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人李香蘭於9月7日因心臟衰竭在東京家裡辭世,享年94歲。她在中日關係上所扮演的角色,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尤其是以藝人身分為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多重服務關係,以及息影後又從政,任日本參議員18年,充分曝露其角色的隱晦。於中國、於日本,「李香蘭」決非一個單純的藝人或政客,其一生恐怕蓋棺也難論定。
前半生扮演中國人
李香蘭早年在中國的傳奇人生,曾多次被拍成日劇。1989年,中日曾合拍電視劇《別了,李香蘭!》主題曲由玉置浩二創作,該曲後來於1990年代,被搬上香港電視台粵語歌舞劇。此劇,讓李香蘭再度受到香港新世代人的注意。之後,東京電視台在2007年製作《李香蘭》特別篇,由上戶彩扮演少女李香蘭。在電影《國產凌凌漆》裡,袁詠儀的角色也叫李香蘭,周星馳並自唱《李香蘭》一曲,向這位傳奇女星致敬。
李香蘭1920年出生於中國奉天省撫順市一個日本家庭,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出生名叫山口淑子,她父親是因工作關係移居滿洲的,並一直留在當地。1933年,李香蘭13歲時,因父親的結拜兄弟、當時任瀋陽銀行經理的李際春,收她當乾女兒,為她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李香蘭。
日本發動九一八瀋陽事變,侵佔東三省,於1932年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僭立溥儀為帝,實則日本暗地操控傀儡。山口淑子芳齡18歲,於1937年被日本帝國主義操縱策劃設立的偽滿州國宣傳機構「滿州映畫(電影)協會」(以下簡稱滿映)網羅,先捧為歌手、再捧為電影明星,但代價之一就是她必須為日本利益隱匿日本人的身分,而偽裝成中國女人,專門打造日本的美好形象,為日本侵略中國的事實合理化。
滿映當時主要是製作宣傳美化日本侵略行為的電影,讓李香蘭飾演在抗日運動中被日本征服,而夢想投誠於日本的中國美少女。從1933年開始,山口淑子的日本人身分和名字從人間蒸發。
1937年至1942年,滿映讓李香蘭到上海發展,拍攝了《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等電影片,成功地演活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交付的中國美少女角色,充分發揮政治戰、宣傳戰和輿論戰的軟力量、巧力量。李香蘭曾被稱為「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
李香蘭憑藉流利的漢語、日語,令人驚豔的異國風情外貌,和當時少有的西洋聲樂唱腔和抒情女高音的唱功,主演《支那之夜》及主唱《蘇州夜曲》、《恨不相逢未嫁時》、《河上的月色》、《三年》,一時紅遍大江南北,風靡東北亞,成為中國頭號女明星,不只受日本人歡迎,中國、韓國男人對她也大為傾倒。
李香蘭活躍的年代,正是流行歌曲開始活躍的年代,學過西洋聲樂的她,又幸運地和中國、日本等大師級流行歌曲作曲家合作,包括黎錦光作曲作詞的《夜來香》;姚敏作曲、陳壽昌(歌辛)作詞的《恨不相逢未嫁時》。
李香蘭唱紅的名曲,有《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支那之夜》與《蘇州夜曲》等。當年她與周璇、白光、張露和吳鶯音等人,並稱「上海灘五大歌后」;不過當時沒有人知道李香蘭是日本人。
1939年李香蘭主演的電影《白蘭之歌》與《支那之夜》也曾先後在台灣上映,打開她在台灣的知名度。李香蘭1941年1月來台巡迴公演,有許多台灣的粉絲爭睹風采。
1944年李香蘭首次演唱的名曲《夜來香》,是作曲家黎錦光特別為她量身打造的,結合了中國民間小調和歐美旋律節奏的風格。 1949年後,該曲一度因為「有傷風化」被禁播;解禁後再度流行,並曾被台灣歌手鄧麗君於1970年代翻唱,在中國大陸引起強烈迴響,也曾被香港作詞家黃霑改編成粵語歌詞,由林子祥翻唱。
