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百歲許歷農談兩岸70年|紀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919年出生的許歷農上將,在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從軍,早年打過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1950年隨軍隊從舟山島登陸台灣高雄,歷任政戰學校校長、陸軍官校校長、陸軍第六軍團司令、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總政治作戰部主任、退輔會主委、國民黨中常委。

19932月卸任公職後,公開批評李登輝不應該明統暗獨,隨即退出中國國民黨,加入新黨,並於1994年成立新同盟會;1996年出任新黨國大黨團召集人、國統會副主委;2002年成立民主團結聯盟;2010年成立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2012年成立人民政治團體聯合會議,大力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運動。

在兩岸分離70年前夕,本刊特別訪問了至今耳聰目明、思想敏銳、筆耕不輟的許上將,聽聽這位百歲的歷史見證人如何看待兩岸70年。

 

問:請問您在1946年至1949年間,怎麼看待國共之間的內戰,70年後的今天,您對它有何評價?

答:歲月如梭,一晃竟70年了。這問題讓我想起:兩千多年前,讓魏文帝曹沛潸然淚下的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國共內戰正是萁豆相煎,受煎熬、哭泣的,是我們普羅大眾、云云眾生。

政治的目的,應該是造福社會大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內戰時期,我親見幣值一日數貶、物價時時刻刻飆漲,造成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真的是受盡煎熬!國民政府到台灣以後,痛定思痛,力圖從根本上解決。

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時,盡了一切努力,使台灣達到高成長、低物價的目標,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很快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首,被世界譽為「台灣奇蹟」。但曾幾何時,經國先生過世以後,台灣竟又回到萁豆相煎的從前。不禁讓老叟仰天長嘆!

 

 

問:您1949年離開家鄉及家人,一直到1997年才首度回到大陸,請問您當時有何感想?

答:很巧,這問題正是1997年接待我的台辦人員問的第一句話。當時我長嘆一聲說:「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們默默無言相對很久。我猜想他是不知說什麼好,我則沉潛於時間的長河裡。

1947年我所屬的部隊曾負責北京(那時叫北平)的衛戍任務,再回北京已過了50年,完全看不到當年的模樣,很多象徵歷史古蹟的城牆及牌樓不見了,連我當年住過的東四牌樓大興公寓,也沒有人知道現在是什麼地方。

那時候,儘管改革開放前的「一窮二白」景象多少還有些影子,但我已能很清楚看到人心朝氣蓬勃、社會欣欣向榮的氣勢。當時我想:從1842年鴉片戰爭失敗後,受盡列強侵略、壓迫的中華民族,終將揚眉吐氣,重新站起來了!

果真沒多久就出現了奇蹟。大陸的經濟實力1995年超越加拿大、2000年超越義大利、2005年超越法國、2006年超越英國、2007年超越德國、2010年超越日本,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初世界銀行指出:依據購買力評價方式計算,中國經濟實力2015年已超越美國領先世界,並且說2014年是美國經濟稱霸全球的最後一年,2015年是中國經濟將領先世界的元年。

美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玆也在20151月號的《浮華世界》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只是恢復歷史常態,歐美主宰世界200多年,只是常態之外的插曲。國際權威學者包括美國約翰奈思比、英國馬丁雅克、日本大前研一,以及台灣高希均都說過,中國大陸這些年來的成就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經驗!

 

問:1979年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了《告台灣同胞書》,從此推行兩岸和平統一政策,而經國先生卻始終堅持「三不政策」,依您的看法,經國先生當時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不願意與大陸展開對話?

答:那是1979年初的事,大陸才剛剛宣布改革開放,兩岸還完全處於敵對狀態,並未建立起互信基礎,經國先生很難相信大陸的誠意與善意,因為內戰期間,國共兩黨「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國民黨認為自己吃了不少虧,國軍就是這樣敗退到台灣的,經國先生有慘痛的親身經歷,因此他當時宣布「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並沒有錯,我也完全認同。

令人遺憾的是,經國先生未及看到大陸之後發展建設的巨大成果,但他仍在任內解除了戒嚴,並開放返鄉探親,讓兩岸人民開始互訪,以致後來能全面交流合作,徹底改變了兩岸關係,功不可沒啊!

 

問:經國先生在1987年開放老兵返鄉探親,並任命您為退輔會主委,在政策及經費補助上大力協助了老兵訪鄉,並從此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32年來,不論台灣政權數度輪替,兩岸民間交流卻從未間斷,請您談談當年的情況。

答:開放老兵返鄉探親是開啟兩岸交流的濫觴,解除兩岸關係禁錮的開始,確實是歷史的轉捩點。

老兵當年在硝煙烽火中匆忙撤離大陸,而且基於保密規定,很少有機會與親友道別,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兒子的去向。老兵到台灣後立即參與保衛台海諸戰役,三四十年孑然一身、孤苦伶仃,1987年政府宣布解除戒嚴後,老兵的痛苦一股腦兒發洩出來,穿著「想家」的背心走上街頭,要求返鄉探親。

