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南海風雲再起與中俄聯合軍演|姜書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5月中旬以來南海風雲再起,美國戰機、軍艦一再闖入南沙海域,日本準航母「出雲號」也前進南海公然挑釁。繼7月10日美、日、印三國軍演後,7月下旬中俄聯合軍演選在波羅的海進行,其政治、戰略意味不言而喻。

 

 

中俄國防部長會談

 

    6月7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哈薩克首府阿斯塔納舉行,此次峰會不只印度、巴基斯坦兩大核子強權加入,另一特點是除元首會晤外,各合作領域負責首長亦分別進行對話,中俄兩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與邵伊谷(Сергей Шойгу)亦就未來三年兩國軍事合作計畫交換意見,惟未對外透露詳情。

據俄國《獨立報》報導,中方僅表示2017年中俄將進行多項大型軍事活動,而俄觀察家則指出,最近美軍經常在大陸沿海挑釁,而美國防部長又一再抨擊中國,所以北京很可能會做出「巨大的」反應。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軍事首長會談時刻,正是美艦進入美濟礁12浬內之際,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美艦頭一次闖入南海海域,顯示川普政府不想承認中國對爭議海域的主權要求。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6月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亞太安全對話論壇上,強烈抨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接受國際法規範,中國填海造島並進行軍事化,對區域和平構成嚴重威脅。對此,中國全盤否認。被問及中俄將進行兩國軍事合作可能帶來的影響,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卡申(Сергей Кашин)分析認為,俄中軍事合作三年計畫草案,係早已規畫的既定計畫,「習川會」後華府希望北京能協助其解決朝核問題,所以盡量避免做出不友好的行動,但最近美軍不僅恢復在南海巡弋,而且較過去更為強硬,中方對此極為不滿。

卡申表示,此次俄中國防部長會談,討論的是兩國未來三年軍事戰略合作事宜,而非軍事科技合作。換言之,雙方討論的並非武器出售問題。他指出,戰略合作涵蓋層面極為廣泛,包括每年例行性聯合軍演,協助軍事幹部的培訓,以及交換邊界資訊情報等,所以三年戰略合作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此外,去(2016)年俄中南海軍演,事實上是在廣東附近海域進行,離南海爭端海域甚遠,俄國立場是要與爭端地區保持一定距離,未來俄中還將進行更多聯合軍演,但不會加入區域衝突和對抗。去年俄艦出席南海軍演,是對中國參加前年地中海東部軍演的一項答謝,2015年中國艦隊在烏東危機高潮之際進入黑海,但因政治顧慮而未停泊克里米亞半島。

 

南海影響中美俄關係

 

平靜7個月後的中國南海,由於美國海軍恢復所謂「自由航行計畫」而再度波濤洶湧。5月17日一架美軍WC-135型偵察機闖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遭中國攔截;24日「杜威號」驅逐艦駛入南沙美濟礁12浬海域之內;25日一架美軍P-3C偵察機,在海南省東南海域上空,遭中國殲-10戰機攔截;26、27日日本派遣準航母「出雲號」及「漣號」驅逐艦,與美艦「杜威號」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

6月8日兩架美空軍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飛越南海上空,並與南海美驅逐艦「斯特雷號」進行海空協同作戰演習。19日本準航母「出雲號」更搭載東協10國軍方代表前往南海,進行為期四天的海上航行任務。路透社指出,日本此舉毫無疑問企圖拉攏南海周邊國家,共同對抗北京。

南海風雲再起,美國是要展現其對東南亞盟友的安全承諾。其次,川普上任以來曾三度否決美軍的「航行自由計畫」,為的是希望中國能加強其在朝核問題上對北韓的力道,因而引起美國國內的批評聲浪,所以此次美艦闖入南沙美濟礁,也不排除是川普團隊迫於美國國內壓力,而與軍方妥協的結果。此外,華府更擔心東南亞盟友紛紛倒向中國的骨牌效應,例如5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峰會論壇,東協7國領導人親自出席,菲律賓、越南又與中國越走越近,中菲就南海問題雙邊磋商計畫機制更於5月19日啟動。這些情勢變遷,均使美國感到必須盡快在南海展開新行動,這也就是南海風雲再起的主要原因。

 

中俄在波羅的海聯合軍演

 

由中國海軍巡防艦「運城號」、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號」所組成的173艦隊,於6月18日從海南島亞龍灣基地啟程前往歐俄聖彼得堡、加里寧格勒,參加「海上聯合2017」中俄海軍演習,此次軍演第一階段7月底在波羅的海進行,其目的為聯合救援及保護海上經濟活動的安全。第二階段則將於9月中旬在遠東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進行。

由於中俄首次在波羅的海進行聯合軍演,特別是在當前歐盟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期間,因此演習時間和地點均極為敏感。其次,北京派出號稱「中華神盾」的052D型驅逐艦,千里迢迢前來波羅的海進行軍演,不僅是對該型戰艦性能的測試,也是對中俄海軍協同作戰的一種考驗,至於聯合保護海上經濟活動安全,則與中國近年推動的「一帶一路」、「海上絲路」等相呼應。173艦隊在結束波羅的海軍演後,還將經由北極航道返國,可見中國海權力量急速膨脹。

中俄聯合海上軍演系列是從2012年開始,輪流在兩國附近海域舉行,目前已成為一種常態性合作機制。儘管中俄雙方一再宣稱此項軍演並不針對特定第三方,但每次軍演均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如首次軍演在山東半島附近的黃海海域舉行,當時台灣「公投入聯」正甚囂塵上。次年(2013)由於中日衝突升溫,中俄軍演就選擇在日本海進行,2014年釣魚台情勢險峻,中俄兩國就在上海附近,釣魚台北方的東海海域舉行,俄艦隊並特別通過對馬海峽南下參加。

2015年中俄聯合軍演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選在地中海東部海域,當時正值敘利亞內戰和烏東危機炙熱之際,第二階段在遠東日本海大彼得灣舉行,演習結束後,大陸艦隊更經宗谷海峽南下,繞行日本一周。2016年俄艦隊參加南海軍演,亦反映出莫斯科對北京在南海問題立場的支持。

 

川普的新戰略布局

 

近年中國軍事力量快速增強,已對美國的亞太地位構成威脅,所以5月中旬以來,美軍戰機、軍艦一再闖入南海爭議海域,美國並與其盟邦不斷進行聯合軍演,甚至同意對台軍售,甚且表示美艦將來台灣停泊等一連串挑釁行為,與其說華府有意迫使北京在朝核問題上加強力道,不如說美國企圖壓制與其爭奪G2地位的中國,這才是華府的真正目的,當然小英政府又再度成為川普手中把玩的棋子。

中俄聯合軍演雖雙方都強調不針對第三方,但歷次軍演都含有政治和戰略目的,今年中俄聯合軍演分別在歐俄的波羅的海和遠東的日本海海域進行,很明顯的是與美、日、歐盟對抗。川普上任之初,原希望拉攏普丁共同對付IS,但在「通俄門」事件發生後,聯俄計畫泡湯;「習川會」後華府想與北京合作,卻因朝核問題而再度破局,所以這次G20會議後,川普政府的新戰略布局非常值得注意。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