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灣走出「冷耗」的方向在哪裡?|賀之軍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台灣命途多舛。近代以來,因列強侵略中國,台灣屢被染指而飄零。抗日戰爭勝利後回歸,至今兩岸迄未統一。70年歲月匆匆,台灣每遇風雨必飄搖,人心亦浮動,久之則迷茫。今國際情勢大變,「冷耗」的台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從蔣經國先生去世到現在的20多年裡,台灣走的是一條什麼路?是團結、奮發、向上的路,還是爭奪、內鬥、下滑的路?現在台灣不是有部分人及群體不滿,而是社會各個階層都不滿,都有怨氣,在在表明台灣出了大問題。一段時間以來,台灣幾乎人人都罵馬英九,這種現象其實就是大問題的反映。不過,正因為不是小問題,不是個別人、個別團體、個別黨派的問題,即便千刀萬剮馬英九也無濟於事。

一個曾經令人引以為傲的寶島,落到今天這個地步,一定有其原因,而且背後有更深層次、更為重大的因素。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詢:台灣出了什麼問題?台海為什麼起風浪?

問題在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vs.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一百多年來,這個問題困擾著台灣,至今沒有了結。這是今天台灣所有重要問題的總根源。這個矛盾制約、決定其他矛盾的展開和演變,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無法否認兩岸同屬一中

 

進一步分析,因為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試圖將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由此必然產生大問題。

第一,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內部認同中國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絕不會答應,社會分裂的台灣會安寧嗎?

第二,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走向獨立,大陸絕不會答應。台獨天天想獨,大陸堅決反獨,兩岸對峙的台灣會安寧嗎?

第三,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那它是哪一個國家的一部分?某些外國勢力難免以各種藉口插足台灣,使問題複雜化、事態嚴重化,強權染指的台灣會安寧嗎?

第四,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又無法撼動,台灣的國際空間愈益狹窄,形格勢禁的台灣會安寧嗎?

第五,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為抗拒中國,不惜違反經濟規律和全球化潮流而排斥大陸,漸趨邊緣的台灣會安寧嗎?

總之,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前進方向糾纏不清,大小矛盾沒完沒了,內外困境無法掙脫,台灣將不得安寧,且不知伊於胡底。

 

「冷耗」消耗社會能量

 

事實上,這些年來兩岸中國人看到的台灣正是這樣一種狀況、一幅圖景,筆者將其形容為「冷耗」。所謂「冷耗」,不是熱耗,也不是冷戰,是一種在民主政體和法制環境下,因內部紛爭造成有序而過度的社會能量消耗。「冷耗」表現就其大的方面而言,政治上族群撕裂,藍綠纏鬥;經濟上成長緩慢,後勁乏力;行政上政風不暢,效率難彰;社會上民粹橫行,怨聲四起;選舉上金錢開路,媒體搞怪;教育上去中國化,扭曲後代;認同上不知何國,身分一亂萬事亂。至於上述各方面的具體表現,人皆感知,恕不詳列。

筆者多次到過台灣,較之許多陸客,能夠更多更深地感受到民眾善良、敬業、虔誠,民間充滿打拼、進取、創造的活力,社會處處可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光大,台灣完全有條件走在中華民族的前列。可歎的是,現狀實非兩岸中國人所願,問題就在於對立、撕裂、惡鬥,耗損了太多的能量。對此,相信台灣各界朋友多有同感,但究竟何以如此,見仁見智,認識殊為不同。莫衷一是則方向不明,方向不明則前路不清。故民粹流行於江湖,爭奪充斥於廟堂。如此歲月蹉跎,好端端的台灣陷入社會迷茫和集體焦慮,漸處「冷耗」之中,令人扼腕痛惜。

這種狀況當然不應該持續,也必須撥雲見日、撥亂反正,現在應是徹底反思的時候了。其實,只要不帶偏見和情緒,不難有以下共同的認知: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崛起形成新的戰略態勢,台獨之路走不通,台灣不能再耗下去了。經過20多年的衝撞與激盪,台灣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台灣向何處去?目前存在兩種拉力,一是繼續背離一個中國,走向獨立,一是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走向統一。

台獨有新形態,不突出「法理台獨」、「制憲建國」,但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統一也有新發展,統一的目標堅定不移,但現在致力於和平發展,為和平統一打基礎、創條件。也就是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兩岸同胞攜手合作,共維和平,共謀發展,共享成果,共議未來,共同走向和平統一。

兩種拉力,方向不同,往哪裡走,端看誰的動源多、後勁足、力道大。坦率地說,目前兩種拉力尚處相持階段。我們不奢望歷史的十字路口用三步兩步就輕易跨越,但是,拖得愈久,「冷耗」愈多,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民生福祉的代價愈大,對台灣民眾愈加不利。也因為如此,台灣民眾的選擇至關重要。

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大勢相悖,與現實相抗,與情理相違。台灣負責任的政黨、政治人物,有良知的社會精英,有擔當的勞工大眾,有作為的青年一代,都應該去除迷思,做出冷靜的思考和智慧的選擇。

或因筆者生活在澳門的緣故,對澳門從殖民到回歸及回歸15年多來穩定繁榮感受良多,深感「一國兩制」構想對於不同發展道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真是妙不可言,亦認定「一國兩制」才是台灣走出「冷耗」的方向。

 

「一國兩制」值得探究

 

「一國兩制」在台灣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了,幾乎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其實,多數人並不知道「一國兩制」是怎麼回事。不瞭解的事物,為何不去探究一番呢?

首先,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兩岸中國人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是命運共同體,這就是歷史。中國只有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這就是現實。台灣不可能成為其他國家的一部分,也不可能獨立,其前途繫於國家統一,這就是未來。既然如此,走什麼路徑,以何種方式實現統一,難道「一國兩制」不可以討論嗎?

其次,不接受「一國兩制」的要害是不承認「一國」,如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制」並非不可逾越的障礙。除非不要一國,否則相比較而言,「一國兩制」應是理性的選擇。既然是和平統一,大陸當然要理解台灣民眾因特殊歷史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民眾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反過來,台灣民眾也需要瞭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顯而易見,「一國兩制」的構想最能體現相互尊重的精神。

再次,「一國兩制」是一種戰略構想,沒有固定的模式。台灣自有其特性,「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當然會從台灣的現實出發,充分照顧到台灣民眾的利益。對於台灣民眾的創造力,對於和平發展的張力和「一國兩制」的潛力,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並給予樂觀的期待。

 

(作者係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