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新時代」的兩岸關係|姜新立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8即將到來,從人生意義上而言,固要回顧與前瞻,而對兩岸關係來說也是一樣。所不同的是,我的人生餘年有限,自然回顧多於前瞻;對研究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來說,則是前瞻多於回顧,原因是「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過去一年多的兩岸關係,整個說來,沒有對話,只有對抗,尤其是2017下半年以來,台海形勢已由「冷和平」進入「熱對抗」,情勢甚為嚴峻,我們可以名之為「紅綠對抗」。在「紅綠對抗」下,台海風險日漸升高,然對北京而言,情勢仍在可控制範圍內,但兩岸關係一直下沉,確是有目共睹。       

2017年10月下旬中共召開十九大,會上習近平發表長達三萬餘字的政治報告,其中對台灣問題與兩岸關係的論述特別值得重視。習近平在十九大上連任總書記,會後,中國大陸進入「新時代」。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兩岸關係也是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共十九大後中國大陸的實存狀態,它自然會左右著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走向,因此,前瞻2018的兩岸關係,我們可稱之為「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從冷和變成冷凍

 

雖然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指出,她「將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甚至強調自己要扮演「和平的堅定維護者」與「和平的積極溝通者」,但由於民進黨主張台獨,蔡英文又不承認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因此她口頭上的「兩岸關係維持現狀」被她的政治實踐所否定,兩岸關係由原來國民黨馬英九時代的良性互動,一夜之間變成冷和。

北京對蔡不提「九二共識」雖然不滿,但還是沒把話說死,要蔡答完北京所給的「政治卷子」,兩岸「冷和」則可望打開。隨著蔡英文有意識地不接受「一中架構」(不願「答卷」),朝著「台獨」政治目標一直邁進,進行一系列的「去中」、「反中」、「抗中」、「制中」、「誣中」、「離中」的政略與行動,並以民粹主義將台灣漂離中國越來越遠,兩岸關係於是由「冷和」急速降溫,變成「冷凍」。

「冷凍」的兩岸關係表現在兩岸熱線中斷,兩岸兩會協商中止,兩岸簽訂的合作交流協議停止運作,陸客陸生來台觀光就學銳減,從利益上講,這對台灣政府、社會、民間都是損失。

「冷凍」的兩岸關係本來有機會「解凍」,但蔡英文在〈給民進黨員公開信〉中卻說,「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在2016雙十演說中強調「不會在(中國)壓力下屈服」;2017下半年突然又任命「我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賴清德為行政院長,並在第二次雙十演說中再次強調,「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從她用台獨政治工作者為閣揆,到再次強調不對北京反獨壓力屈服,可見這是蔡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一反她原先自己講過的「不挑、沒意外」與「善意不變、承諾不變」,自己將對話之機會拋開,以對抗操作兩岸關係。

蔡英文的2017「雙十演說」是兩岸關係由「冷和」變成「冷凍」的分水嶺。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除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外,對兩岸關係仍然強調「九二共識」與和平發展,這除了表述北京的政治立場,對兩岸關係的開展也表達了一定的期待。

 

由內部矛盾轉為敵我矛盾

 

蔡英文看不懂這種期待,卻注視到習近平的「六個任何」反台獨論述,又一次強調「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於是對內更加深入「去中國化」,對外則進一步親美媚日,自動要求加入美國川普亞洲之行後所提「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區域」圍堵/遏制中國的「戰略防線」,此讓兩岸關係由「冷內戰」滑向「熱對抗」。

「熱對抗」對台灣的經濟損失,連觀光旅遊業、農民、漁民都走上街頭,更不要談產業外移、外資不入等對台灣所造成多大的損失了。「熱對抗」對台灣的影響其實是全面的,包括外交與國防。一年多來台灣的邦交國斷了兩個,回頭還有哪幾個也會失去,蔡政府的外交部心裡比誰都清楚。而中共的軍艦與戰鬥機繞「台灣島」的頻率越來越高,對大陸來說,此舉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台灣而言則是「國家安全」已經亮起紅燈。可見兩岸「熱對抗」對台灣百害而無一益。

總之,一年來兩岸關係的性質已由「人民內部矛盾」轉為「敵我矛盾」,它的形式也由「對話可能性」變為「對抗現實性」,其特徵表現為「綠紅對抗」與「獨統對決」。兩岸關係的性質、形式、與特徵走到如此地步,蔡英文仍然無視「九二共識」這個定海神針,反而要求北京與台北另外建構「新模式」,以求解凍兩岸關係,其「不可能性」不問可知。至於有人認為「馬習會」後也會出現「蔡習會」,以我對兩岸關係的觀察與研究,這叫類比謬誤,無異癡人說夢。

 

前瞻2018兩岸關係     

 

回顧完畢,值此新春,也要前瞻。基本上,「新時代」兩岸關係會發展,也需要發展,但「新時代」的兩岸關係發展走向如何,我相信,兩岸雙方不論政府當局或社會人民都甚關心。

前瞻2018兩岸關係的發展走向,有一個邏輯,二個模式,三個假設。

一個「邏輯」藏在中共十九大習近平的政治報告中;二個「模式」指北京「一中」模式與台北「兩岸互動新模式」;三個假設指(1)中共考慮接受民進黨所提「新模式」、(2)蔡英文重新答卷接受「九二共識」與「一中架構」、以及(3)習近平不考慮台北「新模式」,蔡英文也不認同習十九大政治報告中的兩岸論述。

如果北京的邏輯與台北的「新模式」在假設上取得辯證統一,則「新時代」兩岸關係會有新的走向,否則,十九大後中國大陸已由大國蛻變成強國的態勢下,「新時代」的兩岸關係發展邏輯與走向趨勢,將會以北京為「磁極」跟著轉。

 

「一個中國」下的兩岸關係

 

從大方向看,「新時代」的兩岸關係依然朝向和平發展的路徑前進,對北京而言,原因無他,只因「兩岸一家親」之故。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就不一定非朝和平發展不可。對台北來說,也樂意期待,因為和平發展對台灣維持現狀,要比非和平發展來得有利。

「新時代」的兩岸關係想要和平發展,再現台北希望的維持現狀,那就要明白習近平在報告中所論述的兩岸關係邏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這個邏輯的新概念是:「九二共識」不再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而是「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換句話說,2018以後的兩岸關係是「一個中國」下的兩岸關係,接受「一中原則」,兩岸就開展對話,否則免談。

北京仍耐心地等待蔡英文最後把卷答完,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關係即可解凍。因此,2018的兩岸關係能否「解凍」,端看蔡英文2018年「元旦講話」,對習近平「新時代的兩岸關係」的邏輯,如何認知與回應了。

 

(作者係中山大學、佛光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