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東方的「灣區西岸」正在崛起|賀之軍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國舊金山灣區,世人皆知。東方也有個灣區,就是中國珠江口。從香港起,經深圳、東莞、廣州、中山、澳門,至珠海橫琴島,無疑是一個生機勃發、錢潮湧動的灣區。不同於美國舊金山,中國灣區有東岸、西岸兩個區塊,東岸之發達已為世人稱羨,西岸亦有長足進步,但較之東岸差距不小。拙文據此提出「灣區西岸」概念,並就其崛起的相關問題略述陋見。

首先應明確,所謂灣區西岸,大體上以虎門大橋為北端,包括廣州市南沙區、中山市翠亨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橫琴新區,地理上共處西江入海八門之內,歷史上曾同為香山一縣(今日南沙北部舊屬番禺,南部則多為十數年來填海新造之地),文化上均以嶺南為主,兼有客、閩二系,近代以來開風氣之先,接世界之軌,一路相伴而行,以上諸多共性相連相通,確為一相對單獨與完整的區域。

 

灣區西岸有良好基礎

 

從發展角度看灣區西岸,該區域有許多優勢。

一有良好基礎。位於西岸的廣州、中山、珠海三市部分地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天然的區位優勢及自然資源,現有的經濟規模、社會發展及人文精神,為該區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豐沛的資源和條件。

二有戰略空間。不同於東岸幾無土地可用,西岸仍有大片可供規劃、發展的土地,為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城市移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

三有後發優勢。有差距者亦為有潛力也,可後來居上。僅以南沙、翠亨、橫琴三個開發區而言,其占地之廣,投資之大,實力之強,在中國大陸各地皆屬罕見,足以支撐西岸20年的強勁發展。國家「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2016年底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和即將興建的深中通道,更為西岸騰飛安裝上了翅膀。

 

要以新思路發展灣區西岸

 

灣區西岸的發展處於歷史關頭,其規劃從一開始就應有新理念、新思路。

首先,要用「全面深化改革」六個字統領思想和行動。勿庸諱言,西岸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如: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依賴粗放型增長的路徑相當嚴重;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內需乏力問題愈見突出,以及面臨城市升級、產業轉型的雙重壓力和經濟下行的現實難題等等。所有這些問題,只能靠全面深化改革找出路,探新路。正因如此,就不應該照葫蘆畫瓢,而應該創新地、大膽地先行先試。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嘴上唸的是佛經,心裡想的卻是酒肆。

其次,要良性互動,整體聯動。西岸各市雖然有行政區劃上的分際,甚至有「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但經濟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不應因市界、關口,而人為地分割。廣州作為省城,中山作為強市,珠海作為經濟特區,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各有優勢,合則共贏,彼此之間皆應樹立互利共榮的理念,打破一切阻礙發展的藩籬,以深度合作、融合,求得整體聯動,攜手跨越。

再次,應該走資訊化、全球化背景下區域發展的新路子,萬不可再走30多年來各地常見的工業區、開發區之類的老路子。尤其不宜承接高耗能、高污染的產能和傳統產業,不以房地產為心理依靠、以GDP為追求目標。值得思考的一個方向是深化改革,科技創新,激發民間活力,扶持星河燦爛的中小企業,壯大民營經濟,催生龍頭企業,帶動新興的產業集群。

 

澳門可發揮重要作用

 

在灣區西岸崛起的進程中,澳門以其獨特地位,且正尋求多元發展,可以發揮以下重要作用。

一是補強。從經濟實力來看,澳門人均所得位居世界第四,其民間資本充裕姑且不論,政府每年可動用資金高達2,000億美元。不僅對於澳門參與橫琴新區建設保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對於翠亨新區和南沙開發皆可視情況擇項投入,實現強強聯手,發揮1+1>2的效益。

二是聚合。澳門作為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在行政、立法上,人員、物資、資金、技術流動上,與灣區西岸諸市鮮有矛盾,更無衝突,因其超然,更多的是合作互利。有些事,有些項目,甚至有些開發構想,由於體制機制、政策法規、行政區劃管理等原因,某市如一時不易起步,不妨借與澳門合作以構成支點,進而吸引周邊,各發其力,共襄盛舉,求得做大、做強。

三是牽引。澳門有500年中西交流的歷史文化,有中國與葡萄牙語系國家聯繫的紐帶,有與香港、台灣及東盟各國的交往管道和合作基礎,在灣區西岸崛起的過程中,當可先行一步,利用既有的條件,實現無縫對接,帶動西岸諸市的產業、企業,如生技、觀光、會展、文創、海洋等,一同步入快速通道。

海峽兩岸是命運共同體。30多年來,數以十萬計台商在珠三角創業,對他們而言,灣區西岸是一個新概念,但對位於西岸的諸個城市並不陌生。在新一輪改革大潮裡,南沙、橫琴兩區新近掛牌自貿區展開新前景,翠亨新區作為兩岸交流基地注入新元素,八門啟航,五桂勢湧,顯示灣區西岸崛起正式鳴槍。可以預見,這裡將再度成為台商投資的熱土,尤其是台灣中小企業、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創新、創業、創人生的理想之地。

隨著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台灣與灣區西岸之間的交流將會大步開展,經濟將深度合作,民眾往來將走向深度融合,人文精神交匯和社會和諧建設亦必寫下新的篇章。

 

(作者係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