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展」還原史實|陳淑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為讓兩岸民眾認識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真相,「反殖民與台灣光復—日據時期台灣歷史圖文展」,從2015年開始在兩岸巡迴展出,最近一場將於7月6日至20日在台南市議會展出。

 

  「反殖民與台灣光復展」自2015年11月苗栗起跑後,已在新竹、花蓮、嘉義、台北、彰化、台中等16個地方舉辦。2016年11月起移師合肥、廈門、上海、河南等地展出。

 

豐富資料全面呈現抗日史

 

對大陸觀眾而言,圖文展是第一個全面反映台灣人抗日史實的展覽。在廈門華僑大學開幕時,副校長劉稱該展「提供了很好的凝聚歷史共識的平台」;上海市台聯會會長盧麗安亦指展覽「用史實說話,為先烈代言」,許多參觀者看到台灣民眾不畏強暴抵抗日軍、保衛家園的照片及文字說明,皆深受震撼。

圖文展展出150餘張歷史資料圖片,以近2萬字的篇幅,敘述台灣自1895年被迫割給日本後民眾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參加全中國抗戰至1945年台灣光復,長達50年的抗日史。苗栗抗日先賢羅福星的孫女羅秋昭抄寫了羅烈士的抗日詩句,而葉榮鐘的詩:「忍辱包羞五十年,今朝光復轉悽然。三軍解甲悲刀折,萬眾開顏慶瓦全」,反映出台胞被殖民的心情及慶祝光復的喜悅。在台展出時,抗日志士家屬如林朝棟後人林光輝、李友邦之子李力群、葉榮鐘之子葉蔚南等人皆曾出席不同場次的座談會。

策展人、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自1980年代開始台灣史調查研究與寫作,曾主編日據時代《台灣社會運動史》中譯版及《台灣民眾史》書系,長年為台灣的國族認同,奔走於兩岸之間。

藍博洲告訴記者,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卻又對殖民史、台灣人在各個時期對殖民者的激烈反抗缺乏認識,才導致台灣人的祖國意識與棄兒意識(孤兒意識)隨著時間而有了不同的發展。再加上李登輝、陳水扁推動「去中國化」教育,篡改教科書,把「日據」改成「日治」,更深深影響了台灣年輕人。藍博洲認為「日治隱含殖民有功論」,例如,有人認為日籍工程師八田與一修建了嘉南大圳,對台灣農業發展有貢獻,其實他的出發點並非為台灣百姓謀福利,而是為把更多的台灣稻米輸至日本。

 

我們要還下一代真實歷史

 

今年是七七事變爆發80周年紀念,在這一背景下舉辦圖文展,不僅能讓人了解到台灣抗日史,也可進一步瞭解全體中國人的抗戰史。在藍博洲看來,1937年發生的七七事變與台灣緊密相關, 1937年至1945年,最少有5萬人從台灣前往大陸參加抗戰,這段歷史應該被呈現出來。例如白色恐怖受難者鍾浩東、蔣碧玉夫婦便曾從台灣到大陸,參加祖國對日抗戰,當他們好不容易找到抗戰部隊時,還險些被當成日諜,此真人真事曾被改編成電影《好男好女》。

藍博洲說「史實就是史實」,我們這一代人要還下一代人真實的歷史,圖片展將持續以巡迴的方式展出,讓兩岸更多人認識這一段實存於台灣的被殖民史,因為唯有理解過去,才能知道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