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夏洛特維爾暴力事件顯示美國已分裂為二|花俊雄 在 Facebook 上分享!

 

8月12日一場激進右派組織的集會發生流血衝突,引發美國社會高度關注,而川普對該事件的立場反覆,更遭國內外政界抨擊。此事件並未就此落幕,美國因種族歧視分裂為二的現象只會愈來愈嚴重。


   812以「團結右翼」(United Right)為名義的白人至上主義和新納粹主義者、3K黨等激進右派組織到維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Charlottesville)解放公園(Emancipation Park)抗議市政府計畫拆除公園內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軍隊統帥羅伯特(Robert Edward Lee)將軍的雕像。

這場抗議聚會引來了以反法西斯為主的左派團體的反示威行動,雙方爆發了嚴重肢體衝突,其中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竟然駕車衝向人群,導致一名32歲的女性身亡,30餘人受傷,震驚全美。

 

川普反覆引發強烈反彈

 

慘劇發生後川普的立場和態度反覆,當天疾呼「仇恨必須停止」,宣稱「我以最強烈的態度譴責這個相當惡劣的仇恨、偏執和暴力事件」,但他並未明確點名譴責白人種族主義者,並且在事隔幾天後的記者會上說,「我認為應當歸咎於雙方,兩邊都有好人和壞人」。

川普這種兩邊各打五十板模稜兩可的立場和態度,立即招來英國首相梅伊和德國總理梅克爾批評川普縱容極右派,共和黨國會上下紛紛與川普劃清界限、保持距離,企業界大老也接連憤怒辭去白宮兩個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職位,迫使川普乾脆解散這兩個委員會。另外,總統藝術人文委員會的16名委員集體宣布辭職,並且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給川普說:「你的價值不是美國價值,我們應超乎這一切,如果你還不清楚,那麼我們呼籲你也辭職」。

 

拆除李將軍雕像是導火線

 

為何維吉尼亞夏洛特維爾決定拆除李將軍的雕像,會掀起如此軒然大波?

李將軍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郡,1825年入讀西點軍校,1852年成為西點軍校校長,在美墨戰爭期間(1846-1848)表現超群。在內戰爆發前夕,林肯總統有意任命他為聯邦軍隊統帥。李將軍反對南方脫離聯邦,曾猛烈抨擊南方11個州「背叛開國先烈」。然而,感情上他效忠出生地維吉尼亞,因此加入邦聯,並在1865年成為邦聯軍隊總指揮。內戰結束後,他在維吉尼亞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校長,該校的校訓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

李將軍在南方被尊奉為內戰英雄,他的雕像被視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圖騰,因此,撤除他的雕像,刺激了極右派白人的敏感神經。

邦聯紀念碑修建的高峰出現在1890年代末到1920年代,白人菁英重新掌握南方各州政權,他們對於聯邦政府在「重建時期」(Recomstruction Era)漠視南方的歷史相當不滿,因此採用各種方式來懷念父輩的事蹟。南方各地從此湧現了很多邦聯人物的雕像、紀念碑,並以邦聯人物命名街道和公共設施,邦聯的戰旗也紛紛出現在州旗上,南方各州甚至訂立了含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法律。

 

極右翼團體有暴力傾向

 

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老的南方象徵也重新進入南方政治主流,白人至上團體如3K黨時起時落但從未根絕,川普入主白宮後,這些團體重新活躍起來。川普本人雖與3K黨無關,但他的父親卻曾在年輕時參加紐約皇后區3K黨的遊行而被捕。川普競選時獲得該黨的背書,他也並未明確拒絕。全美3K黨最高領袖大衛·杜克(David Duke)在夏洛特維爾示威時表示:「川普說他要拿回我們的國家,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可見川普與3K黨的意識形態是靈犀相通的。

美國著名的民權組織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 SPLC)指明,目前美國有超過1,600個極端主義組織。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指出,21世紀以來,新納粹主義、白人至上民族主義者和3K黨,比美國其他極端主義分子發動了更多暴力行為,從2000年到2016年,白人至上團體共發起26起攻擊案,導致49人死亡。其中包括震驚全美的2015年6月,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一座非裔教堂,槍殺了9名黑人。該慘案掀起拆除邦聯紀念物的高潮。

 

拆不拆邦聯紀念物成難題

 

夏洛特維爾事件後,對於哪些政治人物的紀念物值得保留,哪些人物的紀念物必須拆除,引發社會討論。

8月23日,夏洛特維爾解放公園的李將軍銅像,和正義公園的另一個南軍著名將領、綽號「石牆」(stonewall)的湯瑪斯傑克森(Thomas J. Jackson)的銅像,被工人用黑布罩起來。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連夜拆除四座邦聯紀念碑。路易斯安那、佛羅里達、肯塔基等州也相繼拆除邦聯紀念碑。北卡羅萊納州民主黨籍州長庫柏(Roy Cooper)宣布,將拆除州內所有邦聯代表人物雕像。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宣布,將對紐約市所有的雕像進行為期90天的審查。就連大學校園內也不能倖免,奧斯丁德州大學內的數個邦聯雕像、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的邦聯紀念碑,也難逃被拆除的下場。

據調查,全美有1,503個紀念邦聯的地標地名,718座紀念碑和雕像,何者該留,何者該除,用何種標準來審查,都成難題。例如喬治亞州名勝,石山上的浮雕,刻著邦聯總統戴維斯(Jefferson Davis)、李將軍及「石牆」傑克森,被視為內戰的象徵,民眾對其移除與否有兩極意見,有人認為那是公共藝術,具有教育意義,應留;有人稱這是種族意識象徵,應拆。

如果按照後一標準,那麼開國元勳如華盛頓和傑弗遜都是奴隸主,他們的雕像和紀念物到底該拆還是該留?如果該拆,那麼如何對待華府的傑弗遜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碑,以及遍布全美的華盛頓銅像?華盛頓特區是不是也要改名?由各州捐贈國會殿堂裡的邦聯人物雕像,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極為棘手的問題。

 

美國已因種族歧視分裂

 

強力拆除內戰遺跡,肯定會引起對立衝突。極右翼團體本來就有暴力傾向,而極左翼的反法西斯團體也認為,反法西斯不能光靠講道理;無所作為和容忍會讓白人至上主義形成一種運動,最終達到種族滅絕的目標。

在全國各地示威活動之後,川普終於發表推文說:「我們偉大的國家分裂了幾十年。你有時得抗議才能療傷止痛,而我們將癒合傷口,比以前更偉大。」這些話非常動聽,也非常理性,只是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所造成的分裂早已成為社會痼疾,現在左右分歧更甚以往,而且動輒以暴力相向。更何況,川普顯然不是可以團結全國上下,癒合傷口的人選。

從夏洛特維爾事件及其後一連串的示威活動看來,美國人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並沒有共識,而川普的施政方針也無助於形成共識。《時代》周刊2016年底挑選川普為年度人物時,即稱他為「分裂的美國總統」(President of the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良有以也。

 

(作者係美國紐約和統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