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兩岸制度可以不同,但應相互尊重|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月前外媒創造「脫台者」一詞,指離開台灣到大陸發展生活的台灣人,並認為會越來越多。5月30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對此表示,兩岸開始進入制度和人才之爭的時代;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誰更加愛台灣,這樣的話,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

這番話主要是表明大陸的發展進步,對台灣民眾來說是一種機遇,應該好好把握,也同時提醒民進黨,若真愛台灣,就應該改善兩岸關係,挽救台灣經濟,提供人民更好的發展機會及美好願景。但台灣有政治評論家認為,該番話超越了「一國兩制」,大陸若自信其體制贏過台灣,則何必再有「兩制」?對此,筆者有不同意見。

習近平認為大陸的制度適合國情,因此對它充滿自信。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演講時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腳,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2015年「馬習會」上,針對台灣有人在社會制度差異上大做文章,習近平表示,「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歷史去檢驗,讓人民來評判。」

不過,習近平在過去五年多來,一再對台灣的重要訪客表示,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中共十九大報告中也再次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反而是台灣,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一國良制」,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都表示,統一的前提是大陸必須改變其制度。尤其,在大陸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台灣不能再以「不願認窮親戚」排斥統一後,民主就成了朝野政黨「拒統」的神主牌。6月25日,蔡英文再一次公開呼籲:國際上志同道合的國家應團結一起行動,對抗反民主力量。

蔡英文這種以「民主是台美共同價值」,懇求美國保護的說詞,對美國是否繼續有效,端看「台灣牌」對美國的利用價值。但在台灣,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制度自信」則已逐漸失效。

民進黨執政兩年多年,不僅種種舉措與「民主法治」背道而馳,兩岸關係低落也導致民生經濟陷入困境,再惡化下去,台灣一向引以為傲的民主經驗,恐怕即將成為「失敗的民主」範例。兩相比較,民眾相信統一對台灣有利的超過6成,對大陸的好感也超過了對大陸的惡感。這種情形在7月1日軍公教年改正式上路後會更形嚴重。

不過,習近平在「馬習會」上指出,兩岸雙方應該相互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避免讓這類分歧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傷害同胞感情。他又強調,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這表示台灣不應受外部勢力利用,刻意干擾大陸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綜上,大陸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始終未變,倒是台灣方面必須想清楚,應在尚有優勢時盡可能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