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奧運競賽,不能使用國名、國旗、國歌,究竟是誰造成的?除了國共內戰形成兩岸分裂,美國也在1979年與北京政府建交後對我落井下石,真相就在美國國務院的解密檔案中。
東奧正名公投不被認同
台灣去年11月的東奧正名公投,表面是爭取以台灣之名參加奧運,其實是為台獨張目。該公投案未通過,顯示台獨無法獲得大多數台灣民眾認同。
台灣的運動選手在國際運動競技場合,只能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採用中華奧會會旗、唱國旗歌,這與兩岸因國共內戰分裂及國際現實都有關,並不是台灣任何人的主觀意願可以改變的。
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並不清楚,中華民國在國際運動競技場合所受到的種種待遇,其實更多是來自美國對國際奧會的壓力。
兩岸議題鬧上奧運會
兩岸在1949年之後互爭中國正統,引發不少政治問題,在奧運也同樣引發爭議。初期中華民國占優勢,但隨著冷戰情勢改變,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屢屢受到質疑。從1952年到1980年,只有芬蘭舉行的赫爾辛基奧運,北京曾派代表團參加,當時也因北京參加,台灣在漢賊不兩立的原則下退出。
之後,澳洲墨爾本奧運、義大利羅馬奧運、日本東京奧運、墨西哥奧運、西德慕尼黑奧運,儘管北京沒參與,可是台灣參加時也都遭遇名稱問題,也始終沒有獲得解決。而北京因為台灣問題,在赫爾辛基奧運後,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由國際奧會解決了台灣的名稱問題後,才正式派代表團參加。
1970年代開始節節敗退
兩岸的鬥爭,隨著北京進入聯合國,北京與日本建交,到了1976年蒙特婁奧運出現重大變化。當時加拿大已與北京建交,遂拒絕台灣選手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入境,台灣方面抗爭無效,最後被迫退出。
美國從尼克森當選總統後,與中國大陸有了旋乾轉坤的發展,國安顧問季辛吉1971年密訪北京,安排尼克森隔年訪問北京,雙方簽署「上海公報」,再歷經福特總統,到了卡特總統就任後,中美終於1978年確認建交意願。美國1979年與北京關係正常化後,台灣對外關係大幅萎縮,也連帶影響了參與奧運的問題。
美國直接向國際奧會施壓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解密檔案,1980年初,國務院通知所有駐外單位,因美國不滿蘇聯出兵占領阿富汗,扶持親莫斯科的政權,卡特決定發動杯葛莫斯科奧運,而大陸也以總理華國鋒的名義發表聲明表示,由於蘇聯不顧聯大的決議,繼續占領阿富汗,因此當下在莫斯科舉辦夏季奧運並不恰當。美國在發動杯葛莫斯科奧運的同時,仍不忘打壓我方。
1979年9月美國國際傳播局的官員雷世納(Herbert Rathner),向美國的奧委會委員羅斯福(Julien Roosevelt)遞交了一份信函,指稱中國參加奧運比賽是國際奧委會的決定,但在政府往來的部分,美國在1979年1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的同時,美國撤回對台灣當局的外交承認,因此不承認代表中華民國主權象徵的符號,包括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國歌,希望國際奧委會能夠尋求解決方案,避免運動比賽政治化,造成主辦國或國際奧委會難堪。
同年10月,國際奧委會在名古屋開會,決定以通訊投票方式處理美國政府的要求,並將美國政府的信隨票寄給所有成員,這個決定引起台北當局的抗議,但奧委會並不理會,投票結果否決了台灣在奧運使用中華民國國名、國旗、國歌。台灣當局無奈,宣布不參加1980年在美國舉辦的冬季奧運與夏季在莫斯科舉辦的奧運,並開始與國際奧委會談判尋求解決之道。
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瑪蘭奇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會協議書」(後被稱為《洛桑協議》或「兩會協議」),確認台灣從此以後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義出賽,並採用國旗歌與中華奧會旗。1984年洛杉磯奧運,大陸以中國名義參賽,這也是北京中斷參與奧運會數十年後,第一次重新回到奧運場合,而台灣是在蒙特婁奧運後,以中華台北名義恢復出賽。
推翻奧會模式困難重重
1980年之後,奧會模式成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模式,不過,「中華台北」的英文Chinese Taipei,其實也可以譯成「中國台北」,但台北當局從不做此主張,以免衍生爭議。
近年來,中華台北屢屢遭到台獨人士批評,主張棄之不用,而改用台灣之名。該主張不僅不了解洛桑協議的來龍去脈,更沒認清兩岸分裂造成的爭議絕非台灣片面主張可以改變,因為中華民國雖不被承認,但也不代表可以使用台灣之名,如台灣當局撕毀洛桑協議,破壞國際間的默契,必將使台灣蒙受其害。
兩岸幾十年來在奧運名稱上你來我往,令人無限感慨。而現在兩岸的爭鬥,已從一個中國的正統之爭,進階到遏止台獨的層次,只是台獨人士寄望於美國的聲援前,應知道最初出賣台灣的是美國。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