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消息一出,令許多人詫異、鼓舞、震驚、反感、…,百味雜陳,也透露出論事者的認知、觀點及立場。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公認雄心勃勃、睥睨四方、時日尚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為何偏偏在國民黨極可能2016再度大敗的前景之下,要與一位即將下台、民調低落的國民黨籍台灣領導人會面?他們要談什麼?談的事如果不能落實,習肯定犯不著見馬這一面,而且要談的事肯定在決定見面之前雙方已經點明了,否則,犯不著到新加坡去天馬行空一番,日後徒惹人訕笑,有損領導威望。馬的政治之路已日薄西山,但習正威加海內外,準備實現「中國夢」與建成「小康社會」,可不能有任何閃失!
習展現在任內統一的雄心
30多年來,政治談判一直是大陸要求而台灣抗拒的重大事項,近幾年大陸方面更是緊迫催逼或讓利引誘,始終不得要領,如何突破,成了對台工作的重大指標。眼看國民黨內部大亂,台灣即將面臨另一次政黨輪替的機率越來越高,凶險甚於第一次政黨輪替,令習近平有「當前兩岸關係再度處於重要節點,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的擔憂,怕失控,於是主動出手掌控。這符合習親力親為,加強控制的作風。
「馬習會」成局是習看準了馬英九的困境,善用情勢,一舉貫穿台灣政務系統的最高層,以後「政治談判時機未到或條件不成熟」的說詞可以休矣。為統一談判掃除了一大障礙。以馬英九之需求還治其身,一腳踢翻台灣原先對政治談判設置的各種障礙,具體呈現了「以今日之馬英九否定昨日之馬英九」,棋高一著。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說:「兩岸領導人實現會面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將兩岸交流互動提升到新高度,開闢兩岸關係發展新空間。」「馬習會」要製造新的「不可迴轉點」,讓台灣各界除了統一沒有退路,別再胡思亂想。習這次的企圖很明顯地展現了他想在任內統一的雄心,這是台灣全民必須謹慎務實面對的重大課題。
顯然,在大背景與時機上,又有鑑於台灣內部反馬勢力強大,習未必天真寄望錯過七年多時光的馬,能在剩餘的半年多積極主動做些什麼。馬在上飛機前還嘴硬地說:「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的交流。」面對習則說:「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閉門時又費盡力氣解釋「一中各表」,恰恰不打自招「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不到12個小時自打嘴巴,徹底揭穿了「一中各表」的欺騙性,可見其難有作為於一斑!
習是把馬當成施展戰略布局的一塊相當重要的踏腳石,這個踏腳石除了幫助習引導自己的腳直接踩進台灣,而且作用必然延伸到馬下台之後,馬下台後在兩岸之間應還有重要角色。
習訂標設障、握桿掌秤
本次會面的重點在於鞏固「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的內涵。習在致詞時提到:「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方向和道路的抉擇,…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不得而復失,…我們應該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這話應主要是說給美國人、台獨與獨台聽的,是劃定了台海問題的界線,定性屬於內政問題,別人不要插手,自己內部也別當漢奸。換言之,兩岸關係走向內政化,這符合〈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與新《國安法》的調性。
在蔡英文當選機率極高的前景下,要說大陸方營造「馬習會」沒考慮到這一點是不現實的。這次雙方最高領導人一會,營造了一種標準形勢,後繼者若不能跟上這個標準形勢繼續發展,必定被驗證出不具備領導台灣的材料與資格,任期內必然風波不斷,灰頭土臉,很難繼續連任,這可能就是包道格為何說,此會是個「定時炸彈」的原因吧。若是國民黨意外勝選,肯定功在習近平的英明神武,國民黨自此俯首折服矣!
無論誰接任總統之職,若想超過馬,勢必得做出更多積極的突破,有利於兩岸更相互靠近,否則就會碰到難以克服的大障礙。對民進黨的蔡英文而言,要做到這些,勢必得先接受「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蔡若是接受,民進黨所有通過的決議文都成廢紙,一樣是「以新的蔡英文否定舊的蔡英文」,將與馬的下場如出一轍,否則,蔡就會被淘汰。
不論國民黨內有多少藍皮綠骨,作為台灣反對獨立的象徵,大陸還是認為它是在台灣內部可以用的一個反台獨的最大支點。由於「維持現狀」是一個空心假議題,只要台獨徹底潰敗,促統就會水到渠成。習這次出手,應該有鞏固馬英九在國民黨內地位、拉住基本反獨的支持者、抑制國民黨內本土派勢頭的企圖,希望馬放棄代表美國的利益,回歸中華民族本位的立場。習顯然要做手握桿秤調節台灣各派勢力消長的那一人。
要加強台灣民眾的認同
無論「馬習會」怎麼談,都會在台灣引起重大爭議,這些只是一時的喧鬧煙霧,不是本質重點。台灣獨立不可能,現狀維持不住,只剩統一這條路才是務實合理的方向。這也會使兩岸問題最終歸結到統一的意義、內涵與模式。
兩岸統一固然有國際因素作梗,但大陸實行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對現代史的詮釋,也是台灣民眾不願意統一的重大原因。
習近平在「馬習會」上提到,兩岸雙方應該支持鼓勵兩岸史學界攜起手來,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共同捍衛民族尊嚴和榮譽,可見兩岸建立共同的史觀極為重要。不過,由於大陸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活動中,仍堅持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引起台灣軍界及不少民眾的不滿。在九三閱兵後,大陸也有不少知識分子為文,給予蔣介石在抗戰中的表現極高的歷史評價。
另外,王岐山9月9日關於中共合法性(正當性)在於歷史與人心的發言也透露,大陸還要加速民主改革。同時,台灣的劣質民主也到了不能不改的時刻了。找到根本解決雙方問題的辦法都不宜再拖。
民主的統一之路才能令統一之後的兩岸融合發展,大陸也可藉此統一的政治談判找到一個絕佳的外部支點,從容有序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徹底跳出中國一治一亂的循環,真正能夠「鳳凰涅槃」,邁向「真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兩岸不僅應「共寫歷史」,更應共商憲法、國號、國旗、國歌等問題,以一個偉大務實的政治戰略啟動「和平統一」之路,為發展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統一新中國打下最堅實的穩固基礎。
(作者係政大國發所博士、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