經國先生非常同情老兵的心境,他對老兵說「我帶你們來,一定要好好照顧到你們,我有一碗飯吃,會給你們半碗,如果只有半碗,會讓你們先吃!」同時著手準備開放老兵返鄉探親。

政策通過後,一些有心人士想見縫插針,鼓煽老兵,要求政府發給探親旅費,我認為期期不可,因為政府若開此惡例,一般民眾也會要求比照辦理,政府將難以善後。所以,我挺身而出表示輔導會願意為榮民向民間募款,也很快組成了有公信力的募款委員會。

我永遠不會忘記王惕吾先生是我募款的第一個對象,他當天就答應捐助六千萬,讓我喜出望外,對募款工作信心大增。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們募得57千餘萬的捐款。我記得當時規定依申請人的健康狀況、子女人數公平分配,每個人可獲得兩萬元的旅費補助。

最後還剩下兩千多萬元,退輔會利用那筆錢在香港成立了「欣安榮民服務中心」,協助老兵解決在過境香港時遇到的困難。我很佩服經國先生的遠見,也為能參與這份工作感到無比光榮。

 

問:您身為軍人,為何後來不僅不反共,還堅定地支持兩岸和平統一,並積極推動統一運動?

答:我早年參加過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爾後也曾多次參加台海保衛戰;登步島戰役,我在前線;823炮戰,我在大金門落彈最多的鵲山。退出戰鬥行列後,我曾擔任兩岸政策的制訂、推行、實踐。長期炮火的洗禮及工作的磨礪,我對兩岸關係有一定程度的體悟。

我從軍是為效忠國家,希望國家興盛,國家要強盛首先必須要統一。如要細究我支持統一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堅信兩岸同屬一個中國。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如果台灣不是中國領土,為何說「割讓」?1943年開羅會議決定戰後日本應將台灣歸還中國,台灣若非中國領土,怎麼會是「歸還」?1949年後,國府要光復國土,大陸要解放或統一台灣,都堅守一個中國。1972年中美發表《上海公報》稱「台灣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府沒有異議,只補充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

二、我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中山先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國家統一、民主與富強。而且,憲法開宗明義說「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政府本應以三民主義精神為施政準繩、行事根據。

三、我不願看到兩岸烽煙再起。28歲時即因國共內戰妻離子散,40多年後才再見到大女兒,我比誰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悲劇再發生。台灣幅員小,先天條件不足,無法籌組龐大的國防軍備,難以用實質的軍事力量與大陸抗衡,一旦發生戰事,台灣承受不起,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不幸。

四、大陸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果。40年以來,大陸確實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致於綜合實力增強,讓中國人走出百年來貧弱的命運。當我看到早年「日日鬥,月月鬥、年年鬥」、「越窮越革命」的思想都成為過去式,身為中國人的我怎能不放棄反共思想而主張和平統一?

五、統一是台灣唯一的選擇。兩岸一衣帶水,近在咫尺,搬不開,移不動,無論從血統、文化、歷史淵源、地理環境來談,統一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任何替代方案。

 

 問:您目睹了大陸的發展建設,兩岸政經實力的消長,您認為兩岸至今尚未統一的主要原因為何?是否受到外部勢力影響?

答:在我心目中,國家就像一個家庭,貧富、強弱雖有變化,但兩岸人民不能否認是同胞,當然必須共同追求統一。

兩岸為何至今尚未統一的原因很多,總的來說,不外乎外部勢力的介入與台灣政客的私心吧。美國和日本最不希望看到兩岸統一,因為他們忌憚中華民族再次崛起,影響他們在太平洋地區稱霸的野心,他們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但我們是中國人,豈能作美、日的馬前卒、棋子?

至於島內情況,我一直認為,台灣統獨對立是長期選舉活動逐漸造成的。一些政客為騙取選票,獲取個人利益,不惜把大陸作為假想敵,製造內部矛盾,並刻意汙衊大陸。我不是在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是想提醒當局及民眾,面對大陸的突飛猛進,我們必須以新的觀念及思維,認真檢討兩岸政策。

 

問:您曾經說「統一不能急,因為事緩則圓,但更不能拖,因為夜長夢多」,在民進黨2016年全面執政後,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請問您今天怎麼看兩岸統一的條件及方式?

答:我一直認為兩岸統一後,在軍事上可以相互支援,互為犄角,台灣每年可以節省龐大的國防預算,用以充實經濟、改善民生與社會福利;在經濟上更可以彼此互補,大陸可以借重台灣某些技術和管理制度,台灣更可以藉大陸廣大的市場與國際關係拓展經貿,確實做到互利雙贏。

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台灣在國際上日益孤立、社會更加分化對立、教育更加扭曲錯亂、經濟更加蕭條不振,我更希望能及早找到對台灣最有利的統一方案。今年12日習近平主席所講的一席話,不僅有目標,還有方法及步驟,也就是經由兩岸人民代表共同研議、共同協商,共同締造出兩岸都能接受的「一國兩制」方案。

我相信,只要兩岸中國人敞開心胸,開啟政治協商,以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一定可以研討出一套使台灣長治久安,又符合全體中國人根本利益的統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