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大陳島兄弟的選舉類型|林松青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8年底,九合一地方公職選舉將選出11,130名村里長、鄉鎮市長、縣市長、鄉鎮民代表和縣市議員。宜蘭縣蘇澳鎮長陳金麟和新竹市議員陳治雄是親兄弟,都會競選連任現職。

 

  為什麼在成千上萬未來的選將中,單獨介紹陳家兄弟呢?這當然不是選舉文宣,更不是濫用媒體公器偏私助選,而是宏觀台灣選舉模型後,從下述三個面向,為參選意圖、競選手段、選後作為已極端分歧的政治市場,挑出一個可以參照的類型;供政黨工作者借鑒,讓選民對台灣現有的政治生態,還心存一點樂觀。

此三面向是:

一、事在人為

陳家是1955年中美執行金剛計畫,從浙江省大陳島遷到宜蘭縣蘇澳鎮居住的外省家庭。陳金麟生於大陳長於台灣,陳治雄土生土長於台灣,是典型的外省二代。

縱觀國民黨、民進黨、新黨、親民黨,均不乏外省二代背景的從政者,這些菁英通常有高學歷、亮眼外貌、犀利口才,得政黨垂青,提攜從政。陳家兄弟學歷止於五專畢業,陳金麟出生不久因打針造成右腳肌肉損傷,長大後行動受影響,略微跛足。他選過七次宜蘭縣議員,第一次落選,之後連任六屆,直到尋求六連任時才獲得國民黨提名。

大陳居民原以軍公教、討海務農維生,沒有富賈顯宦;遷台後的陳家落腳於蘇澳鎮靠海的岳明村,父親在兵役課任幹事,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七名子女。所以陳金麟、陳治雄成年後投身公職選舉,無勢可靠,無金主後援,初進場時亦無政黨關愛。

他們都不是搞學生運動、街頭抗爭起家之輩,亦非依託意識形態,採政治光譜極端立場以搏得名聲的星輩人物。政壇慣見的外省二代竄起模型套不到他們頭上,陳金麟能連選連任再選上鎮長,陳治雄能遠離家鄉,到新竹市民進黨勢力很強的西區選上議員,走的是一條不假外求自立自強的道路。

二、適性而為

陳治雄說,會通過選舉擔任公職可能和祖上遺傳的個性有關,大陳人半漁半農,討海為主,多少有些海洋開放性格。小時候看父親陳善超的為人,家無三兩銀,卻大門常開樂於助人;父親的毛筆字好,1950、60年代,海邊很多長輩不識字,遇到要填寫書表、申請證照等事,就上門請教,他父親忙到深夜也不以為苦。一名不擅閩南語的大陳人,因熱心助人而融入陌生的他鄉,後來竟當選岳明里長,還和里裡的廟祝結拜為把兄弟。

陳金麟也認為父親與人為善的海派風格影響了他的從政思路,憶當年物質那麼匱乏,家中又食指浩繁,鄰居當家的人通常為謀稻粱而忙碌;他父親卻是樂於做白工助人,不以為苦,也就是因為願意無私幫助有需要的鄉親而獲得不少人緣,並福澤子弟。

陳家兄弟都說,從政看似有知名度,風光、神氣,實則很辛苦,必須本身有興趣,個性適合,家人支持。因為當選後的服務工作是24小時隨時待命,選民最大,不分貴賤。「你眼裡看到的小事一樁,在當事人心中可是天大地,所以從政最重要的是能耐煩,還要用心。」

三、沒忘初心

陳家兄弟都當過報社記者,陳金麟在宜蘭縣任職於台灣日報,陳治雄在新竹任職於台灣時報,兩人都當選過兩屆記者公會理事長。陳治雄說,他當記者時就有很多識與不識的朋友、讀者,找他幫忙辦事,有申冤的,也有「喬事」的,總以為記者見多識廣,必定有辦法。他決定選議員也是考慮反正已在做幫別人忙的事,當選議員可以繼續幫下去。

陳金麟說,當記者有筆,但只有筆還成就不了好事,別人如果當你是狗吠火車,你就無可奈何。當選公職,就有法定權力,可以要求權責單位做好事;看見不平,在議會裡能講,在媒體上能寫,好事就容易辦成。所以他的選舉標題是:「站能講,坐能寫,好央叫,央有路。」

台灣政壇藉選舉出頭天者所在多有,談起從政初心,總是改革公共事務、服務選民等,冠冕堂皇;骨子裡卻不全是那麼回事了。尤其地方公職選舉門檻不高,早年幫派角頭參選,為的是躲管訓;有些商幫事業多,從中央到地方都推人參選,花錢買票,圖土地利益;也有保駕護航、求田問舍、圖特權方便者。形形色色中,當然也不乏源於意識形態挺身而出的人。

陳家兄弟沒有家族事業,無需為財團金主護航;守在地方耕耘,也談不上發家出名;他們的初心不外是有興趣,喜熱鬧,願與人民為伍,就這樣一路走了下來。

台灣選舉走到今天,負面政治常起於逾份肖貪、初心就歪。選民不妨想想:如果大陳兄弟這類型本份的民選公職,能成為台灣政壇主流,台式民主不是能走得更久遠嗎?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