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戰略搏弈:美國死盯著中國|趙國材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歐巴馬政府八年中並未建立起更加穩定平衡的國際秩序,使美中關係陷入緊張,川普在亞太地區面臨的最大考驗,將是如何妥善處理與中國打交道、TPP、南中國海紛爭、朝鮮核武的對策等問題。

 

  亞洲國家因押錯希拉蕊而灰頭土臉的有南韓、日本、新加坡、印尼和印度;僥倖選對川普一邊的則有寮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緬甸。

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本土優先」、保護主義、反全球化危及脆弱的世界經濟,引起盟邦高度不安。當選後不久,川普選擇44歲的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蒲博思(Reince Priebus)為白宮幕僚長;布農(Stephen K. Bannon)這位網路媒體人出任總統首席策士兼資深顧問;並任命58歲的退役中將、前國防情報局局長弗林(Michael Flynn)為白宮安全顧問。估計美國主要關注點是中東、敘利亞、俄羅斯、伊朗和北韓的問題。

 

低調處理中國問題

 

中美關係對美國而言是最重要的關係,因此,中美關係被稱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當前雙方關係十分複雜,敵對與合作並存,既非完全的敵人,又非正式的夥伴。

川普當選第五天,習近平終於和川普通話,強調兩國應「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的原則」,「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種種用詞被認為有「提醒」之意。二人雖同意儘快見面會談,但很可能要安排到明年春夏之間或之後。

對於川普當選,中國既怕經濟上受到壓力;又期待美國的政治壓力減輕。川普並非主張孤立主義,在對外關係上不會採取很多行動,而可能只是見招拆招,預測未來中美關係在政治層面的對立可能較少。

川普是一個精明強悍的房地產商人,他沒有意識形態偏好,基本政策傾向是現實主義加「本土優先」,在商言商,看重經濟利益,嫻熟反敗為勝之商道。相信只要美國保持和平友善、和氣生財的態度,就是中美兩國雙贏的最大公約數。預測中美關係前景,總會比以前平靜些。

 

亞太再平衡戰略添變數

 

美國在維持亞太再平衡戰略方面,有可能會發生質變。歐巴馬政府大力推進重返亞太的再平衡戰略,付出的代價太大,促使中美緊張關係升級,對世界和平繁榮有害無益。

目前東北亞與東南亞有兩個變數:一是兩韓局勢,南韓政局紛擾及朝鮮導彈威脅,以致美韓戰略受影響;另一是東協成員菲律賓倒戈,越南、馬來西亞「棄美親中」,泰國、緬甸也向北京示好,使歐巴馬的「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遭遇挫折。川普若不想再延續歐巴馬把俄羅斯推送給中國的失敗戰略,朝鮮半島問題預料會趨於平靜。

在軍事防務上,川普走向「本土優先」,擬降低亞太部署,減少美軍在亞太地區部署的開銷。他建議日本和南韓應該開發核武系統自我保護,不要躲在美國的核子傘下求蔭庇,要這兩國負擔更多的美軍駐防軍費和開支,否則,考慮撤離常駐日韓美軍。

安倍晉三為急於建立關係,趕在川普就職前赴紐約拜會美國總統當選人,此一行動被日本人批評身分不對等,他則解釋「為了國家和民眾,可以捨棄面子」。會面時,安倍強調美日安保同盟是日本外交與安全的基石,並解釋美軍若撤出亞洲會讓中國勢力乘虛而入,提議在東亞地區擴大部署美軍,以因應中國的挑戰。他也企圖說服川普不要放棄TPP,由日本繼續推進。會後安倍告訢記者,川普是個「值得信賴的領袖」,他對川普有信心。

關於朝鮮核武威脅東北亞區域安全,川普表示,中國應出面施壓制止,「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北京該處理的事,中國很強大又和北韓走得近,中國應該替美國解決這個問題。

中美兩國邇來因華府不滿北京繼續進口朝鮮煤而更見不和。華府認為中國進口朝鮮煤,等同向朝鮮勞動黨金正恩政權提供發展核武的資金。華府曾警告北京,如不控制或無法處理朝鮮核武及彈道導彈問題,華府便要進行自我防衛,在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監控中國;歐巴馬耗費多年心血,表面上為應對朝鮮的核武及彈道導彈威脅,實質是項莊舞劍,殺雞用牛刀。

 

憑軍事實力站穩腳步

 

中國有權主張其在南海的立場,但歐巴馬政府拼命放話中國想要控制南海所有地方、世界最繁忙的航道、48%的世界貿易(包括能源),因此首先在南海實施「自由航行」,從而使南海海域成為華府和北京軍事對峙區,包括航母在內的各類美國軍艦巡航已經成為新常態,並運用巧實力借南海仲裁裁決,成為不戰而勝的唯一贏家。不過,南海裁決已然翻盤失效,中美大國平等合作關係逐漸成真。

總而言之,人固莫不有長有短,川普應求賢用能,假別人之長以補其短,執行其即將實施的「本土優先」政策。

 

(作者係本刊主筆、政大外交學系國際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