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美國推動TPP的戰略意圖與中國的應對之策|花俊雄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0月5日,美國等12國經貿部長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歷時5年多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達成協議。美國總統歐巴馬旋即發表評論稱:「美國不允許中國等國家來書寫全球經濟的規則」。因此,有人認為TPP是美國重返亞洲」執行「亞洲再平衡」的經濟版。

歐巴馬宣稱TPP 將促進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創造200萬個工作機會。但有學者測算指出,美國加入TPP只能拉動其GDP增長0.05至0.06%,出口增加0.24至1.1%,美國長遠的戰略意圖大於短期經濟考慮;美國推動TPP是為了與中國在亞太地區進行影響力的博弈。

 

美國的戰略企圖

 

事實上,美國跨太平洋貿易已超過跨大西洋貿易,美國的貿易四分之一來自東亞地區。

2009年東亞第15次峰會首次明確將以10+3(東協加中日韓三國)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要載體。10+3區域內貿易已占各國外貿的58%,高於北美自貿區近3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東(10+1)自貿區啟動,令美國倍感壓力。此外,10+6(東加中、日、韓、印度、澳、紐西蘭)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CP)等,也由中國主導。

美國積極參與TPP談判,就是希望以此全面架空或取代10+1、10+3、10+6,甚至是APEC和擬議中的亞太自貿區,進而主導亞太經濟合作的未來,制衡中國的全面崛起。

TPP是一場力量對比非對稱的談判,美國的11個TPP談判對象,不是美國盟友就是小經濟體,美國在議程設定上有絕對的主導權,而且有6個國家已經與美國簽了自貿協定。站在經濟博弈的角度來說,TPP是美國試圖將中國的經濟後院—東,拉到美國主導的體系中,逐漸在經濟上替代中國在這些國家的地位。正因為這種排他性,TPP也被視為「經濟北約」。

不過,中國一國的對外貿易量,與日、韓及TPP機制外東各國的總和幾乎相當,中國是TPP不少成員國(包括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中國還是美國本身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北美自貿區成員,美國2013年和另外9個參與TPP談判成員之間的貿易額為4,100億美元,而同年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就超過5,200億美元。

當前中國的GDP跟除美國之外的其他11個國家總和相當,中國在亞太的經濟存在和影響更是抹不掉也繞不開,因此,很難想像將中國排除在外。事實上,TPP各談判方也一致表示,TPP機制最終的擴展目標是APEC機制的全體成員。

另外,TPP的標準並不適合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甚至有可能阻礙這些國家的發展。中國仍處於發展階段,需要鞏固經濟發展成果,急著加入TPP弊大於利。有美國官員稱,中國可以加入TPP談判,但中國現行的國企政策,對農業的大量補貼,對知識產權的忽視及環保標準等,決定了中國不會馬上加入。中國當然也沒有必要對TPP採取拒斥態度,一旦經濟和戰略利益成熟,不妨考慮加入。從長遠看,加入TPP與「入世」一樣,中國需要做出巨大承諾,另一方面,由此催生的改革深化對鞏固中國的強國地位也深有裨益。

 

中國可以從容應對TPP

 

任何區域合作若要在亞太地區占據主導地位,都難以承受中國的長久缺席。有鑒於此,無論美國推動TPP是出於外交戰略考量搭配「亞太再平衡」;還是出於經濟利益動機加強與亞太地區的經濟聯繫,中國都可以多重自貿區機制為戰略依託,應對TPP機制的潛在挑戰。

經過近3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在國內社會和國際社會方面都面臨著結構性調整的壓力,在國內需要逐漸改變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導向貿易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國際上需要調整外交戰略以適應新的國際角色。TPP談判與兩個結構性調整密切相關,不僅涉及中國的經濟轉型前景,還關係到新時期中國的外交戰略,尤其是亞太區域戰略的成敗。

隨著TPP成行、落地,中國除了加速國內的改革,擴大內需,加深市場化作用外,中國也正在逐步打造覆蓋全球的高水準自貿區網路和金融體系。目前,中國已與包括東協、智利、瑞士、紐西蘭、韓國、澳大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4個自貿協定,還在與有關國家共同推進RECP、中日韓自貿區、中國與東自貿區升級談判,亞太自貿區(FTAAP)的談判也已啟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也在加速推進,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化解TPP對中國進出口的威脅。

此外,「一帶一路」戰略也能有效對衝TPP,「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利用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將周邊沿線國家的經濟和中國聯繫在一起,從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開闢出另一個市場。總之,中國對TPP必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但不必驚慌,因為中國畢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塊頭,更何況中國已經未雨綢繆,對美國的戰略意圖有了應對之策。 

 

(作者係美國紐約和統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