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疫情對稅收與經濟的衝擊|王有康 在 Facebook 上分享!

 

519日政府宣布全國防疫升至第三級警戒,至今已超過兩個月,這樣的警戒,到底對台灣的經濟有何影響,可從稅收與各行業的營業額知其究竟。

 

疫情對5-6月稅收造成衝擊

這次疫情管制措施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可以彙整財政部公布的資料(見表一),得知2021(下稱今年)5月稅收為 2,932 億元,與2020(下稱去年)5月同期比較,增加了 650 億元,主要是今年5月的證券交易稅收有294億元,較去年5月增加了180億元,不過,今年6月的證交稅只有270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了24億元,顯示疫情導致國人對未來經濟的隱憂,證券市場的成交額略有降溫趨勢。

在貨物稅方面,今年5月的稅收為 170億元,與去年5月同期比較,增加了29億元,但今年6月貨物稅降為164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了6億元,由於貨物稅是產製廠商於出廠時課徵或進口貨物者於進口時課徵,貨物稅收的下降顯示6月疫情延續,導致台灣貨物出廠與進口貨物總價量有下降趨勢。

此外,關稅方面,今年5月的稅收為120億元,與去年5月比較,增加了29億元,但今年6月關稅僅112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了8億元,更加證實6月貨物稅收減少是來自於進口量的減少。

此波疫情對房地產市場也有影響。在土地增值稅方面,今年5月的稅收為109億元,比去年5月同期增加了22億元,惟今年6月的土地增值稅為93億元,較上個月減少了16億元,顯示延續的疫情對土地買賣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衝擊。土地增值稅與房屋稅經常是呈現正相關的。在房屋稅方面,今年5月的稅收是498億元,與去年5月同期比較,增加了66億元,不過,今年6月的房屋稅為253億元,較5月減少了245億元,顯示人們為了避免外出看房被感染,6月房屋成交額較5月大幅下降,導致6月的房屋稅收大幅減少。

契稅是指不動產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所繳的稅,一般來說契稅與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呈正相關。在契稅方面,今年5月的稅收為17億元,與去年5月同期比較,增加了7億元,但今年6月的契稅為15億元,較前一個月減少了2億元。

餐飲業遭到嚴重衝擊

台北市與新北市從515日起進入三級防疫警戒,19日起全國升至第三級,餐飲業因禁止內用措施,自今年5月下半月因管制升級而受到衝擊。

由表3可知,由於今年5月中旬開始實施疫情管制,百貨公司的人潮大幅減少,今年5月的營業額為195億元,與去年5月的272億元相較,減少了77億元。表4的數據顯示,減幅達到43.98%,由於百貨公司的商品多屬於高檔價位的商品,而疫情造成許多人改採電子購物,採購服飾、皮鞋、內衣等居家用品,盡量減少外出,此可由表3今年5月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營業額為248億元,與去年5月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195億元相較,增加了53億元,表4顯示其增幅達到21.65%

同理,表3顯示,今年5月中旬開始實施疫情管制,由於只准外帶,禁止人們在餐廳內用,造成婚喪喜慶和同學會親友聚餐的活動停擺,今年5月的餐館營業額為424億元,與去年5月的521億元相較,減少了97億元。表4數據顯示減幅達到22.85%。至於外燴及團膳承包業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今年5月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營業額為19億元,與去年5月的25億元相較,減少了6億元,減幅為24.21%。飲料店也受到莫大的影響,今年5月飲料店的營業額為58億元,與去年5月的74億元相較,減少了16億元,營業額的減幅高達29.04%

不過,便利商店業並沒有因疫情而受到影響,在表3今年5月便利商店的業營業額為310億元,與去年5月的297億元相較,顯示便利商店營業額不但未減少,反而增加了13億元。表4顯示增幅為4.96%,這應是疫情使許多消費者選擇在住家附近的超商購買日常用品,從地緣經濟來說,百貨業與便利商店業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作者係台北商業大學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