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服貿爭議對兩岸關係的衝擊與影響|楊利昂 在 Facebook 上分享!

    4月11日下午,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海峽評論》雜誌社、《兩岸報》、《觀察》雜誌社在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中心大夏館十樓會議廳舉行座談會。

座談會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麟徵、台北大學退休教授毛鑄倫、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林金源、《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夏潮聯合會會長許育嘉、勞動黨副秘書長臧汝等人,共同探討服貿爭議對兩岸關係的衝擊與影響。

吳榮元在引言時表示,反服貿運動對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發展帶來重大的衝擊與影響,其所反映的台灣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在面對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時,出現的歧異性認識與集體性的焦慮心理,都是未來推動兩岸關係無法迴避,且必須深入探究的重大課題。

吳榮元認為,北京當局對於兩岸經貿交流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台灣人必須居安思危,如果再耗下去,就會把底都耗光了;通過這次反服貿運動,北京當局可能會適度調整對台政策,而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動力就是台灣中下層,特別是勞工。 

張麟徵認為,在這次運動裡最令人寒心的是社會與媒體失去是非觀念,社會的氣氛讓沉默的人不敢講話,造成嚴重的寒蟬效應,對台灣社會良性發展產生負面效應。

張麟徵進一步表示,台灣社會內部的問題,並不是因為與大陸交流所造成的,而是全球化必然的結果。她也呼籲北京,在繼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的同時,必須把話講清楚,兩岸唯有在「九二共識」下,才有擴大兩岸經貿交流的理由。

毛鑄倫則表示,美國認為兩岸經貿交流已踩到其紅線,美國要讓這樣的交流停下腳步,這是近來動盪最根本的原因。

毛鑄倫強調,兩岸問題要獲得最終解決,必將經歷重重坑洞與曲折,兩岸所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大的,兩岸中國人都必須有心理準備。這次反服貿運動對於2008年之後兩岸和平發展的衝擊至為巨大,兩岸關係此後將進入全新的階段。 

林金源認為,經貿讓利沒辦法反獨促統,北京必須認清,台灣人要與大陸做生意,但不會認同兩岸是一家人。林金源還說,這次反服貿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台灣經濟停滯造成民生問題,馬政府一直無法加以解決,從而被有心人加以操作。

林金源表示,全球化與區域經貿整合都會造成「有人吃肉,有人只能喝湯」的問題,並非簽署兩岸服貿協議所獨有的,台灣現在只有兩條路選擇:統一或獨立,逃避統獨,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紀欣接著表示,過去一兩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實有相當大的進展,尤其國民黨及馬政府終於承認,依據現行法律,兩岸確屬「一中架構」,這使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更為堅定。紀欣說,台獨分子就是嗅到兩岸關係有重大突破,才會在此時刻利用學生藉著反服貿議題進行反撲。

紀欣進一步表示,我們雖然不免擔心此次學運會傷害兩岸關係,但如想到兩岸關係在過去幾年終於快速正面發展,就應該加緊擴大支持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的群眾,也必須掌握一切發聲管道,扭轉民意,加強兩岸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

許育嘉認為,這次學運的結構非常完整,包含了成熟的學運骨幹、NGO與一般青年,三個層次若結合起來,對兩岸關係的牽動是非常大的。

許育嘉也說,台灣進入後工業時代,很多青年只想追求小商品工作坊、樂活、小確幸等價值,對這些青年而言,空談兩岸和平紅利,對他們並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臧汝興指出,ECFA簽訂以來相關的經貿數據都可以查詢,但台灣社會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社會將所有問題都指向國安,故意製造「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恐怖氣氛。

臧汝興也說,對於經歷民主化運動的台灣社會而言,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從區域和平與兩岸和平的角度,思考國安問題;如繼續在恐怖性、排他性的情緒中高舉國安大旗,無疑是在開民主的倒車。這次反服貿運動的爆發,還是凸顯了不少社會問題,因此必須提出得以說服人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