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應先全面推動自由貿易港|李沃牆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台灣走向自由化、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馬政府及蔡政府皆誓言加入TPP(CPTPP),但自經區條例(草案)卻凍結在立院,相關規劃窒礙難行。筆者以為,與其自經區無共識,不如全面推動自由貿易港。

 

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重推自由經濟示範區(下稱自經區)構想,但立即遭財政部長、行政院長公開掣肘。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這不是一個地方政府單獨可以做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提出「四不」否決,一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在馬英九任內即通不過;二是會造成區內、區外不公平,顯然不妥當;三是中美貿易戰還在進行,中國大陸可以用這種方式到台灣,繞一圈變成台灣製造出去,台灣變成跟中共在一起的共犯;四是國際組織監督租稅不公平競爭要求嚴格,反而對台灣不利,不符合國際競爭情勢。

察其言、觀其行,只能徒嘆民進黨政府不僅曲解自經區的美意,還「逢中必反」。看來,自經區要重新上陣,恐比登天還難。

 

自經區可翻轉台灣經濟

 

處今日之勢,全世界莫不以極快的速度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累積至今已逾400個。韓國自1999年和智利展開第一個FTA協商,2004年生效後,正式開啟了韓國FTA的快攻時代,至今已陸續與全球54個國家簽署15FTA,不僅簽署國家擴及歐盟和美國地區,貿易覆蓋率(零關稅)已達77%,遠高於台灣的9.69%。另外,中國大陸為拓展出口貿易及降低中美貿易衝擊,已和16個國家完成FTA簽署,共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貿易覆蓋率逾33%

馬政府於201388日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推動計畫」,並於當年816日核定,正式確立為台灣新一波的經濟自由化政策。自經區會大幅鬆綁人流、物流、金流等相關限制,發展具前瞻性的高端產業活動,可吸引國內外投資,有助融入區域經濟整合。自經區計畫期待藉由示範區先試先行,降低國內對經濟全面自由化的疑慮,並將成功的經驗逐步推動至全國,讓台灣加速走向自由貿易島,並藉此加入TPPRCEP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馬英九當時還以「排除障礙、調整心態、8年入T、能快就快」的16字箴言,彰顯加入TPP的決心,可惜功虧一簣。如今,TPP也因美國退出,而演變成CPTPP

自經區除可大幅鬆綁對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及知識流等的各項限制,打造自由便利的經商環境外,並可落實市場開放,放寬投資限制,更有助於企業進行合理與有效的資源配置,進而提升企業經營效率與獲利能力,活絡台灣經濟及促進民眾就業機會,提高薪資水準。

以金融服務業為例,透過納入示範區,積極發展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可望吸引海外資金回 流;並可提升營業收入及金融就業人口。而發展農業加值,進口國外原料,結合台灣的技術、資源而力求發展,不僅可以有助提升農民收益,更有助於未來在洽商FTA時,降低農業可能受到的衝擊。對外則希望能以自由化、國際化及前瞻性的策略性作法,建構高度自由化的經濟體,以創造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條件,應是利多於弊。基於此,若謂自經區是台灣翻轉經濟的敲門磚,更是台灣加入RCEPCPTPP的礎石亦不為過。

 

可先全面推動自由貿易港

 

審時度勢,既然藍綠兩大黨對自經區毫無共識,爭議不休及躑躅不前,不如先推自由貿易港(Free Trade Zone),它是一種以經營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特區,港區內以「境內關外」、「轉口加值」制度發展多元營運模式,業者由國外進儲零組件、原物料或成品後,在港區內可從事物流配銷、檢測維修、加值服務及國際貿易等多元營運模式,再將零組件、原物料或成品輸往國外;亦可經由港區事業委託課稅區、保稅區進行修理、檢測維修、加工後,再運回自由港區內,藉以創造附加價值。自由貿易港區採取「高度自主管理、低度行政干預」,可提供優惠措施與制度創造利基。

另外,港區內也允許放寬外勞僱用比例:即製造業外勞僱用比例可達一定比例,以降低勞力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外籍商務人士(含大陸地區)入境可以落地簽證的方式辦理,並提供產品展覽、貿易活動機能;另可從事外幣匯兌及外匯交易、設立控股公司從事海外投資,促進港區內資金流通。

 

六海一空都是自由貿易港

 

其實,馬政府時代所規劃的自經區就包含「六海一空」;嚴格說來,也都是自由貿易港的概念。分別為台北港自由貿易港區,主要發展成車物流;台中港自由貿易港區,著重於發展油品及高級成車物流;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則是發展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遞交港業務及物流;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設定為包裝及簡單加工為其發展重點;蘇澳港自由貿易港區以發展綠能產業為主項;台南的安平港自由貿易港區,則是發展國際物流配銷;一空則是桃園航空城。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於201810月拍板《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及《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修正案,全面放寬自貿港區內不分國內外廠商,不論產品銷售至國內或國外,均可享受100%免徵營所稅優惠,且大陸地區營利事業亦適用。準此以觀,在現有法源基礎下,全面推動自由貿易港,未來再擴大為自經區,或許成功機率較高。

 

(作者係淡江大學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