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 40周年講話座談會(續)|編輯部 在 Facebook 上分享!

馮寧默:台灣走向極端化、民粹化

 

我1993年在大陸河北省出生,現為政大東亞所的研究生。2013年首次來台時,感覺台灣民眾對大陸人的友善程度正在提升,但2014年太陽花爆發後,兩岸關係明顯後退,也讓台灣民眾對大陸人的態度有所變化。

政治大學以前可以算是國民黨黨校,但現今的學生約七成都是支持民進黨的,他們會利用PTT、社群或交流版引領同學對政治的看法,他們甚至對不支持同性戀或反台獨的老師加以霸凌。

當前台灣民意有幾個凸出的現象。一是極端化。去年11月的公投選舉,支持同性戀、支持廢死、反中的與立場相反者激烈衝突,大安文山區社民黨的苗博雅當選,可代表民意的極端化趨勢。

二是民粹化。街頭運動變多了;街頭運動本來是無法訴諸正當途徑解決的問題才進行的活動,但台灣現在似乎正當途徑可解決的事,人們也走上街頭,這顯示台灣解嚴後,民主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台灣經濟太差,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

三是同質化。即同溫層非常厚,這類人通常會認為自己的觀點就是整個社會的意識,他們自以為代表正義、進步的力量,例如:他們認為不接受廢死、同婚的人就是落後保守。又如政大在全台力推台獨的野火陣線,曾就「九二共識」問同學許多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否定「九二共識」,並要受訪者表態。在這種種情況下,統派必須要想出新的辦法,否則很難爭取到年輕人的認同。

 

許陳品:金馬可作為統一的示範據點

 

習近平這次講話有五個重點,被稱作「習五點」。我特別注意第二點,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這表示未來「一國兩制」要在台灣實行是要經過兩岸協商的,而且在統一過程中的政治協商,是要各政黨、各界別推派代表。這些內容在網路上引起很多討論,例如代表如何產生?究竟誰可代表台灣去跟大陸談?

台灣人普通不清楚什麼是民主協商,以為只是去開個會、露個臉,不是真的要談事情。也有人把它想成如台灣的議會政治。因此,我建議大陸可就如何協商、協商什麼講得更具體些。

其次,我認為第四點很重要,其中金馬跟福建的通水、通電、通氣、通橋這「四通」很可能實現。如今水已通成,通電、通氣、通橋勢必會跟著來,我看到金門縣長楊鎮浯在媒體上發文表示,希望與福建有更多的往來、更多的實際作為,未來大陸如果先啟動修建金廈大橋,我相信金門這邊也會樂觀其成。到那時候,台灣當局即使反對,大概也不會有什麼作用。其實,金門或連江縣民了解,民進黨從不把金、馬納入「台獨建國」的範圍內,所以,我認為,金、馬與大陸通橋,實際連成一塊,會對台灣島內影響很大。大陸可以在那裡先試先行,在談判之前或過程中,建立示範據點。另外,大陸應會把握藍營縣市執政及藍營對中央政權挑戰的契機,做好與金馬的「四通」。

紀欣:第二輪發言,我希望各位能針對其他人剛提出的意見或問題做出回應,也希望各位能針對台灣統派今後應該做些什麼表示意見。

 

楊開煌:台灣在統一過程中可發揮作用

 

想補充談一下外力的介入。香港回歸後的前十年「一國兩制」實踐相當成功,為什麼後十年發生一些問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英看到香港有一定成績,便來插手,主要是美國。

大陸以前只講到統一後外國在台灣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這回習則講台海穩定之後,周邊國家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換言之,外國如插手干預,大陸會不客氣,外國不來干預,則不僅利益會得到保障,且大家都會得到發展。

現今美國的右派與台獨、獨台合流,這逼使北京不得不加快處理台灣問題。習強調:台灣人民要「重視自己在統一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反過來講,如果不重視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等,就是不要和平、不要幸福,這透露了大陸統一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姜新立:大陸已掌握了主導權、主動權

 

台灣有人批評「一國兩制」是1980年代的東西、了無新意,不可能接受,我的反駁是,民主選舉是兩百年前的,是不是更老?「一國兩制」根本沒有新舊的問題。

習這次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如台灣人說我不要做中國人,那大陸只好說對不起了。習表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等於說除了和統外就沒路了。對此,蔡英文仍強硬說「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甚而把不接受「九二共識」當成「台灣共識」。那請問,台灣人不要「一國兩制」,難道是要「一國一制」?請有理性的人好好想想。

大陸已不把台灣當局視為交涉對象了,請台灣人自己找出台灣方案,然後與大陸協商,這樣彈性很大。習這次講話不再談統一前台灣的定位問題,以及台灣人關心的國際空間問題,專注於統一後的「兩制」,展現出解決兩岸問題的主動性、主導性和能量都相當強大,蔡的講話、回應則非常被動,一邊是主導、主動,一邊是被動、應付,相信大家都可看出最後的結局會是怎樣。

