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2018台灣地方選舉在選啥|林松青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明年台灣地區包括福建省金門、連江兩縣,共22市縣將同步舉辦地方公職換屆選舉;這是2020政權換屆改選的前哨戰,歷來都有檢視執政良窳、政黨興衰的指標意義。

 

   台灣自1950年代實施地方自治、民選縣市長以來,一人一票,到底在選什麼?選人?選黨?選宗親?選政風?還是選「爽」?

回顧既往,地方公職選舉雖不涉國家總路線競爭,但首先各黨派都會提出總體政治號召,爭取選民認同;其次才是操作選舉技術,煽動選民熱情,爭取最後勝利。分析各階段地方選舉相對陣營不同的政治號召,可概括如下:蔣經國時代,安定繁榮 vs. 咱要出頭天;李登輝時代,政權保衛戰 vs.本土清廉執政;陳水扁時代,完全執政 vs.反貪反腐;馬英九時代,兩岸和諧 vs. 台青反中。

而今已動多時的蔡英文時代,執政軸線可概括為:窮滅國民黨 vs.我將再起。這樣的政治鬥爭,選民買單嗎?明年地方選舉,選民選的是啥呢?試從下述三例分析。

 

誰能創造高的就業機會?

 

舉高雄市為例,這個南台最大都會,集重化工業、鋼鐵工業、全台最大港埠於一身;可是夜晚樓宇熄燈率高,市況遠遜台北、台中。高雄人接待台北賓客,坦承高雄雖有華麗(但不符合節能減碳指標)的捷運站,看起來亮眼的公共設施,但缺少優質就業機會,職場待遇及機遇都不如北部,市況也缺少欣欣向榮的樂觀氣氛。

原來近三個世代以降,高雄追求發展的路線既搖擺又退縮,一方面想擺脫重工業所影響的環保負面形象,另方面又開發不出能滿足南部人就業需求的新產業。台灣代工製造業旺時,高雄曾是東亞最興旺的貨櫃港;但面對大陸、南韓崛起,高雄未依據在地需求,力爭發展自由貿易區機遇,因循苟且,直至碼頭荒蕪,不得已變成藝文表演區。

隨著陸客減少,高雄夜晚亮燈的指標大樓現在黑了,一度訂房困難的旅館飯店,如今降價求客。高雄家戶所得不如台北、新竹市縣、桃園、新北,連金門、連江縣都不如。經濟是政治之母,肚子扁扁也要支持阿扁,那是政客騙人的口號,中外選民一向都是票投能幫助小老百姓發家致富的領導人。所以,明年高雄市長選舉,誰有能力為青中壯世代選民增加優質就業機會,誰的勝算就大。  

 

 

誰能承擔最迫切的任務?

 

舉台北市為例,這個面容老舊,俯瞰時天際線雜亂的全台首善之區,最需要政府帶頭推動都市更新。大同、萬華等全市12區,包括最現代化的信義區,都有舊街廓待改造。台北就業機會多,但房價、房租雙高,打工所得近二分之一付給房東;年輕世代、外來移居者都期待政府拿出當年廣建國宅的手筆,執行都市更新政策,提供更多合宜住宅。

然而,都市更新知易行難,網路世代,反迫遷、反強拆都是政治炸彈。柯文哲自詡非傳統,常練「肖」話,用看似不同於政客慎言的率直發言,搏網路聲量;但在市民最迫切需要的任務面前,他趨吉避凶了。

台灣從不缺做表面功夫,做容易事的地方首長,如開路造橋、整修公園、辦些煙火會、發點不同名目的津貼。最缺的是肯花水磨功夫說服群眾,去執行艱難任務的首長,如汙水道接管、街廓拆舊換新等。

柯文哲接手辦理世大運後,傳統媒體一片頌聲,認為柯大帥連任已過坎,無人能敵。其實不然,德國每逢國際足球賽期間,全國也是不分彼此,都喊德國加油;但賽事結束,社民黨、基民聯盟、左翼黨就各自歸隊。因為運動式團結像一陣風,吹過就走了。

所以明年台北市長選舉,選民還是會看誰敢承擔市民迫切需要的艱難任務,誰有真本事執行政策,這是基本功。

 

誰能開發城市新能量?

 

舉新竹市為例,上世紀蔣經國當家時,成功開發新竹科學園區,引進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奠定21世紀台灣競爭力與經濟力的基礎。當年,新竹市人口27萬,如今逾40萬。今天,新竹市在全台幸福城市、家戶所得等調查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全市平均年齡不足40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市民比率高。這些在島內市縣相對比較時是拿得出手的數據,說白了,概是前人遺澤,園區成功之賜。

這些年來,新竹市東大路拓寬了,但路樹歪斜,當年利益輸送的工程,20年依舊。眼下人潮匯聚的路旁公園多豎起圍籬施工,卻無補於風城最缺的濃蔭綠樹,風飛沙還是風飛沙。最可究者,新竹市從五星級飯店到一般商務旅館房客,8成是商務客,鮮少旅遊團光臨。這樣的市況反映城市經濟力獨沽竹科一味,20多年來未再開展新產業積累新能量。

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市(Dresden)上世紀也研發半導體產業,是有名的科技城,號稱德國矽谷。但市政當局沒有獨沽一味,東西德統一後,立改往昔輕賤傳統文化的態度,積極修復薩克森貴族時代的教堂、劇院、莊園,發展觀光第三產業。如今東德新一代導遊已熟強者奧古斯特調處天主教及新教徒爭執的故事,各地到訪遊客饒富興趣地四處參觀。

新竹市自詡是台灣矽谷,市區的國家二級古蹟鄭用錫進士第及古宅群卻成荒蕪大院,政府管制改建已30年,迄今不修不護,無景可賞,遑論第三產業。

所以改選新竹市長時,豈能不選一位能迎難而上、創新產業及新機運的領導者呢?

 

結語

 

地方首長欲連任有三要素:分配力、親民力、溝通力。後二者不難理解,頭一項分配力,包括預算運用與利益分配,最能查知首長的施政品操與見識。譬如鄭文燦主政的桃園市,65歲以上老人由市府代繳健保費,一年三節加重陽敬老,各發2,500元。新竹市則只給重陽敬老金,預算移撥至幼兒、主婦,和公園整理等形象工程。兩地首長都重視籠絡反對黨派議員,設專人服務,滿足重點議員的利益需求,期使批評者消音。

經過政治利益精算後的預算與利益分配,必產生特權不公與不符地方現實需要等問題,並不利於地方升級發展。唯選舉既已變成一黨一人短線利益的競逐,地方政治復因制衡力不足,陷於苟且、暗室交易乃至腐敗的境地,前程實不光明。

地方是國家基礎,地方一旦失政,國家政治豈會清明、有效能。所以明年地方公職大選,民進黨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何去何從,那只是末節。選民要看、該看的是誰能承擔艱鉅任務,誰能調處當下人民迫切需求的問題。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