與《夜來香》相比,另一首《何日君再來》爭議更大。此曲原本是表達「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的離別愁緒,然而歌名「君」與「軍」諧音易引人遐想。抗戰初時,日本擔心淪陷區中國人以此歌為包裝,盼望國軍早日反攻,因而下令禁播;戰爭後期,日本帝國主義者卻主動改「何」為「賀」,故意把《何日君再來》變成《賀日軍再來》。日本投降,簽署《降伏文書》後,重新在淪陷區大力播放。戰後,中國政府一度長期禁播此曲。
戰後恢復日本人身分
1945年8月間日本戰敗,李香蘭因演出親日宣傳電影,演唱《台灣派遣軍之歌》、《大東亞勝利之歌》等,被控以漢奸罪名遭逮捕。在舉國抓漢奸的氛圍下,「槍斃李香蘭」之聲不絕於耳。面臨被槍決的生死關頭,李香蘭只好說出自己其實是日本人的真相,並拿出戶籍謄本,證明自己確實是日本人。
1946年2月間,中國法庭確認李香蘭是日本人山口淑子,對她撤除漢奸指控。法庭表示「這是處罰漢奸的法庭,如果是日本人就無罪」。但仍告訴她:「妳以中國人的藝名演的那些電影,在法律上雖不適用於漢奸審判,但本法庭卻認為這是件很遺憾的行為。」李香蘭獲釋之後,恢復日本人身分,改回原名山口淑子,旋即遭遣返日本。
李香蘭回到日本後,恢復日本人的身分,改回本名山口淑子,以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政客身分,展開公眾活動。1955年,香港邵氏公司拍攝電影《金瓶梅》,導演王引邀請山口淑子,再度使用李香蘭藝名,飾演潘金蓮,並從此進軍美國好萊塢。李香蘭應王龍邀請來香港拍攝的最後一部國語影片是《一夜風流》。
李香蘭曾一度活躍在好萊塢。1951年,她在美國與雕刻家野口勇結婚,1956年離異。1958年山口淑子梅開二度,嫁給日本外交官大鷹弘,婚後,戶籍姓名改成大鷹淑子,並退出演藝界,當起外交官夫人。1969年,大鷹淑子又以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的身分復出,還前往越南、柬埔寨、中東等戰爭前線現場採訪;她採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
1974年,大鷹淑子頻頻在電視上出鏡頭,在時任首相的田中角榮勸說下,參選日本國會議員,不但當選,還連任三屆,從此當了18年的自民黨參議員,她始終是為日本的利益服務。
侵華幫凶或和平使者?
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極度避諱外國媒體的採訪, 但他1979年首次接受日本電視台採訪,採訪者就是大鷹淑子。
大鷹淑子專程赴北韓採訪金日成。金對她說:「我對您非常熟悉。參加游擊隊活動時,我就看過您演的電影。」金日成還請大鷹淑子為他唱一首歌,她欣然答應。金日成所說的電影指的是,李香蘭於1940年主演並演唱的日本帝國主義宣傳影片《支那之夜》及其主題曲。
大鷹淑子曾任支援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亞洲女性基金副理事長,她當時接受一家雜誌採訪時表示,「聽了15歲就被抓去當慰安婦,並試圖喝毒藥自殺的受害者故事,淚水直流」,還敦促日本向慰安婦受害者道歉。
基於政治需要,李香蘭從1970年代起成為促進中日友好的人物。鄧小平於1978年訪日時,她在日本內閣前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家裡與鄧小平見面,當時還留有合照。2005年,她曾勸誡當時擔任首相的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
中國大陸官方以李香蘭的懺悔誠意,以及她教育日本青少年牢記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的災難等表現,肯定她為中日之間的和平大使。
蓋棺論定,李香蘭的一生,凸顯出大時代對個人生命起伏和扭曲的影響。她逝世後被定調為「從日本侵華幫凶到和平使者」,但個人認為,日本藝人李香蘭一生靠扮演中國人出名,她一生的憂戚榮辱皆與中國有關,中日兩國對其一生雖各有論定,但她究竟是侵華幫凶或和平使者,至今撲朔迷離,還需留待後人再做評斷。
(作者係政治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