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由COP26協議看全球綠色金融商機|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閉幕,各國同意在明(2022)年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而綠色金融也成為未來發展重點;大陸在此領域發展快速,積極期盼達成2060碳中和目標,台灣應急起直追。

 

 

 

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20211031日至11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聯合國每年一次的領袖峰會,主要是討論氣候變化和各國的應對方案、承諾和行動。此峰會也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框架》的一個組成部分,目標是管控、限制人類活動對氣候的衝擊。

來自近200國的代表,經過15天馬拉松談判後達成協議,各國需在明(2022)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並加速致力於分階段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unabated coal),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同時將2015年《巴黎協定》的規則手冊定案,包括關於全球碳市場機制的「第6條」(Article 6),以有助於強化國際之間的減碳合作,預期有數兆美元資金釋出,用於保護森林、建立再生能源設施等遏制氣候變遷的行動。

發展綠色金融成會議焦點

COP26主辦國英國一再強調,本屆主重點之一是「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美國總統拜登要籌錢對抗暖化,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簡稱歐銀)副總裁包曼(Mark Bowman)也提到及,該銀行主要致力與私部門合作,將資金導入全球38個國家的計畫,「加強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衝擊」。歐銀推出名為「氣候行動高影響力夥伴」的基金(High Impact Partnership on Climate Action, HIPCA),目標籌集資金,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對抗氣候變遷的韌性及環境保護,已獲得英國允諾注資5,000萬英鎊。

此外,聯合國氣候金融特使、英格蘭銀行前總裁卡尼(Mark Carney)宣布,加總資產規模130兆美元,聚集了450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承諾將在2050年之前,讓旗下所有資產成功達成淨零碳排放,並以未來投資、融資與資產配置規範,藉由金融驅動改變。而因應此一趨勢,發展「綠色經濟」(Green Economy)及「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業已成為全球共識和潮流。

前者係指生產與消費必須要朝改善人類福址、照顧社會公平、避免自然資源耗竭及控制環境風險四個面向發展。後者是指金融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如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專案投融資、專案營運、風險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務;並以優惠的信貸資金支持低耗能及低污染產業;但相對的,也透過高利率、控規模、嚴准入等手段限制高污染或高耗能產業融資。平實而論,綠色金融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關鍵,二者相輔相成、並行不悖。

進一步言之,綠色金融的範疇大致可區分為綠色企業融資、綠色消費金融(如綠色消費信用卡)、綠色資產管理(如綠色基金)、綠色股票指數及綠色保險等,全球興起的碳權交易也是綠色金融的一環。經過先進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倡議,目前已發展出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以及永續保險原則(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而若按目前全球履行的「赤道原則」標準,則要求金融機構對額度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綠色信貸。

大陸綠色金融發展快速

據悉,北京、上海和武漢三地於今年716日同時舉行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儀式,發電業成為首個納入碳市場的行業,重點排放單位有2,162家,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謂大陸碳交易從十年試點跨越到統一開市,既是大陸碳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碳權交易規模最大的市場。大陸也是全球重要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並已訂立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由於綠色債券與政府永續發展目標一致,亦是另一個值得發展的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底大陸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3,116.9億元人民幣,其中,碳中和債券作為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子品種,其市場規模在迅速上升。碳中和債券為募集資金專項用於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可以更有效地引導資金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加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台灣氣候連二年吊車尾

由「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評比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119日公布,台灣去年在57國及歐盟中排行第57名(前3名依慣例從缺),排名倒數第5,今年評比國家增為歐盟及60國,但台灣仍是倒數第5,不僅落後日、韓,連今年新增的菲律賓、哥倫比亞與越南三國名次也在台灣之前。究其因,台灣未加嚴2030減碳標準、節能表現不夠好;尤其碳權交易所僅聞樓梯響,不見實際行動。面對大陸綠色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台灣明顯保守落後。

銀行公會雖於20143月參考「赤道原則」精神,增訂「會員授信準則」,要求銀行業審查借款企業是否善盡環境保護、企業誠信與社會責任,並納入貸放案件的評估。目前亦有大型金融機構參與投入綠色金融,如國泰世華銀行推出「太陽光電綠能融資」,建立一套電廠評估模式(含氣候資訊、發電量評估等),作為融資評估準則,提供長期資本支出貸款。中國信託銀行也響應政策落實節能減碳,並結合金融本業,推動綠能產業的發展,以綠能的角度出發,結合金融本業,推出「創新綠節能融資專案」,提供從事綠色節能業者優惠授信專案。但面對全球邁向淨零碳及綠色金融的發展趨勢,台灣仍顯落後,應該更積極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