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從抗戰歷史看兩岸和解|潘嬑蓉 在 Facebook 上分享!


   今年9月3日,習近平與馬英九分別以慶祝「抗戰勝利紀念日」與「九三軍人節」的名義,在北京盧溝橋與台北忠烈祠舉辦慶祝活動,這實在是值得慶幸的大事。不過,從事口述歷史工作長達兩年的筆者,希望兩岸能進一步還原抗日戰爭的歷史,來實踐海峽兩岸的和解。

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所宣揚的是,國民黨單方面解讀的抗日戰爭史,所以我們從小對共產黨在敵後從事游擊戰的歷史非常陌生。一直要等到我在台灣訪問了一些曾經在淪陷區長大,親身接觸過8路軍或者新4軍的老外省人以後,才知道共產黨在農村確實同偽軍打了不少的游擊戰,為當「亡國奴」的敵後居民出了一口悶氣。

即便是立場非常反共的國軍老兵也都指出,他們在戰場上與日軍作戰的時候,都高歌《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歌》,由此可見在激勵國人抗日士氣方面,共產黨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功不可沒。

甚至,早在全面抗戰爆發以前,就已有如楊靖宇、趙尚志與趙一曼等中共黨員,與來自朝鮮與蒙古的共產黨員一同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中從事反滿抗日運動,然而由於海峽兩岸的隔絕,這段壯烈的史蹟在台灣直到今天仍鮮有人聽聞。

縱然共產黨的游擊戰起到了牽制日軍的作用,但是無論翻閱中日兩方,甚至於德國、蘇聯、美國與英國的檔案來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代表中華民族戰勝軸心國集團,光復了台灣、澎湖與東北,甚至參與創建聯合國的都是國民政府。

尤其,今天在台灣推動統一運動的人不乏當年國軍將士的後代,大陸當局要撫平內戰在兩岸人民心中所造成的傷害,就應該承認當年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政府是國民政府。

馬英九自2008年上台後,確實有別於李登輝,舉辦了許多的抗戰紀念活動,不過紀念的對象不是中美空軍混合團,就是中國駐印軍,今年則選擇了向當年參加緬甸密支那戰役的國民革命軍新6軍官兵致敬,他們背後似乎都有美國的影子存在。

筆者並不否認美國是擊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也不否認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提供給國軍不少的援助,甚至還在去年前往新竹空軍基地,參加了紀念中美空軍混合團空襲台灣70周年的活動,向當年同我空軍健兒並肩作戰的美國飛行員致敬。然而,抗戰時提供援助的國家並不只有美國,不要忘了早期在淞滬戰場上差點把日本人趕下黃浦江的國軍弟兄,頭上戴的可是來自於德國的鋼盔。

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在陳納德組織「飛虎隊」前,就已經有227名蘇聯飛行員戰死在中國的土地上,所以若真要紀念外國友人的援助,又怎麼能忽略掉德國與蘇聯的貢獻呢?更何況,我們也不要忘記,美國的不肖商人在侵華戰爭爆發初期,還販售大量廢鐵給日本人去製造炸彈來殘害中國人呢。

其實,當年無論是美國、德國還是蘇聯,都是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援助中國,因此馬政府不必過度地討好外國「盟友」,反而忽視了自我。

筆者以為,抗日戰爭真正的主角是那些不分黨派,來自於農村的基層士兵。

當年中央軍在戰場上固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團結了不同派系的部隊抵禦外侮,但是郝夢齡、陳安寶、唐淮源、李家鈺、饒國華、王銘章、佟麟閣、張自忠與趙登禹等在抗戰中犧牲的9名國軍將領中,沒有一位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尤其1938年到1941年,也就是中央軍部隊被打到幾乎全軍覆沒,美國又還沒參戰那一段最孤立無援的時刻,是靠著上百萬教育與文化水準不高,穿著草鞋的「農民兵」,才頂住了日本人的攻勢。

無論是中央軍、雜牌軍、共軍甚至於偽軍士兵,都來自於中國的農村,無論是出於志願還是被拉的壯丁,他們都憑藉著自己的血肉之驅,築起了保衛中華民族的長城,所以在紀念抗戰勝利活動的時候,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這一批人。

這兩年來訪問老兵的經驗告訴筆者,廣大與日軍戰鬥的中國軍人,尤其是農民兵,並沒有太多機會接受共產黨或國民黨的政治教育,很多人甚至在無數次的戰役中被不同的敵人俘虜來、俘虜去,有的當過國軍,有的當過共軍,有的還不小心成了偽軍。不過,提起當年與日軍戰鬥的歷史,沒有人不感到驕傲與光榮,而且即便大多數人戰後在台灣與大陸過得都不如意,但卻沒有人感到後悔,我想這就是中國農民所特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吧!

所以,紀念抗戰最正確的方法,在於不能遺忘農民兵的貢獻,畢竟在海峽兩岸的任何一邊,大多數都是這些「雜牌軍」的後代。筆者也認為,兩岸應該拋棄昔日「漢賊不兩立」的思維,以理解、包容的態度,共同寫下屬於全體炎黃子孫的抗戰史,海峽兩岸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和解。

 

(作者係民間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