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蔡英文敗象已露難回頭|朱駿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從蔡英文2017年12月29日的年終記者會發言來看,她的思維狀態已脫離現實,陷在自掘的坑洞中走不出來,其敗象已露,沒臉回頭,只能也只想硬幹到底。

 

   蔡英文2017年的年終記者會在中科院舉行,地點頗為特殊,對此,她在致詞一開頭便挑明說道:「今年的年終記者會,我們特別選擇在中科院舉辦。這裡是台灣國防科技的重鎮,在這裡辦記者會,凸顯我們強調國防自主,捍衛台灣民主的雙重決心。」而且針對性強,指向對岸。

 

妄想與對岸武備競賽

 

顯然一開始就沒搞清楚民主的真諦與內涵,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總體的生活方式。要捍衛台灣民主最根本的工作應該是真心誠意地實踐民主生活方式,營造一個全社會居民都有在日常中,實踐民主生活方式的環境與條件,且不斷提升其素質,令台灣的民主生活不但為台灣人民所絕對珍惜,以致於有大決心阻擋任何的破壞,而且能令其他國家或地區對台灣有向心力與高度的同情。

這種上下同心、與世界接地氣的社會,還怕不能捍衛自己的民主生活嗎?若是認為國防才是捍衛民主的方式,顯然有窄化了民主生活的範圍與內涵,過於擴大國防功效的嫌疑。昔日東歐共產國家都有強大的國防,但專制政府不能長存,可見武力固為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人類最終的有效力量。

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在他的時代早就說過,與中共對抗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顯然,政治的重要性與位階連老蔣都認為高於軍事,何以在他過世超過40多年的時代,我們要衝著對岸「強調國防自主,捍衛台灣民主」?在對岸近十多年來一再強調「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竟然提不出可以分庭抗禮的「政治戰略」,卻要回到40多年前就已十分之中僅有其三的軍事。

有沒有想過,軍事在今天的情勢能夠發揮的作用更加有限,政治該有的份量應更加重大?蔡的基本立場已經有犯了戰略錯誤的嫌疑,她自己承認:「所以,如何在區域及全球的眾多變數當中,找到台灣的定位和出路,是我就任總統以來,最努力的課題之一。」顯然,在當選之前以迄今日,心中沒底,還在採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探索,這對台灣應該是最大的國安問題與風險。

蔡的開場白是衝著對岸說的,針對性極強,她又說:「台灣要捍衛主權,要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跟繁榮,不能靠別人,…我要鄭重宣示,接下來,我們每一年的國防預算,都會在合理的範圍內穩定成長。」

國防軍事對台灣而言,不是不重要,但要在戰略框架中正確定位,否則,有害無益。「國防自主」絕對是好事,但要確定能發揮對的且可持續性的戰略功能,而且,此對錯應該以在兩岸關係中是否有利於台灣整體發展的戰略眼光評定,才會符合效益。如果想和大陸進行武器競賽,台灣的起跑點已經落後太遠,總體經濟實力與大陸的差距每天都在擴大,能有多少勝算,常識就可判斷。

而且,武力不具有可持久性,看看當今武力最強大的美國近十多年的軍事行動,就不難理解。要國防自主應先要有戰略自主的能決心與能力,而此戰略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政治戰略」,不是相對片面簡單、層次較低的國防戰略。

 

國家認同漂移,一切枉然

 

蔡說:「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我有責任捍衛國家的主權。」要捍衛主權,是不是該先明確精準地說清楚,她認為的「國家的主權」的具體內涵為何?從所任命之大法官充滿兩國論的答詢,以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1945年8月15日的畫線,讓人搞不清楚蔡的「國家的主權」具體內涵為何。也很難想像,在這種國家認同有高度疑義的狀態中,國家發展戰略會走在對的道路上;戰略不對,只會虛擲戰略資源,又得不到想要的實效,且弄得不好,還可能惹禍上身。

蔡也清楚知道:「台灣更沒有犯錯的本錢。」如果台灣走在錯誤的路線與方向上,那就是分秒都在犯錯,都在銷蝕前人留下的老家底本錢。台灣近20多年來讓人感覺一蟹不如一蟹,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會是這樣的結果嗎?

