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龐建國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習五條」已經成為大陸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引領兩岸關係的走向。台灣方面應該以務實的態度體會「習五條」突出「和平統一」的善意,更積極正面地因應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倡議。

 

今年大陸的兩會,無論汪洋在全國政協或是李克強在全國人大的工作報告,有關對台工作的部分,文字都很簡要,但是,共同地提到了要貫徹落實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的重要講話。顯然,習近平今年元月2日的講話,已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大陸對台工作主要的決策依據,所謂的「習五條」,將會是大陸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

「習五條」的主要訴求是:(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台灣方面對於這五條,尤其是第二條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有許多負面解讀,甚至於惡意扭曲。

 

蔡當局的惡意解讀無效

 

蔡英文第一時間就擺出「辣台妹撿到槍」的姿態,誣指大陸宣稱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而「一國兩制」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然後,又煞有介事地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分兩岸、民主法制、經濟、外交、安全、國防、和社會七個面向,提出所謂反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七大綱領。想要藉由升高兩岸敵意,一方面阻擋韓國瑜掀起的「拚經濟」旋風,以及由他帶領的兩岸城市交流熱潮;另一方面則鼓動台灣民間的「恐中」氛圍,拉抬蔡英文低迷的施政支持度,為2020年的總統大選布局。

但是,蔡政府對「習五條」的負面解讀和惡意定調能得逞嗎?從輿論界的反應來看,蔡政府恐怕是白費心機。因為,情勢變了,民心變了。台灣民眾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搞好兩岸關係,台灣的經濟難有出路,更別想要有國際活動空間的擴大。否則,韓國瑜「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的呼籲,不會引起那麼大的迴響,而且歷久不衰。

 

和平統一是兩岸最佳解方

 

事實上,當我們平心靜氣體會「習五條」的訴求之時,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元素,就是「和平統一」。我們必須強調的是,如果台灣朝野肯務實地面對兩岸關係推移的大形勢,「和平統一」其實的確是客觀形勢推移下,兩岸關係的最佳解方。捨此不由,我們看不到台灣有什麼出路或光明的前景。

從比較宏觀的視角切入,客觀形勢的推移告訴我們,在世界大局的脈絡上,中國大陸儘管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美國的圍堵,但是,展望可見的未來,大陸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領頭羊的角色不會改變。金融海嘯之後,2010年以來,一個中國大陸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基本上都大於美國加歐盟和日本的整個已發達國家板塊。這種經濟實力的展現,讓大陸能夠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至於美國的圍堵,看來也壓不住大陸的成長發展,華為在5G的布局上能夠突破美國的封鎖,就是中國大陸將繼續壯大的標誌。

同時,海峽兩岸彼長我消的態勢,似乎也一瀉千里般地止不住、擋不了。中國大陸去年的GDP已經是台灣的23倍,儘管經濟有放緩的壓力,但應該還是會繼續以每年超出一個台灣經濟體量的速度,拉大兩岸之間的差距。而台灣如果不改變限制兩岸生產要素流通的作法,仍然事倍功半,甚至於得不償失地玩「新南向政策」的把戲,拚經濟成長率「保三」、「保二」、甚至於「保一」,恐怕會是台灣經濟前途的宿命。

 

拖得越久對台灣越不利

 

所以,無論看世界大局,或者看兩岸消長,時間都不站在台灣這邊,籌碼正在往大陸傾斜。正因為如此,當習近平主張兩岸共同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時,用污名化的刻板印象,來抗拒對「一國兩制」的理性探討,不是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有的作法。經濟的規律不會因為政治操作而轉彎,困獸猶鬥地以拖待變,改變不了兩岸消長的趨勢,拖得越久,對台灣越不利。

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訴求,其實帶有尊重台灣既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善意,也帶有鼓勵兩岸進行制度競爭與磨合的期許。如今習近平倡議兩岸共同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同樣為台灣保留了對等、尊嚴、互惠的空間,問題是,台灣方面有沒有自信敢於務實地面對。如果台灣朝野對自己還有點信心,何妨用更積極、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大陸「和平統一」的作為。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