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蔡英文的善意表態內藏玄機|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月21日,綠媒頭版以「蔡英文: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為題,刊登蔡英文的訪問稿,立即引起兩岸熱議。有學者肯定蔡向前邁了一大步,也有人質疑蔡仍未說清楚。

其實,蔡英文是1998年「辜汪二會」的代表之一,又曾任陸委會主委多年,豈會不知1992年香港會談及其後雙方往來書信所達成的共識?她之所以不承認「九二共識」,表面理由是因那四個字是國民黨人蘇起所取,真正理由當然是不願意接受「一中」,那她此刻「理解和尊重」當年的「共同認知與諒解」,顯有不得不然的盤算。

一是蔡英文受訪時間,正是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來台與她面談後,美國帶給她的訊息顯與美副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所言是一致的: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穩定符合美國長遠利益。在與大陸多年的交手後,美國總算弄清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無可退讓,蔡英文當然也就不能再迴避「九二共識」這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政治基礎。

二是台灣經濟與兩岸關係無法切割,蔡既承諾要在短時間交出經濟復甦的成績單,怎能不放下身段,以換取大陸的放行,讓台灣至少上得了TPP及RCEP談判桌,並可開啟與他國的FTA協商?

即使如此,蔡英文還是在「兩岸既有政治基礎」加上了另外三個「關鍵元素」:現行憲政體制、兩岸交流成果,以及台灣的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此三項元素看似合理善意,卻各有玄機。

其一,具一中架構、統一願景的現行憲政體制並非不會變。民進黨立委雖未達四分之三席次,但李登輝在「九合一」前推動二階段修憲,第一階段的兩項:降低投票年齡至18歲、降低修憲門檻,不僅會得到民進黨及時代力量的支持,國親兩黨立委恐怕也不敢加以反對,何況藍營內始終有人想利用修憲改為內閣制。至於修憲需交公民複決,門檻雖高,以目前的民意而言,亦非完全不可能。修憲門檻一旦降低,就如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未來走向令人憂心。

其二,蔡英文顯想概括承受馬政府的兩岸經貿成果,只是,行動勝過語言,民進黨若不讓服貿協議生效,積極協簽貨貿及ECFA後續協議,兩岸繼續協商交流的基礎何在?

其三,搬出民主及民意是蔡以拖待變的高招。蔡一再強調台獨是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這意味著,就算兩岸確實有「一中」共識,但台灣民意已改,大陸必須調整其對台主張。由此可斷定,「去中國化」必然是小英的施政方針。另,隨著兩岸實力此消彼長,「民主」早在綠營的炒作下成為「拒統」的最大迷思,蔡英文必會以此繼續「反中」,甚至爭取到美國的奧援。

當然,蔡英文的盤算面臨兩個難題。一是大陸已清楚定義「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中,就算蔡英文可以不用「九二共識」,卻迴避不了兩岸同屬一中。二是民意畢竟以物質為基礎,大陸對台灣的吸力已不可擋,兩岸現階段保持和平發展,未來在平等協商下共議統一,應該是符合台灣人民福祉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