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是台灣人當然就是中國人|林明正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最近《聯合報》一份民調指出,自認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高達73%,有獨派人士喜孜孜地說北京應該感到「怵目驚心」;而藍營與統派人士則憂慮,在台灣力阻「去中國化」是否已是螳臂擋車。

洪秀柱曾說「國民黨在不該模糊的地方模糊了,在不該妥協的地方妥協了,也在不該姑息的地方姑息了,更在不該放棄的地方放棄了」,其實這種去問人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民調,同樣也落入了綠營的思維邏輯,拿香跟拜而不自知。在問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種問題的當下,其實已經把「兩國論」的意識形態植入了被訪問者的腦袋,好像作台灣人與作中國人是衝突的。

 

認同是分化族群的新招

 

區分各族群差異的這種作法,是西方列強在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用來對付殖民地人民的方式,原本當地人未被殖民前沒有分族群,基本上相處融洽,但西方殖民者卻透過族群之間彼此的差異性,區分為「高等」與「低等」人種,並施捨部分權力給「高等」殖民地人,讓他們來協助殖民者的統治,這種作法最後幾乎都是悲劇收場。盧安達大屠殺的遠因,正是西方人刻意區隔胡西族與胡圖族所導致。

而納粹德國更在自己國家之內區分人種優劣,並給予差別待遇。1935年納粹德國頒布了反猶太法律—紐倫堡法案(Nürnberger Gesetze),這個法案的內容主要是「禁止德國人(指具有德意志民族血統者)與猶太人結婚或有婚外性行為」、「褫奪『非德國人』的德國公民權」,同時分門別類地區分出哪些人算猶太人,哪些屬於「混血兒」(Mischling),哪些才是純正的德國人,將原是一家人的德國國民徹底撕裂開來。

台灣開始爭論是台灣人或中國人的手法與納粹如出一轍,希望藉由分化族群來打擊對手,取得政治利益,只是在二戰過後,這種公然歧視的作法不見容於世界,於是台獨新納粹用了另一個巧妙的字眼—認同,好掩飾他們暴力仇恨的本質。在認同與不認同的一刀切下,各種分化標語開始出現,如「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卻不認同台灣」、「住在台灣這麼久,卻不會講台灣話」、「只有認同台灣、愛台灣的人,才是正港(閩南語,正牌之意)台灣人」,這些歧視字眼簡單迅速地在台灣民眾中區分出敵我,仇恨成為在老百姓間操作政治鬥爭的最有利工具。如今獨派得勢,法西斯本性畢露,對公務員的「郭冠英條款」、對使用健保者的「黃安條款」,各式各樣的台版紐倫堡法案紛紛出籠,台式「獵猶」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必須尊重史實及歷史

 

事實上,區隔台灣人與中國人毫無意義,因為是台灣人就一定是中國人。這話想必會引起許多獨派反彈,肯定有人會說原住民才不算…等之類的話,問題是,所謂台灣原住民這個名稱也不正確,應稱之為先住民才對。過去獨派吹捧號稱距今三萬年,妄圖建構台灣人種與大陸無關的「台灣史前人類」左鎮人,經碳14測定後發現距今僅約三千年,徹底戳破了獨派的謊言。而亮島人的發現,更證實了所謂南島語族起源台灣說根本有誤,今天台灣先住民的祖先,來自大陸的東南沿海地區,與閩粵漢人移民的起源地幾乎一樣。因此,台灣島上的所有族群,除了這些年來自東南亞或其他國家的新住民以外,沒有人不是來自大陸地區。

當然獨派這時又會說,「那新住民可不是中國人,你不能強逼他們成為中國人」的鬼話。去年上映的電影《間諜橋》(Bridge of Spies)中,湯姆漢克所飾演的唐納文律師與中情局的海夫曼探員有段對話說「你是德裔,我是愛爾蘭裔,是什麼使我們都成為美國人?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規則手冊(rule book)。我們稱它為憲法!」電影這個橋段是要呈現美國之所以能成其大,正是因為能海納百川各個移民族群,只要他們宣示對美國憲法效忠,他們就能成為美國人。美國可不會在自己國內搞認同不認同、區分族群差異性的問題(或許將來的川普除外),因為「認同」太空泛,沒有一個規則手冊如何遵行,因此,憲法是所有國家的一切準則依歸,這是現代國家人民的基本常識。

同樣的,不管是老住民也好,新住民也罷,只要你擁有中華民國的國民身分,除非你選擇放棄,否則沒有模糊與耍賴的空間,你就是中國人。所以,少跟我來那套「認同不認同」的歪理,是台灣人當然就是中國人!

 

(作者係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