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川普訪華是中美關係雙重調適的新節點|林紅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中美關係即將進入國際戰略與雙邊關係雙重調適的新時代。亞太戰略方面,美國未來的「印太」戰略,將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展開新的互動或較量;雙邊關係方面,中美關係的定位將朝向一種合作共贏的夥伴關係。

 

    2017年的金秋時節,備受矚目的中美關係又一次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11月8-10日,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位剛剛當選一年、上任十個月的美國總統,是中共十九大後首位訪華的外國元首。對於川普個人而言,這次訪問卻是他的首次訪華。就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和國際形勢的複雜性而言,密切而暢通的中美元首外交,始終是最重要的溝通機制,發揮著全局性的戰略引領作用。中共十九大之後的這次「習川會」,意味著中美關係將進入亞太戰略與雙邊關係雙重調適的新時代。

 

印太 vs. 一帶一路

 

川普要一個什麼樣的亞太戰略,來體現他的「美國優先」理念,至今還未見清晰答案,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已被川普摒棄,二是美國終歸需要一個足以保證美國優先或主導的亞太戰略。川普高度重視中美關係,但此次歷時12天的行程實際上是針對亞太地區的布局之旅,即試探性推出還在概念階段的亞太戰略。行程開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馬斯特首次提出「印太」政策概念,將「推廣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India─Pacific)區域」,作為此次訪問亞洲的目標之一,川普在抵達日本後發表的首場演講中也提及「力爭建立一個本著自由、公正與互惠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

儘管所謂的印太戰略還在建構概念階段,但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方向已經明確,即以「印太」擴充並取代原有的「亞太」地緣概念,核心是將印度納入美國主導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版圖中。「印太」概念的提出基於三個現實條件,一是中美關係在東亞/亞太的戰略關係漸趨均衡,並不符合美國主導地緣政治經濟的利益需要;二是美印關係出現實質性改善,印度樂意成為美國在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夥伴;三是中國與印度同為快速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體,除了有傳統的邊界衝突未解決之外,在地緣戰略上也存在競爭。

印太戰略或將成為川普時代的美國亞太戰略,這意味著中美兩國戰略互動的重要領域將從東亞、亞太擴展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因為美國未來的印太戰略和中國正在實踐中的「一帶一路」戰略,都同時覆蓋了南亞及印度洋。現在的問題是,所謂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在印度洋將如何相遇?是否存在合作相融的空間,還是延續對抗?

「一帶一路」的戰略初衷是避開與美國在亞太正面對衝而西向突圍,中國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立場,不排斥和針對任何國家,也歡迎美國加入。印太戰略仍在初創階段,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柱支撐,但它指向中國的意圖很明顯,如果這是因為中國崛起和中印摩擦而設計出來的聯印製華的「印度牌」,中國會增強其戰略戒心。未來中美關係將面臨著更廣泛意義上的戰略磨合,其結果如何,將決定中美關係能否進入一個合作共贏的新時代。

 

尋求夥伴而非同盟關係

 

中美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世界前兩大的經濟體,更是社會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兩個政治體。本次「習川會」重申了兩國早已達成的基本共識,即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因此,合作與共贏應該成為新時代中美關係的主題。

中美關係新時代還需要輸入新的發展動力。這種發展動力來自於中美關係的基本定位,即中美應該構建一種什麼樣的大國關係,換言之,如何為2013年以來有關新型大國關係的討論尋找答案。但是川普執政以來,由於前任的亞太政策被推翻而新的政策遲遲未決,再加上政府高層團隊缺乏有效的和完全到位的人事布局,川普政府對於如何在戰略意義上定位中美關係這一問題尚無清晰陳述。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將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各國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這是中國對於國與國關係新模式的思考,也是關於新型大國關係理論的最新演繹。

結盟政治是冷戰意識形態的產物,美國在中國周邊構築了多種安全同盟關係,製造了一種對抗性、排他性的地區權力格局,朝核問題發展至今,美日韓的軍事同盟關係難辭其咎。中國始終堅持不結盟的對外關係原則,主張一種開放、對話和合作的夥伴政治,與各國積極謀求各種戰略夥伴關係。對於最為重要的中美關係,中國倡議建立一種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係,其本質上就是一種夥伴關係。

當中美關係來到新的歷史起點,美國的亞太戰略應該更重視夥伴關係,而非以對抗為基調的同盟關係,通過兩國的共同努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為新時代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

 

中美關係應理性而有為

 

中共十九大和川普訪華後的中美關係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其特色簡而言之,即是相容理性與積極有為。

所謂中美關係的相容理性,是指在兩國間衝突利益和分歧目標的處理上,應該相互尊重,維護公平正義。此次訪問中,川普對於中美貿易逆差問題的態度與此前有了某種改變,認為問題的出現錯不在中國,美國自身的政策應付責任,這不失為一種理性公道的態度。隨著中美經貿合作的快速增長,以及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上的深度參與,摩擦的出現在所難免,更需要雙方本著平等互利、互諒互讓的理性精神,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

海湖莊園的第一次「習川會」後,中美建立了4個高級別對話機制,這些機制不僅可以增進互信、培育合作,更有助於管控分歧。未來中美可藉助機制化的溝通方式,及時妥善地排除干擾因素,確保中美關係行穩致遠。

所謂中美關係的積極有為,一是指兩國應在拓展雙邊共同利益、深化雙邊共識方面積極有為。中美是十分緊密的合作夥伴,在經濟、安全、能源等諸領域擁有廣泛共識和共同利益,應加強諸領域的互利合作。根據中共十九大的戰略部署,中國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實施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中美關係的共同利益將大大擴展。此次川普訪華,中美之間即簽署了高達2,535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定。

二是指兩國應在相關的國際事務上勇於擔當,積極有為。孤立主義、本土主義等反全球化理念無益於全球治理,更無助於化解已有的國際和地區衝突。中美都是具有重要的國際與地區影響力的大國,應該擔負相應的責任,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合作。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