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台旅法是川普的緊箍咒,還是台灣牌?|林紅 在 Facebook 上分享!

 

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再次扮演破壞中美關係正常發展的角色。未來,美國台海政策失衡的風險在增加,川普被親台的國會帶上了又一個緊箍咒後,或將與國會上演雙簧,在中美博弈中再打台灣牌。

 

台旅法與川普的選擇

 

    2月28日,美國參議院無異議通過《台灣旅行法》(下稱台旅法),此前的1月10日,眾議院也是無異議通過該法案,法案主張,「美國政府應當鼓勵美國和台灣之間各個層級官員的訪問」。由此,在長達一年半的運作後,美國國會親台勢力終於打開了美台高層互動的法律之門,更打開了又一道罔顧國際信義、違背「一中政策」的風波之門。

3月6日,法案遞交川普總統簽署,依法定程序,川普應在10日內做出決定。擺在川普面前的選項,無外乎三個,一是順勢簽署,二是否決退回,三是既不簽也不拒。3月16日下午,川普簽署了該法案,他是在法案自動生效前的最後時刻做此決定的。

根據美國的立法程序,如果川普沒有簽署法案,只要他不動用總統否決權否決法案,該法案將自動生效,成為法律,而即使動用否決權,只要國會以三分之二的多數再次通過,法案亦可生效。事實上,參眾兩院的無異議通過,表明法案獲得國會的高度共識,其法律意義和政治影響已經形成,國會又一次扮演了破壞中美關係正常發展的角色。

在川普的角度來看,如何選擇都只是程序問題,在國會共識面前,他已無力阻擋法案生效,而在牽制中國的政策意圖方面,他未必站在國會的對立面,因此,不如做出尊重國會決定的姿態,畢竟執行權還是握在他手裡。

當前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是,法案生效後,掌握外交政策執行權的川普政府將如何視之?執行還是不執行?如何評估未來處理中美關係的政策成本?而即將到來的考驗是,6月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新辦公大樓落成,會有什麼層級的美方官員參加?法案的各種效應將逐步清晰,由於台灣因素的凸顯,川普政府將面臨更為複雜、代價更為高昂的中美博弈。

 

影響川普對華政策的因素

 

首先,台旅法強化了國會的政策影響力,導致美國以模糊平衡為目標的台海政策更趨失衡。

美國聲稱其一個中國政策建立在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這是一個行政─立法平衡的政策,三個聯合公報是以政府名義對外簽署的外交協定,《台灣關係法》則是體現國會意志的國內法,二者並列,在權力意義上,體現行政與立法機構的相互制衡關係。

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上升,美國國會親台保守勢力的焦慮之心也日益加劇,他們不斷提出違背一中原則的親台議案,涉及美台軍艦互泊、雷根六點正式化、法制化,以及恢復例行的、常規化的年度軍售案等挑釁性議題。國會的企圖很明確,即在實力嚴重不對稱的兩岸之間加重台灣的份量,在傳統的軍售議題之外,增加台灣牌的內容。這種清晰的親台立場,無疑危及美國台海政策所謂的「創造性模糊」,導致國會的權力、意志與影響在政策實踐中日益上升。

其次,國會以立法權為要脅,為行政當局戴上緊箍咒,壓縮其著眼中美關係大局的政策空間。

台旅法的通過,出於國會對於行政部門在美台關係上自我設限的不滿,更是對中國話語權大增,可能左右美國對外政策的聯想與擔憂,它是立法機構意志的體現。但是,體現在此類親台法案上的國會意志,在政治體系中必然產生壓力效應。雖然川普未必會認真執行這一法案,也有權約束國防部長、國務卿等高官訪台,但法案的破壞性影響已經產生,他將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協調該法案與「一個中國政策」的關係,處理由此引起的中美衝突。

法案生效後,國會親台議員出手協助台灣高階官員訪問國會,甚至會晤行政官員有了法律依據,台灣領導人最熱衷的「過境外交」也可能頻繁上演。因此,在國會親台勢力的持續壓力之下,川普政府的行政權將大受約束,中美關係將受到更多的美國國內政治干擾。

再次,不排除川普政府有意利用分權制衡的政治制度,順應並且配合立法機構,共打台灣牌,為中美戰略博弈增加籌碼。

一直以來,美國在對華關係上的慣常表現是,立法唱白臉,行政唱紅臉,前者公然違背一中政策,後者則表示一中政策未改變。川普政府如從中美整體著眼,不會輕易啟動台旅法執行程序,也不會完全被國會牽著走,但從中美利益博弈的需要來看,他並非全然反對國會的政策意圖,畢竟國會與川普在何謂美國利益、如何實現美國利益方面,有著最大的共識。

雖然川普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擁有執行權,如可以對《2018財年授權法案》中有關重新評估美台軍艦互泊可行性的條款,表示它對行政權沒有法律約束力;也可以在國會通過台旅法後表示,行政與立法是各自獨立分開的政府分支,互不控制,互不代表,美國的台灣政策沒有變化等。

但是,官方聲明不等於政策實踐,川普最終簽署台旅法表明,他認可了國會對美國對華政策的修改。在川普既需要繼續打「台灣牌」,又需要不激惹中國時,國會常常成了最好的幫手,使得他可以藉立法、行政分立的機制,來達到既不撕破臉皮,又能制衡對手的目的。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共演雙簧,顯然是妨礙中美關係正常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大陸強烈抗議與自信應對

 

台旅法公然衝擊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建交以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為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的平穩發展製造事端、橫生是非,必然受到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和嚴正交涉。

對於台旅法為美國與台灣當局加強互訪大開方便之門,大陸方面態度鮮明,認為這一議案有關條款雖然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其在性質上,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提出了嚴正交涉。大陸高度重視此法案對美國台海政策的負面影響,敦促美國政府信守承諾,放棄強化美台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係的任何企圖,慎重妥善地處理涉台問題。

未來無論台旅法在執行環節如何操作,由於它構成美國對台政策的重大改變,大陸必然會嚴陣以待,採取必要的反制行動,屆時不僅台灣將陷於兩強對峙而難以漁利的困境,美國處理中美關係及地區、全球問題的成本也將大大增加。

美國此類親台反華議案,也給大陸的對台工作帶來困擾,助長了島內台獨勢力親美倚美的企圖心,為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對抗大陸提供了機會,嚴重干擾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

但是,隨著綜合實力的上升,大陸應對此類干擾兩岸關係的外部挑釁,已有成熟的策略。最近大陸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31項惠台措施,就是2016年以來大陸對台政策調整的集中體現。

大陸在對台工作上將保持戰略自信、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強調以我為主場,繞開台灣當局,直接做台灣人民的工作,將兩岸關係的主動權操之在手,從而有效避開兩岸關係受到美國國內負面因素影響的風險,削減美國遲遲不願放棄「台灣牌」可能產生的威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