蔡自我期許:「不卑不亢,穩住兩岸,走向國際,這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我的使命。」這番壯志令人敬佩,然而,「不卑不亢,穩住兩岸,走向國際」,如果沒有具體落實的支撐點,會不會只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或只能是抒發浪漫情懷的形容詞?

在致詞完後,媒體問到,中國大陸軍機活動頻繁,加上東亞情勢動盪,台灣該如何因應?蔡說,這「不是台灣自己面對的局勢,而是整個區域內國家共同面對的局勢。」這看起來是想與美日站在同一陣線,對抗與抑制大陸的活動,會不會本身就是一種挑釁。同時,會不會有剃頭挑子一頭熱,一廂情願地以我們的熱臉貼美日冷屁股之嫌?

再者,若以軍事力量而言,我們與美日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這種表態會不會有自抬身價,夜郎自大,自我迷失的風險?川普在2017年為了習近平不願多提台灣,現在所謂的「印太戰略聯盟」提到台灣,不就是明擺著玩弄台灣這顆棋子的意思嗎?由歷史事實來看,美日始終把台灣當成在一定時機與中國大陸討價還價的棋子,我們若是甘心繼續當美日的棋子,如何能「不卑不亢」,承擔「責任捍衛國家的主權」?人類自古到今,有哪個國家或政治實體被當成棋子有好下場?

蔡還表示,「相信今天中國大陸的領導當局應該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任何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應該都不在他現在的決策思考裡面。」當我們以「強調國防自主,捍衛台灣民主」為基調,且針對性極強地指向大陸,若是大陸當局「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他要不要把動武列入考量?如果不考量武力的可能性,這還能是理性的決策者嗎?

看來,我們沒法靠別人的理性或施捨,應該依賴自己植基於事實基本面的務實理性,才有資格「強調國防自主,捍衛台灣民主」。拉攏美日,恐怕恰恰引火上身。

 

心理狀態有失衡現象

 

人者,心之器也。在思考上明顯犯了不小的錯誤,應該是心理狀態出了問題。蔡在同篇致詞中明白地說道:「我對自己最重要的期許是,我要做以前的總統不敢做的事,我要推動以前政府不敢推動的改革。」似乎「敢為人所不敢」成了她心中的一種價值,在這種價值的催化下,很多事情就不免要以激烈的程度表現,否則無法證明自己的「敢」,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衝撞兩岸關係,有意重回兩岸軍事對抗的道路,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皆為這種邏輯下的應有之義。

一年多的實踐結果,搞得民怨四起,社會不安,經濟發展未走升,公理正義未被彰顯,自己的滿意度迅速落到低點,近日綠營自家的民調顯示,在黨內與黨外諸多2020潛在對手的對比中,蔡英文想要連任,機會渺茫。事實是最好的說明,這顯示一年多來的施政路線已經失敗。但為了連任,自己只好厚著臉皮加上硬著頭皮繼續吹牛:「我心裡很清楚,大家期待我跟過去的政府不一樣,也相信我有比別人更強的決心,來推動台灣的改革跟轉型。」莫名其妙搬出一個隔空抓來的「大家期待」,而且搬出「改革跟轉型」的口號為自己壯膽,與事實呈現的結果不搭調,恰恰顯現了方寸已亂的現象。滿意度低到不行了,大家若有期待,就是妳趕快下台,改革跟轉型別人來做吧?

不過,怕別人小看她的「敢」,在致詞的最後她特別強調:「改革不能等,轉型必須急行軍。」「急行軍」都出口了,看起來她可能心有不甘,總的趨勢將會硬幹到底,2018年兩岸關係在對岸也頻出重手之後,無法樂觀,台灣內部施政亦然。台灣老百姓只有「熬」下去了。

 

(作者係本刊主筆、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