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善化糖廠(以下簡稱善糖)風景優美,有「善糖八景」之稱。所在的善化里是清代最早開發之地,物產豐富、人文薈萃。但這裡曾經是乙未戰爭時台日在曾文溪激戰的古戰場,卻很少人知道,當局應該將這一段對台灣史深具意義的歷史作為善糖文化之一。
古戰場的探訪
2011年筆者因要撰述南台灣抗日的《日落台南城》一書,拿著日軍當時的攻台戰鬥地圖《曾文溪之戰鬥》去現今的台南市善化區考察,發現120餘年前台日交戰的乙未戰爭古戰場就在現今的善化糖廠內,和筆者故鄉嘉義的大林糖廠一樣;且同樣在日據時期為了取水方便,選擇在當地人習慣稱的「內溝」旁設廠。
「內溝」在乙未戰爭當時,是曾文溪的支流,兩河道交會之處距離善化糖廠現址不到半公里,當時的抗日軍主要駐守在曾文溪南岸、位在南北要道上的曾文溪莊和溪尾莊(今天的溪美里)。被形容像流竄的青冥蛇一般的曾文溪,百年來經過數次改道,如今已離糖廠有三公里餘,而內溝(現已改稱東勢宅中排溝)也循著曾文溪的舊河道(現稱線尾【美】溪)遠遠地注入曾文溪。物換星移,當年秋天造訪古戰場現場時,尚在製糖的善化糖廠糖香芬芳撲鼻而來,追憶當時肅殺的氣氛。不禁吟起唐代李華的《弔古戰場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
人文薈萃的善化
「內溝」從清代開始,便有架橋以讓東岸的東勢宅等村莊和西岸的溪尾莊及曾文溪莊聯絡,兩岸之間來往絡繹不絕。台灣光復後,在此溝上新建了虹橋,由於兩堤彎曲,便和從日據時代所建聯絡廠區和員工宿舍的鐵公路共用橋─中山橋,形成了左右雙潭,每當月圓之夜,明月高懸碧空,人立兩堤中央,雙潭均見明月,有時為風吹皺,便覺浮光耀金,有時水波不興,便覺靜影沉璧,令人頓懷西湖三潭印月之思(西湖十景之一的第一勝境),於是有「雙潭濯月」的勝景,而內溝也開始有「潭浦溝」的雅稱。
當時,每年在端午節會在糖廠內開「詩會」的書法家兼詩人于右任先生有一《潭浦春曉》的詩作:「侵晨霧靄裊輕紗,春浦氤氳暖意賒,夾暗綠楊花蔓繚,猶疑夢境入仙家。」它和「雙潭濯月」同被列入善糖八景之一。
而位在溪美里之南的善化國中南邊一帶的社內,為平埔族四大社之一目加溜灣社的舊地,故也稱舊社。明朝遺臣沈光文在此「教授生徒,濟以醫藥」,並有《台灣賦》、《東海賦》、《檨賦》、《桐花芳草賦》及《花草果木雜記》等遺作傳世。在清乾隆53年(1788),因府城所在的台南至大武壠(今玉井)的交通不便,所以將大武壠巡檢司衙門遷至善化。巡檢司的功能為受知縣監督,掌理警察事務及兼理善化地區的義塾。加上現今於當地培養了陳金鋒、林智勝等不少棒球好手,可說是人文薈萃之地。
百年糖廍遺跡的出土
今年4月,在善化的社內工地挖出百年糖廍遺跡。糖廍煮糖室的結構有6個灶,保存完整,將石頭以打擊剝開後,堆砌出石牆,剛出土時灶裡被填滿磚瓦土石等,據說可能是日據時期禁止私人製糖,因而填入土石使糖廍無法繼續使用。
而1904年的《台灣堡圖》中,也可看到今日善化區公所的一帶,有一「糖廍」的地名,可見清代善化地區製糖業的興盛。當時製糖成品裝箱後利用內溝的船運,以竹筏透過曾文溪運到安平港再裝輪輸出至中國內地。所以,1891年來台考察的日本駐華外交官上野專一在《台灣島實踐錄》裡描述,將此處及曾文溪以北的蔴豆(今台南市麻豆區)及蕭壠(今台南市佳里區),列為台灣糖業重要產區。當時位於台南市善化區北仔店的仕紳陳子鏞,在此擁有不少糖廍產業而致富。
搭上歷史的重要舞台
1895年日軍入侵台灣,當時各地皆有民眾組織義勇軍抵抗日人的統治,在台南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為了應付龐大的軍需,延攬善化富紳陳子鏞任籌防局局長,籌措軍餉,陳子鏞一上任,自身奉獻軍餉40萬兩白銀(當時此數目可買一艘新式的商船)並變賣家產,以一日一塊錢募集民勇,抵抗日軍入侵。10月10日,伏見宮貞愛親王率領日軍開始由嘉義的布袋登陸後,沿著往台南的海岸道路陸續占領了蕭壠及蔴豆,曾文溪成為防衛台南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時有從北至南征戰的客家義士徐驤得到陳子鏞的協助,到屏東的六堆招募七百餘名客家壯士後,便追隨總兵柏正材率領抗日軍共同扼守曾文溪南岸的曾文溪莊及溪尾莊。曾文溪莊位處嘉義往台南山海線官道交會的要路上,今天的台灣高鐵也經過此處,軍事上以「最要害之地」相稱。從乾隆6年(1741)就有曾文溪義渡以濟來往行旅。日軍到此受阻後,10月20日清晨,貞愛親王先以部分兵力將抗日軍的曾文溪莊正面陣地給予牽制,使之無暇他顧,然後親自率領大部分兵力,從曾文溪上游涉渡,繞攻右翼,占領了內溝東岸的東勢宅等村莊,徐驤於內溝西岸的溪尾莊抵禦。守軍拼死抗擊,血肉橫飛,奈何彈盡糧絕。徐驤振臂高呼;「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乃率隊衝鋒肉搏,身中數彈,壯烈成仁。
後來在內溝堤岸附近的田裡,發現很多戰死的骨塚。台南縣文獻委員洪景星指出,當年抗日烈士被合葬在溪美墓地,有名字的後來遷葬,最後剩下19門無名主墳。由於百姓屢見怪事,經由靈媒得知19烈士希望百姓建廟奉祀。洪景星先生並書「忠烈耀南台,十九英靈原颯爽;義總領灣裏,千秋碧血祐鄉關」為19烈士列祠對聯作記。
陳子鏞在抗日失敗後,內渡中國內地。數年後返台,回歸故里,不受日方威脅利誘。後來,日本政府重新核定地權,遂將無人登記之地皆收歸國有,對於抗日份子、「人害」予以剷除,並開闢道路對私資開墾蔗作者,予以特別優惠,如開墾種蔗成功即允予登記作為私人財產。所以,1904年陳子鏞堂弟陳鴻鳴和台南王雪農等,便募集資金創辦台南製糖株式會社,選在溪尾庄建立新式糖廠,即今日善化糖廠的前身。陳子鏞原先的糖廍產業面臨破產的邊緣。今日,其位於台南市善化區北仔店的邸宅遺址,舉目所望,僅剩一片斷垣殘壁。
今日善化糖廠內的虹橋已消失,而內溝因人工化,河道縮減,河水不再清澈。而廠內仍不忘以糖廍咖啡館招攬客人,並計畫在日據時期就有的員工宿舍群於近期成立善糖文化園區,建議當局應把古戰場作為善糖文化的一部分,以豐富當地的人文特色,讓遊客發思古之幽情。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