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前瞻建設計畫」充斥選戰思維|王有康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備受爭議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顯示蔡英文政府想以凱因斯經濟學的擴大政府公共投資來刺激經濟成長,但從其建設規劃及經費配置,很難不令人質疑其目不在於公共建設,而是為了2018與2020年的選舉。

 

           蔡英文在今年3月指示行政院長林全以特別預算編列8,824.9億元,希望帶動民間投資1兆7,777.3億元,以促進地方整體發展及區域平衡。出爐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括「綠數水道鄉」五大面向的建設,即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及城鄉,看來蔡政府是想以凱因斯經濟學的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刺激經濟成長,增加市場就業人力需求來提高國民所得。

根據「平衡預算乘數」(Balanced-Budget Multiplier)法則,當政府同時提高稅收與增加支出,由於稅收的增加數額與支出增加的數額相同,赤字將保持不變,但提高支出會刺激經濟;假使政府慎選增加稅收的項目,例如提高富人應繳納的所得稅或遺產稅累進程度等,對富人的消費支出影響有限,政府則可用在增加公共投資建設、改善教育環境與增加弱勢族群的生活保障。簡言之,增加支出的刺激效果若大於提高稅收的緊縮效果,理論上可以帶動經濟成長。

 

十大建設帶動經濟成長

 

在台灣,隨著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要求,公共支出發生變化,公共投資也隨之變化,這中間經歷了由緊到鬆、由行政干預為主到市場調節為主的幾個過程,其中最成功的公共投資應屬經國先生主政時期所推動的十大建設計畫。當時政府透過公共投資,加強機場與港口建設、建北迴鐵路及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興建,擴大內需,帶動了經濟增長,使台灣的GDP成長率自1978年至1980年這三年間,分別達到19.61%、20.57%和24.85%的歷史新高。

十大建設計畫後,台灣雖也有其他的公共投資計畫,但成效均有限。例如2001年陳水扁執政時期,張俊雄內閣喊出「8100台灣啟動」,2003年游錫推出「新十大建設」,以及2006年蘇貞昌推動的「大溫暖、大投資」,都是曾想以特別預算案來擴大內需的重大公共建設,但最後不是沒做,就是雷大雨小,絕大多數都以失敗收場。這也導致台灣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平均薪資倒退,高所得與最低所得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加上過去20年中國大陸經濟高速成長,兩岸彼長此消愈益明顯,台灣目前除極少數靠著自身專利生產的企業還能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外,大多數企業都面臨東南亞國家低成本的競爭,以及歐美日先進國家高科技生產的雙面夾殺。

產業經濟轉型沒有成功才是台灣最大的問題。蔡政府在剩下的三年內應該做的是,將台灣的生產實經濟與網路虛經濟互相結合,並與中、美等世界大國接軌,而不是自閉鎖國。

 

公共投資經濟效益低落

 

根據行政院工程會統計,台灣未達活化標準的閒置空間(蚊子館)至少有400件,興建後閒置不用的停車場、焚化爐、公有零售市場林立,使用效率低落。顯見,目前公共投資基礎建設經濟效益低落,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次前瞻計畫總經費8,824.9億元,其中軌道建設就占4,241億元,而且五項建設當中,除城鄉建設,台灣本土企業可能有機會參與,其餘包括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建設,均非台灣工業的強項,能否提升企業規模與水準,不無疑問。

此外,根據Richard Abel Musgrave的馬斯格雷夫理論,公共投資的發展趨勢應當為社會提供教育、保健的福利性質公共產品。教育是國家對下一代人才的投資,更是一國競爭力升沉的樞紐,台灣的大學長期以來在世界大學的排名停滯不前,近兩年又有不少大學教師轉往大陸任教。如何提升台灣高等教育,留住人才,並加強科技研究環境設備,也應該是政府刻不容緩的投資。可惜,「前瞻建設計畫」,並沒有提出這方面的任何計畫。

 

軌道運輸人口會下降

 

把將近一半的經費用於軌道會產生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30年來因少子化與人口外移,日本軌道運輸人口明顯下降,從2000年迄今,日本已撤除了超過754公里的軌道,未來還會減少。台灣少子化程度遠比日本嚴重,鄉村人口外移也不輸日本,為什麼在日本減少軌道長度的同時,卻反其道而行?而且,輕軌建設多座落於中南部的綠營執政縣市,觀光重鎮花蓮卻沒有輕軌。

其次,由於台灣沒有自行生產車頭引擎與軌道的技術,相關軌道產業必然是由外國公司承攬,為了節省成本,這些海外承攬公司極可能會雇用外籍勞工從事建設,如此一來,對於台灣就業率的改善將是微乎其微。

再者,回顧台灣過去20年來,在捷運、高鐵與所有軌道的投資總支出至少高達新台幣1.5兆,但卻沒能培養出一個足以將台灣軌道開發經驗輸出到海外的國際公司,也未將軌道產業列為台灣的經濟戰略工業,導致至今仍然仰賴國外公司承包興建。反觀中國大陸,高鐵開發比台灣要晚,卻成立了國際級的高鐵集團,更向外輸出高鐵建設經驗,軌道建設成了中國核心產業之一。

總結以上,答案呼之欲出,原來「前瞻建設計畫」的真正目的不在於經濟建設,也非公共建設,而是為了2018年縣市長與2020年總統大選所做的盤算。

 

(作者係台北商業大學應用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