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看香港當代藝術展 免費得「金磚」|陳淑英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藝術跟生活有什麼關係?香港當代藝術跟台灣民眾生活又有什麼相干?今年「香港周」節目之一,由香港藝術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首次合作的「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即透過香港藝術與台灣社會對話。

香港周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協辦,標榜沒有固定模式,每年由不同藝術團體主動提案,呈現香港當代藝術多元面貌。今年邁入第四屆的香港周,以「繼往開來,活在當下」為主題,節目包括「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在內的三個大型展覽,涵蓋當代藝術、文學和建築;另有三個表演節目,由戲劇至舞蹈,以至音樂,以及一場藝術論壇。

 

房價高是港台共同心聲

 

「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即日起於台北當代館展至10月11日,展出香港八位藝術家從香港社會文化和個人生活體驗出發,創作的13組裝置藝術,表現港台兩地或異或同的生存感受和社會經驗。

比如文晶瑩的作品「食左我隻居?」,便是有感港台兩地同屬寸土寸金,想要擁有一間屋談何容易。文晶瑩將展區化成地產鋪並一分為二,一邊擺放幾百個「金磚」砌成的金字塔,但「金磚」並非用真金所鑄,是用金色卡紙包裹白米,紙上寫有「樓房是必需品,不是金磚」;另一邊展區提供紙磚卡紙給參觀者填寫,為了買房和付房貸放棄了什麼,例如夢想、陪伴家人時間等等。展畢,這些「金磚」將免費送給參觀民眾。

另外兩個展覽為「香港年度作家展」及「築.跡香港建築展」,將於9月10日起至25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

由香港出版總會策畫的「香港年度作家展」,第一次聯合展出劉以、西西、梁秉鈞(也斯)、陳冠中、董啟章和李歐梵等六位「香港年度作家」的作品,展現他們不同創作時期的文學風采。策展人之一林晏綾指出,這次除展出董啟章和李歐梵的親筆手稿,也爭取到西西為《猿猴志》親手縫製的猿猴娃娃,顯出作家繽紛的創作世界和心路歷程。

 

築跡展覽看香港建造史

 

建築是一門與限制共舞的創意藝術,香港在華洋文化的交融下,成就了無數別具特色的建築設計。首次在台展出的「築‧跡─香港建築展」,透過香港建築的演變,描繪香港歷史發展。

展覽有三大亮點。第一,展出過去50年由「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評選出來的得獎作品,包括歌德復興式風格的聖安德烈教堂、具有古典義大利建築特色的雷生春,以及曾獲「20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之一的香港國際機場這些知名建築景點。第二,展出由香港全民票選出的10項最愛百年建築,如天星碼頭、鐘樓、九龍城寨等,這些建築不僅代表香港百年來的成長印記,也凝聚了不同階層民眾的情感。第三,展出近30名現代香港青年建築師的創意作品,與參觀者一同探索香港建築未來的創意及可能性。

今年三個表演藝術節目別具匠心。音樂節目由香港作曲家羅永暉創作的意境音樂劇場《落花無言》,以敦煌文化為創作背景及音樂演奏為主軸,透過表演者的內在力量,表達對生命的深刻體會。

城市當代舞蹈團將演出譽滿國際的藏族編舞家桑吉加編創的《那一年‧這一天》,澎湃及韻律獨特的肢體語彙,配合電子音樂與互動錄像,交織出充滿爆發力的作品。

 

共同探討表演藝術前景

 

戲劇方面由香港知名戲劇大師鍾景輝與門生陳國邦,演出中英劇團改編暢銷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相約星期二》舞台劇,演繹罹患漸症的教授與學生之間面對死亡、人生、家庭、愛及寬恕等人生課題的精采交鋒,令戲迷期待。

香港周去年吸引12萬人次參觀,為打破去年參觀人數,今年主要表演場地移師至台北藝術大學及台灣藝術大學,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可感受到傳承的重要性。同時,聆聽藝術家對當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回應,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曹誠淵與羅永暉,便將在表演藝術論壇上與觀眾分享他們對表演藝術的未來發展與藝術培訓的看法,並與台灣藝術界知名人士王安祈、張曉雄及陳念舟進行交流。

毛俊輝說,香港周是有機的、屬於大家的,除了將香港的文化藝術成果向台灣觀眾展示,更重要是加強兩地的合作交流,透過與不同單位的相互往來,呈現香港豐富多元的面貌。

 

(作者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