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產經》炒台研製飛彈徒勞無功|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APEC今年不辦,台灣唯一出席國際場合的機會沒了。RCEP緊鑼密鼓,中日高層密切磋商交流,蔡當局全無空間,只得靠《產經新聞》丟出國安會議機密文件來搏版面,卻也是激不起話題的一日新聞。

 

117日,日本《產經新聞》突兀地將李登輝時代國安會議討論發展彈道飛彈的機密資料、附上文件照片,當頭版頭條及三版評析大幅刊登,撰者為該報駐台北記者。那幾天北韓沒射飛彈,其他地區也沒有飛彈相關消息,為何蹦出這消息?《產經》反中反共親美色彩濃厚,登此消息,鐵定有一石多鳥的目的,但也曝露了其中蹊蹺。

李登輝國安會議記錄曝光

該報導說:此為1996年台海危機後,次年1217日國安會議的會議記錄。會議由李登輝主持,有國民黨秘書長、參謀總長、國防、外交、經濟等各部會首長15人出席。還有參謀本部提出的「機密」資料,及大陸戰略、戰術飛彈「具有絕對優勢」,我方飛彈防禦、反擊能力不足的分析;由於從美國獲得飛彈防禦能力得「花好幾年時間,應該併行考慮建構報復的反擊能力」。

《產經》記者還拿此文件,就教於9月曾來台灣觀察大選並拜會韓國瑜的東京大學松田康博教授,松田說「外界認為,台灣同時在推動開發核武和彈道飛彈。台灣開發核武因遭受美國的壓力,1980年代末被迫放棄,但之後仍持續開發彈道飛彈。這是一窺(台灣)政府內部實際討論的珍貴資料」。

問題來了。台灣的國家機密保護法規定,絕對機密,不得逾30年;極機密,不得逾20年;其期限自核定之日起算。這應是超過20年的「極機密」,記者用日文漢字表示「入手」(取得、得到)的記錄已過了保密期。惟就算解密,文件也沒有長腳,怎麼會跑到日本駐台記者手上?此地無銀三百兩,推敲可能是有關當局刻意「餵」給他的。

因美壓力而研製巡弋飛彈

報導還曝光了許多台灣人民不大知道的內情。陳水扁當政的最後幾個月出席實驗,在「超越中程彈道飛彈射程距離」的時點喊停。《產經》採訪了參與該實驗人士,說「射程超過1000公里,實驗成功而進入量產」。台灣對飛彈射程的分類定義是,短程600公里以內,中程6002,000公里,長程2,000公里以上;可知李登輝時期並非用美國標準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 3,000-5,000公里,而是「準中程彈道飛彈」MRBM 1,000-3,000公里。國防部人員表示,李登輝政府所開發的中程彈道飛彈引擎,現在部分用於巡弋飛彈「雄風2E」的實戰部署,可以打到大陸上海以北。

產經鼓勵台增強軍力反中

台灣曾被披露開發中程飛彈的「雲峰計畫」,但目標不清楚究竟是用火箭引擎的彈道飛彈,抑或用噴射引擎的巡弋飛彈。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認為,「雲峰」是要研發超音速對地巡弋飛彈。防止運載核武等大規模破壞武器擴散的「飛彈科技管制建制」(MTCR),制約著射程300公里以上的飛彈出口;美國因推動MTCR而對台施壓,台灣可能就轉而研發巡弋飛彈技術。台灣沒有大規模破壞武器,採用巡弋飛彈較有利。國防部已承認開發、部署了對艦飛彈「雄風2」與「雄風3」,但並未承認部署地對地飛彈「雄風2E」。

《產經》估量,「雄風2E」是傳統彈頭,因只具有限的攻擊力,兩岸間的軍事平衡,整體已向大陸傾斜,所以美國也容忍讓台灣擁有。還附上一張取自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力報告」、標示兩岸飛彈的圖片,凸顯大陸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11516,準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1,地面發射型巡弋飛彈長劍10的數量。而台灣則列著對艦飛彈雄風23,地面發射型巡弋飛彈雄風2E,數量則說「不清楚」。

兩岸軍力不平衡,台灣真正的高招,應該是跟大陸和睦相處、對話談判、建立密切的經貿關係、不挑釁,則再大的不平衡也不必擔憂。《產經》顯然在鼓勵台灣發展軍力反中。

真正目的欲替蔡英文抬轎

今年3月《產經》炒作過「蔡英文望與日本安保合作」,結果遭日本政府打臉。現在又來了,前後兩次都與軍情事務相關。在日本右翼勢力眼裡,蔡英文是李登輝正牌的「繼承人」,必須為蔡抬轎。日本媒體其實很少提台灣,而《產經》卻成了蔡當局國際亮相的宣傳工具。

亞太經合會(APEC)是台灣每年唯一一次在國際場合亮相的機會,不過,今年因主辦國智利發生首都暴亂取消了。114日在曼谷,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的16個國家,除印度尚有疑慮,暫時退出協議外,其他15國皆同意繼續談判,預定明年簽署。同時,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會談。目前傳出,1223-25日安倍可能先赴北京與習近平見面,然後轉往四川成都,參加由李克強主持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這才是亞洲國際社會當前脈動的主流,台灣完全沒有插足的空間,民進黨政府只能藉《產經》放出過期機密文件搏版面。

因此,推斷《產經》這時拋出這頭條,無非是要(1)撩撥兩岸關係,加大火苗;(2)引誘大陸文攻,替蔡英文製造撿槍的機會;(3)以李登輝、國民黨的作為,合理化蔡政府的潛艦國造、向美軍購;(4)替蔡英文助選;(5)暗示台灣應持續站在反中立場。然而,大陸沒跟著起舞,島內也沒激起話題,《產經》和台灣相關單位,只好摸摸鼻子,讓這頭條僅是一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