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俄羅斯有意加強對日關係|姜書益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最近俄中面對美國和歐盟的巨大壓力,有不斷接近的趨勢,這不僅令西方國家關切,亦同時引發俄羅斯內部朝野的憂慮。莫斯科有意加強與東京、首爾的合作,以維持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多元外交,此看法非常值得吾人注意。

 

 

「東方2018」軍演意義

 

    9月11日起,俄羅斯在東西伯利亞外貝加爾地區,進行為期一周,代號「東方2018」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國、蒙古亦應邀參加,普丁總統在主持海參崴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後亦前往出席講演。

解放軍應邀參加俄軍的大規模軍演,以及習近平首度出席「東方經濟論壇」,均說明俄中合作層次深化。俄國國防部長紹亦古表示,此次參加軍演官兵達30餘萬,3,600部車輛、1,000架戰機、80餘艘各式艦艇,還有能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導彈、T-80、T-90坦克、Cy-34、Cy-35型戰機,和配帶巡弋導彈的巡防艦,規模可與1981年華沙公約組織軍演相比。

此次軍演時值美俄在敘利亞衝突日益升高,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之際,因此被認為有警告美國和歐盟的意味,北約和華府也認為這場軍演根本是「全球衝突預演」。但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加布耶夫表示,軍演其實是向華府釋放「如美國持續對俄施壓,莫斯科將堅定地與美國21世紀的對手中國接近」的訊息,也顯示俄中不再視對方為軍事威脅。

此外,根據報導,日本未來亦有可能參與此項軍演,普丁在「東方經濟論壇」上,曾建議俄日加強在安全領域方面的合作。日本筑波大學中國問題專家中村逸郎表示,日本自衛隊參謀長10月訪俄時,曾討論參加未來軍演的問題,俄日在尋求經濟合作之外,也可能提升軍事層次的交流。

 

積極發展對日、韓關係

 

過去,俄羅斯遠東地區軍演經常包含對抗中國的項目,但現在卻邀請解放軍來參加,充分顯示兩國的戰略互信層次提升。當然,俄國政府也不會完全排除俄中關係惡化的可能性,不過現在必須利用機會強化兩國關係。

莫斯科之所以積極推動與北京的緊密合作,不僅是一種務實的作法,其實也是因為與西方衝突的結果。最近中美衝突情勢日益升高,莫斯科被迫支持北京,但此作法並不符合俄羅斯的亞太利益,因為如果莫斯科希望在亞太地區進行多元外交,而且避免過度倒向北京,它必須加強與東京、首爾往來。而且除了經貿合作外,還必須包括安全領域。

安倍一直致力推動與俄羅斯的關係發展,近年在不同場合與普丁晤面多達22次,建立了多項官僚溝通機制,但兩國的投資和貿易量卻一直未見增加,兩國領袖也沒有簽訂和平條約的意願。在這次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上,普丁曾提議俄日兩國簽署和平條約,但為日方拒絕。

 

俄日關係改善仍有障礙

 

在安倍訪俄的同時,俄中卻進行大規模軍演,而且這次「東方經濟論壇」的主客,由日本首相轉成今年首次與會的習近平。對日本而言,這些發展趨勢都是重要信號,但由於東京在俄日關係上有諸多執著和不肯讓步,改善俄日關係仍有不少障礙。

必須注意的是,近年來安倍不僅致力加強日本自衛隊的戰力,在軍事上的投資更不斷增加,雖然美日同盟目前仍是日本國家安全的基礎,但東京越來越有自主的趨勢。日本自衛隊的自主性當然無法與北約國家英、法相比,但根據目前的發展來看,日本維護國防安全的獨立性逐漸增強,甚至還可向遙遠的海外出兵,如派維和部隊前往南蘇丹和阿富汗等地。因此,俄羅斯希望日本勿將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或誤以為它是中國的跟班。

雖然安倍政府致力與中國改善關係,而且目前雙方關係漸趨穩定,但根據過去的經驗,日中關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劇烈變化。因此,日本特別關切俄中在日本海附近的軍事合作。

 

俄日政軍界接觸較前頻繁

 

為避免誤判,俄日兩國政界和軍方領袖的接觸已較前頻繁。今年7月兩國進行了國防、外交首腦「2+2」會議。紹亦古表示,俄日對話雖然透明且公開,但過程並不簡單,東京對俄羅斯在千島群島的軍事活動,以及俄中軍事方面的合作非常關切,而莫斯科對美國在日本部署全球反導系統的主要部分也感到憂慮。儘管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但兩國軍方人士、外交官和特情機構仍必須維持定期對話。

事實上,從2012年以來,俄羅斯與日本已在國際反毒領域展開合作,例如兩國在阿富汗、中亞培訓反毒警察、訓練反毒犬,10月兩國還在羅斯托夫市進行反毒行動。另外,東京與莫斯科還將進行一系列非官方的經濟對話,由兩國企業和學術界人士就經貿問題交換意見。此外,兩國還將發展軍事和政治領袖對話管道,希望經由這些聯繫,進而促進俄日兩國關係穩定發展。

 

結語

 

俄媒體認為,俄羅斯與中國發展合作關係固然必要,但也不能忽視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與日本、韓國的往來。俄國觀察家更警告,最近美中對抗情勢日益升高,莫斯科與北京合作、交流較密切,但此種作法未必符合俄羅斯的亞太利益。

此外,俄國雖希望與日本改善關係,但兩國在和平條約及領土問題上仍無法取得共識。俄國輿論強調,日本自衛隊不僅戰力增強,而且自主性越來越高,為避免俄日雙方誤判和信號錯誤,積極推動兩國軍方和政界人士對話,甚至由企業和學術界人士進行第二軌道接觸,至為重要。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