另外,習講話把百年恥辱、內戰延續、兩岸關係、民族復興、冷戰結局、台灣歷史的悲劇等結合在一起,顯示大陸要把這些問題一次解決,不再單獨面對處理了。台灣已沒有時間再拖下去了,台灣領導人,不問藍綠,都應趕快綢繆解決的辦法。

 

李炳南:「四通」建構國家統一後架構

 

我認為,大陸與金馬「四通」,實際上是在建構國家統一。習講兩岸要「應通盡通」,要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連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度量衡)共通,看得出來,這篇演講是經過縝密研究構思的,大陸已在設想未來高鐵由平潭通到台灣,而每個行業的互通也益形重要,大陸把雙方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是要讓兩岸人民所用的東西、吃的東西都有同樣標準,這對國家未來的統一很重要,因此,與金馬「四通」只是前奏,將來會做到台灣來。

此外,我推估政治協商時,大陸應該會主動邀請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不來者,將來統一時,就會被視為站在大陸的對立面。其實,有些政黨私下已很想與大陸對談,不過我推敲,大陸所設想的政治協商會採全面展開的形式,而不會與台灣特定政黨一對一協商。而且,大陸政治協商通常不採用多數決,少數也有否決權,但最終則是無異議通過,然後堅定執行決策。

 

馮寧默:兩岸經濟合作契合台灣需求

 

我觀察到,台灣近來有一種說法是,大陸在「窮台」,挖走了台灣的學生、人才,讓台灣慢慢變窮。不過,我在想,究竟是大陸在「窮台」,還是台灣自己變窮了?

2000年時台灣經濟在全中國各省市中還排第一,但現今已落到第六,很快又將被河北等幾個省追上,落到第七、第八,如果哪天台灣被東南沿海的福建超越了,台灣人的內心會不會受到嚴重衝擊?由台灣低迷的經濟成長率,以及觀光等產業十分蕭條來看,台灣確定是本身變窮了。

另外,台灣現在兩大黨都是右派政黨,不像西方國家有左、右兩大黨,中間還有些小黨制衡,難怪台灣執政當局較不重視勞工的福利。在台灣經濟亟須轉型的情況下,習近平提出的「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等作法,應該很契合台灣目前的需求。

 

許陳品:先要讓年輕人認清事實

 

從最近的社群媒體來看,我覺得台灣大多數年輕人關注的並非如何統一或統一後會怎樣,而是為什麼要統一?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台灣人還抱持著內戰、冷戰思維,要反共,要跟美國站在一起,選舉也要看美國的臉色,覺得美、日是盟友,甚至以為美、日會為台獨出兵,或者期待「中國崩潰」,只是這情況從未出現。

如要說服台灣人,我認為首先要把問題講清楚。美國的確在冷戰時支持、保護過台灣,但那也是為了自身利益。民眾看到美國先進的一面,其實大陸高鐵接二連三通車,四通八達,移動支付先進,這些台灣都明顯落後;但台灣對大陸不好的一面一直在誇大,加上歷史教育醜化、媒體妖魔化中國,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澄清,讓他們能正確認識1949年以後的大陸。還有,我們要讓年輕人知道,美國曾多次拋棄台灣、台灣在美國羽翼下受到什麼損失。

這十幾年來,台灣選舉都有「討厭某某黨」,另一大黨就會勝選的奇特現象。我認為,台灣人應打破對國、民兩黨的迷思,將大陸的共產黨也作為選項之一,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支持統一大業。

 

林明正:年輕人的親美思潮亟需破除

 

從歷史來看,大陸弱亂時,台灣就處於分離的狀態,只要大陸強,台灣就會回歸。可是,今天台灣很多政治人物都卡在選舉考量上,選前選後的主張會很不一樣,變來變去,令人厭惡。

大陸會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應該就是認清台灣的選舉文化。但有一點須注意,蔡屢次頑固回應,再加上美國替她撐腰,可以推知她不會輕易放手,2020前會玩什麼花招,很難預測。

就統派能否說動台灣年輕人的問題,我認為,基本上,現在的年輕人讀了「去中國化」的教科書,就是半個台獨,很容易接受民進黨的論述觀點,再來,台灣民眾接觸的電影、音樂都是美國次文化,覺得美國什麼都好,美國這種軟實力有時比硬實力更能左右國際社會。時代力量、社民黨會在選舉中獲得席次,主要是有年輕人的支持。他們沒有經濟負擔,可以光談理想,而中壯年比較能接受統一的觀念,因為他們承受真正的經濟壓力,體認到兩岸關係的重要。

統派在爭取年輕人方面受到很大的阻力,主要是因進不了校園,又沒有掌握到「進步價值」的話語權。從公投結果來看,同婚、廢死並非台灣的主流價值,但國民黨為了爭取年輕人的選票,講得不清不楚,很難扭轉年輕人的觀念。

大陸這些年有很多驚人的發展,但台灣媒體刻意誇大其負面事務,儘管「央視」也透過臉書、YouTube在台轉播,但其力道、效果與美國、綠營根本無法相比,未來我們還得加把勁。

(編輯部李中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