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七七揭開八年抗戰序幕|王仲孚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從此「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展開了攸關全民族存亡的反侵略聖戰。經過了八年的艱苦犧牲奮戰,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也成為我們一般人習慣的用詞。

有學者指出,中國對日抗戰應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佔領東北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共計14年。也有學者主張,早在甲午戰敗被迫割台之後,台胞即進行武裝抗日,到1945年台灣光復,前後長達50年之久。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14年抗戰或50年抗戰都言之成理,但如以九一八事變或乙未台胞武裝抗日作為抗戰的起點,則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不開一槍全部撤離,次年日本成立偽滿洲國,日軍進而佔領熱河,並向長城各隘口進犯,產生轟動一時的「長城戰役」。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對日態度基本上是不抵抗政策,而且在日本政府要求下壓制民間的反日行動,並集中兵力對江西蘇區的紅軍進行圍剿,迫使紅軍遠走陝北,即所謂「兩萬五千里長征」。此時全國同胞要求抗日的情緒高漲,而國府強調「攘外必先安內」,直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全國團結一致對外的情勢才告形成,半年後就爆發了盧溝橋事變。

至於乙未台胞抗日之役,基本上是台灣民間組成的義軍對抗日本的正規軍,雙方實力懸殊,義軍孤立無援,只能以悲壯失敗收場。此後台灣只出現一些零星的抗日行動。因此,把乙未台胞抗日視為中國人民武裝抗日的先聲極具卓見,但如作為抗日戰爭的起點,則缺少連慣性。

七七之後短短10天,華北日軍即在河北豐台成立最高司令部,對29軍主動攻擊,師長趙登禹、佟麟閣壯烈殉國,日軍旋即佔領北平。8月13日日本動員陸海空軍10餘萬人進攻上海,爆發震驚世界的淞滬之戰,國軍奮勇抵抗三個月。同年12月南京陷落,日軍進行瘋狂的「南京大屠殺」。此前,國府宣布遷都重慶,準備長期抗戰。全國各地與日軍大小戰役數以百計,皆在缺乏外援,以落後的武器艱苦作戰。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正式對日宣戰,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合成統一陣線,堅苦的對日抗戰才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綜上所述,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凝聚一致抗日的意志;兩國以正規軍交戰,並正式宣戰。除正規軍以外,民間亦自動發展地方武裝力量,組織游擊隊與日軍周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抵抗侵略的聖戰。

八年抗戰,與乙未、九一八之抗日當然也有密切的關係,由於抗日戰爭贏得最後勝利,台灣得以光復、滿洲國崩解,東北恢復為中國領土。這都是八年抗戰最偉大的貢獻,盧溝橋事變在中國現代史上實具有不朽的地位。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