的舞台場景,創造出多變富含詩意及政治意涵的物件劇場。觀眾將可看到一個傳統家庭如何在追求進步、現代化與都市化的環境中,不斷遭遇到的衝擊。
 
 

(作者係文化工作者)

 

 
 
演出訊息:
劇目:楊輝&瑞士洛桑劇院《牛仔褲》
時間:2014年10月10~12日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