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曾歷經40年長期穩定高速成長,年平均增長率達9.4%,成為世界經濟奇蹟典範,卻在1990年代經濟成長率劇降至5.7%,最近7年只有2%,呈現出漫長的衰退期。何以如此快速繁華落盡,爾後有什麼對策,值得探討。
奇蹟典範vs.衰退典範
台灣經濟於1950年代至1980年代,年平均增長率達9.4%,超越所有國家,高居四小龍之首,成為世界經濟奇蹟典範。提綱挈領而言,有這些因素:(1)眾多人才與資源集中於台灣,(2)國民黨獨大,政治穩定,社會力心無旁騖,只往經濟領域傾斜,(3)教育普及,大量留學生返台服務,社會階層流通暢通,人口紅利延續,(4)不同時期的經濟政策得宜且連貫,成功歷經了進口取代、出口擴張、十大建設與推動電子業等階段。
然而,1990年代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居然劇降至5.7%,2000年迄今更只有3.4%,最近7年只有2%,明年的政府經建目標,也只有2.4-2.6%,呈現出漫長的衰退期。何以如此快速即呈繁華落盡?爾後有什麼對策?留給世人什麼教訓?最近中研究經濟所成立研究計畫,探索這些議題,俾使這個衰退典範,得以納入總體經濟理論。究竟這是景氣大循環之下的必然,如同月之盈虧,非人力所能挽回;還是有什麼策略與方法,可以使它成為其他國家的殷鑑,避免重蹈覆轍。
景氣循環有內外在因素
景氣循環又稱為經濟循環或商業循環,指經濟成長沿著長期成長趨勢線,出現一種由衰退、蕭條、復甦與繁榮等週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狀態。
在繁榮期,經濟迅速活絡發展,生產規模擴大、物價上漲、充分就業、國民所得及工資所得增加、市場購買力提高。到了衰退期,因經濟過度膨脹而導致失調,生產過剩,商品滯銷,同時也會引起銀行為確保債權,對企業體收縮信用,而使企業降價求售商品,甚至會引起工廠倒閉、勞工失業或放無薪假、生產停滯、所得減少。然後是蕭條期,經濟狀況呈現一片淒涼,生產減少、物價低迷、失業率高、工資利息低迷、所得降低、民眾消費慾望低。
到了復甦期,隨著經濟蕭條時間的過去,由於新生產技術或方法的運用、新市場的開發等因素,又使得就業率增加、物價回升、利息及工資逐漸提升、所得增加、消費水準提升、又再度進入繁榮時期。
至於景氣循環的原因,雖然論述繁多,辯證不易,惟不外乎內在與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係由經濟體系內的因子變化所引起的波動,如投資、儲蓄與政府支出等變動。外在因素則由經濟體系以外的因子變化所造成的波動,如戰爭、天災、政局不穩、社會變遷與技術進步等。這些變動造成的供給面衝擊(supply shock),對台灣而言,真正適用的只有藍綠內鬥、政局不穩這一條。
政局不穩影響經濟發展
自1988年蔣經國逝世,台灣由主要是留學美國的人士主政,主動也是被動(美國強力推銷)地移植美式民主,成為政治主流。政治上建立兩黨競爭環境,推動總統直選,黨政軍退出媒體,並以轉型正義的名目,掃除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歷史與標誌圖騰,刪減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法定退休給付;復以愛台為由,強力在各方面去中華文化與去中國化,對處於分治狀態的台灣,硬生生變出個國家認同問題。經濟上採取自由開放政策,大力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同時消滅黨營事業。結果在政治上,長期執政的國民黨成了眾矢之的,一方面不符兩黨政治主流,另方面不免累積了大量執政負擔,如選舉做票導致的中壢事件,這些負擔合併簡約為白色恐怖,成為在野黨的選票提款機,遂造成了連續三次政黨輪替。
短促的執政期,使得政黨的選舉人才十分幹練精明,然而,執政的政務官人才則普遍歷練不足,領導無能,使被領導的廣大文官無所適從,政府於是弱化,後果是沒有足夠能力真正為人民大開大闔、興利除弊,更遑論後任總以推翻前任的作法為樂,腰斬的建設和預算比比皆是,還美其名為尊重最新民意。表現在經濟層面更是如此,國(黨)營事業在經濟領域的份額降低,無力主導投資與消費,不復是經濟領頭羊,而民營企業也再沒有堅強政府政策與大國實力的支撐,放牛吃草,在國際市場叢林自謀生路,成王敗寇,製造業如此,金融業亦復如此;大型企業如此,中小企業亦復如此。
關鍵在於政治制度的選擇
從2007年開始,台灣人民每年辦選字活動,選出的各年度代表字如下:「漲」、「亂」、「盼」、「淡」、「讚」、「憂」、「假」、「黑」、「換」、「苦」,到2017年的「茫」,除了2011年的「讚」,其他都沒有鼓舞人心者,而2011年的「讚」,恰好反映了對前一年經濟成長率10.6%的讚嘆與推許,甚至刻意遺忘這是對再前一年負1.6成長率的跌深反彈,人民對經濟的在意足見一斑。惟光是在意,並不足以回天,台灣的奇蹟典範看來是黃鶴一去不復返了。
追根究柢,關鍵應是政治制度的選擇。在20世紀主宰世界舞台的美國,一味到處推銷其美式民主,以為政黨競爭都會揖讓而升下而飲,不顧該地區的傳統、歷史、文化、人性,現實裡的政黨競爭,多得是暴力血腥的。二次戰後造就出140多個獨立國家,亞非拉人民可能圖到了獨立,卻得不到應有的福祉尊嚴,甚至生存,更多只圖到顛沛流離,全球烽火彼起此落,美國自己也不免慘遭恐攻的荼毒。
台灣的未來會是什麼?衰退典範持續,靠之前的底子和老本支撐下去?抑或奇蹟典範會重現?
(作者係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主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