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陽光助學,拾穗希望─介紹華夏社會公益協會|陳惠蓉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米勒畫作「拾穗」,描繪窮苦的農村婦女在金黃色的麥田,彎腰撿拾收割時落下的麥穗,一粒粒的穗粒就像是一點點的希望,每粒都是寶。

「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是華夏社會公益協會成立「陽光助學」的初衷。

 

陽光助學工程

 

華夏社會公益協會是由一群關懷弱勢學童的人,希望透過教育激發貧寒孩子的潛能,使其自立自強、脫離貧困,繼而有能力也願意去助人,形成社會人群共同的觀念及風氣。華夏將這項教育扎根的工作命名為「陽光助學工程」。

華夏協會於2002年開始籌備,2004年7月31日正式成立。2002至2006年間,以協助台灣山地學童之經費補助為主,目前則致力於北台灣弱勢家庭的陽光助學工程,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及新竹縣等地區的都會及偏鄉。這些年來,華夏雖沒有專職領薪人員(全為義工),每位志工或理監事都是義務的,不僅出力出錢,每份心力也都實實在在用於受照顧扶助者的身上。

 

陽光早餐與「福箱」

 

陽光助學工程包含陽光早餐、寒暑假飽飽、春節陽光送暖及家訪,並提供急難救助及參與其他社會公益活動等。扶助的對象是身心障礙、隔代教養、單親、中低收入、原住民、新住民或其他家庭變故的學童。

陽光助學工程最主要的工作是「陽光早餐」,它是由華夏補助國小學生的早餐費用,弱勢學童名冊由各學校提供,讓這些學童可以在學校吃早餐。我們相信教育是翻轉家庭貧窮最重要的方式,而早餐必須吃飽有精神,孩子才能有元氣上課。在每一學期的開始,華夏志工們會到學校進行訪視,了解華夏幫助的孩子們在學校用餐的情況,並和師長們意見交流,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及生活需要。

「付出當下,福已在其中」,這是華夏「寒暑假飽飽」取名為「福箱」的原因。因為到了寒暑假,很多弱勢孩子在上學期間得到的早、午餐經濟協助來源會面臨中斷,於是華夏向各界募集物資捐贈,由志工們分裝成三千多個裝滿白米、麵條、醬油、健康油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福箱」,希望將眾人的善心福聚給這些弱勢家庭,雖然每一次組裝時志工都是汗如雨下,甚至有人受傷,但助人的感覺既充實又美好。

華夏對弱勢家庭不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做家訪關懷,因為華夏相信,唯有親自走入貧困家庭,才能真正並持續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每年春節的「陽光送暖」,華夏動員學校師長、家長會及志工們一同參與,藉由家訪關懷的機會,學校及師長可以認識及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家長會也可以用團體的力量幫助他們;華夏並能從訪談的過程中,紀錄受訪家庭的需要,或請學校列入生活輔導關懷的對象,或轉介其他社會福利及政府資源,或者是給予急難救助等,讓廣大的社會關懷能有機緣如暖流般吹到這些弱勢的家庭。

華夏長期關懷社會的角度,都在於倉廩衣食等日常所需,在台灣八八風災時曾捐贈書包及鞋子給災區學童及家庭。近兩年更思考如何把人文關懷與社會教育融入公益事業,讓華夏不單是行善,更是積善,透過善的循環,以善養善。於是,華夏開始結合不同的社會公益團體,帶領孩子走出校園,接觸寬廣的世界,啟發他們的潛能;例如,帶孩子參觀艾雪魔幻世界畫展,在驚奇之餘並寫下心得,開拓不一樣的藝術視野。但這只是一個起點,還需要更多人參與,多關注存在我們身邊的弱勢孩子。

社會公益以濟貧救困為先,但是,恆久的積善,是華夏未來陽光助學工程要更用心努力的目標。社會上永遠都有無法被關懷到的孩子,在世界滾輪的轉動下,總會有人落下,但如何讓落下的人可以再次攀上滾輪,讓他們有能力、有善心,去幫助下一個落下的人,是我們的使命。

 

(作者係華夏社會公益協會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