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國的火箭發展近況|宋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火箭彈因反應快、射程遠、造價便宜等優點,受到各國的青睞。中國大陸陸軍近十多年除已擁有先進的坦克裝備,在遠程火箭彈的發展上,也以優異的技術與能力震懾世人。

 

大陸官方資料顯示,衛士火箭炮是「四川航天工業公司」和「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的結晶。該型火箭炮能搭配子母彈、高爆彈、燃燒彈等,按照大陸陸軍的作戰想定,衛士火箭炮雖然是一款相較於飛彈更為廉價的裝備,但未來衛士火箭彈將能與戰術導彈搭配,形成「高─低模式作戰」,為海、陸軍爭取更多的局部優勢。

 

比較衛士各型功能及戰力

 

大陸官方資料說明,「衛士火箭炮」分為衛士1型、衛士2型、衛士3型與衛士4型,各型號依照火箭的口徑大小來決定射程長遠。舉例而言,衛士1型是302 mm口徑火箭,最大射程約80公里,其衍生型衛士1B型302mm與衛士1E型122mm,射程分別為180與40公里,對於敵軍的固定裝備具有強大的摧毀力。

後期的衛士2型,配合口徑增至400mm,其射程不但擁有200公里的優勢,相關的衍生型號分別為衛士2B型火箭,射程約200公里、衛士2C型400mm火箭射程約350公里,與衛士2D型400 mm火箭射程約400公里。

依據射程的設計,一般地面火炮,像是坦克車炮、自走炮與其他榴彈炮等,受制於性能、載台設計與裝藥量,其射程最多受限在100公里內,威力遠不如長程火箭彈,這也是為何長程火箭彈在各國陸軍的發展普遍受到重視。換言之,大陸衛士2型火箭除了能針對敵軍地面部隊進行打擊外,對於跨區作戰、跨島作戰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與前兩款最大不同的衛士火箭彈,分別為衛士3型400mm火箭,射程約480公里(反潛能力),以及衛士64型302mm火箭,射程約280公里(反艦反潛能力),它們除了能針對敵軍潛艦、水面艦隻進行打擊外,相較於傳統的反艦飛彈,其射程大約平均在90-200公里,長程火箭彈不但在尺寸的設計更為粗大,亦有能力在岸上配合水面艦隻的引導合作進行打擊。

 

解放軍的作戰想定

 

依照解放軍目前對台的作戰想定,由於造價便宜、部署容易,能在瞬間透過大量火箭彈的發射獲得巨大戰果,在開戰之初,長程火箭彈會配合彈道飛彈打擊台灣外島與本島重要的軍事基地,針對台灣裝甲部隊、機場、油料庫、發電廠等,由於主要目標完全處在衛士火箭彈的打擊範圍,因此對解放軍來說,更能在戰爭之初爭奪台海制空、制海權。

雖然長程火箭彈在精確度上仍無法與彈道飛彈相比,但大陸仍按照彈體尺寸,安裝類似GPS的導引系統,使火箭彈彈著點在敵軍附近位置,誤差能小於10公尺,增進打擊效能,也提升了火箭彈在大陸軍方的地位。

另外,針對日益升高的南海、東海主權爭議,大陸解放軍在面對美日等西方強國時,火箭彈能部署在中國南海的島礁,為達成維護中國大陸的國家利益,衛士系列火箭彈不但能創造出「不對稱作戰」的優勢,更能彌補傳統反艦飛彈射程的不足。換言之,大陸能利用少量的火箭彈部隊,便能達成「地緣戰略」上的優勢,而廉價的火箭彈在數量與部隊的布局上,往往能創造出巨大戰果,成功地達到嚇阻敵方的能力。

 

兩岸火箭性能比較

 

台灣方面,新一代的火箭為「雷霆2000」,在射程、彈藥數上遠不及於大陸衛士火箭系統(射程約45公里),由於大陸擁有更為進步的軍火科技,在相對廉價的火箭科技上優於台灣,兩岸在軍火的較量上,從最新的戰機科技到傳統的火箭技術,大陸皆擁有絕對優勢。

由於科技因素,火箭有「火箭飛彈化」的趨勢,顧名思義為衍生火箭既有的射程,使其具有射程數百公里的能力,另在彈頭安裝導引系統,縮小其誤差範圍,同時為因應射程的需求,必須將彈體擴大,才有助於燃料、炸藥量的裝載。中國大陸在軍火科技的應用上,幾乎已達到實戰化的要求。

換句話說,解放軍新一代的衛士系列,在性能上已能和傳統的彈道飛彈搭配,增加其部隊的作戰效益與武器的選擇權。

 

(作者係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