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蔡英文犯了三項戰略誤判|張麟徵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蔡英文2016上台時,習近平已坐穩江山,推出了堅決反獨、和平統一的政策,稍後又遇上美國戰略翻轉,川普執意建立唯我獨尊、有利於美國的新秩序。面對這樣的國際變局,蔡英文究竟有什麼戰略規劃,或只有膝射式反應?

 

 

蔡英文的台灣戰略為何?

 

    蔡英文針對兩岸關係提出「維持現狀」主張,但卻沒有「維持現狀」的規劃與藍圖。邏輯上,自然是要先接受現狀,才能談維持。蔡英文上台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建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但蔡英文卻不願接受這個政治基礎。如此,現狀已被推翻,要如何維持一個不再存在的現狀?

「維持現狀」的說法旨在敷衍大陸,甚至美國。實際上,蔡英文真正想要的是推翻現狀,建立至少事實上的台灣國。這在外交上或有困難,內政上只要敢於橫柴入灶,阻力不大。上台後,蔡政府大動作地掃除台灣的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記憶、中國情、中國向心與中國嚮往。又由於民進黨完全執政,內政上去中國化政策在行政、立法、甚至司法部門全力配合下,已深化落實到各個範疇。避免死灰復燃,一定要把國民黨斬草除根,株連無上限;有中國情的軍公教警消退休人員,要大幅縮減其退休金,使他們苟延殘喘,不能鬧事。

外交上要抗陸,蔡英文的選項不多,只能一面倒地倒向美日。後者為了牽制大陸,本來就對台灣青睞有加,川普上台後,認為「台灣牌」能牽動大陸敏感神經,迫使大陸在經貿議題上對美讓步,所以頻頻對台送秋波,這一想法自然是錯得離譜。對日本,綠營美化殖民記憶,蔡英文不僅大力拉攏日本,甚至在島內生生泡製出一批日本回歸派。

大陸最初對蔡英文還觀望期待,但旋即發現蔡英文內外施政都不再掩飾台獨意向,不僅任命深綠的賴清德為行政院長,還放任賴清德四度聲稱自己是「台獨政治工作者」,明火執杖地搞台獨。川普拉攏台灣的作法也推陳出新,除例行軍售之外,《國防授權法》建議美台軍艦可停靠對方港口、《台灣旅行法》允許美台各層級官員可以見面互訪。美國出手越來越肆無忌憚,「一中政策」眼看名存實亡。看清台灣與國際反華勢力聯手,脫中就獨政策形成,大陸自然只能斷然出手,在對台經貿制裁之外,外交封鎖與軍事威懾雙管齊下,予以遏制。

 

蔡英文有三項戰略誤判

 

蔡英文自恃美日支持,堅決拒絕「九二共識」。繼敷衍性的「維持現狀」後,蔡在就職周年時,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主張,要求大陸在不提任何政治前提下,開啟兩岸互動的新模式,大陸自然不為所動。2017年雙十,蔡英文又提出「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其中「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顯露了絕不放棄台獨的堅定意志。

蔡英文之所以在兩岸政策上一路走到黑,是由於三項戰略誤判。

一是想用「維持現狀」騙過大陸。蔡英文自以為可以在迴避「九二共識」後,用「維持現狀」騙過大陸,如果大陸不察應允,兩岸關係就成「一邊一國」的現狀了。大陸怎會看不出蔡英文的真實想法,輕易上當?

二是誤判大陸的底線堅持。蔡英文競選時曾說只要民進黨勝選,大陸就會自動調整,朝她靠過來。這真是不瞭解大陸,一廂情願的想法。大陸領導人一直主張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要是如此沒有立場地遷就台獨,早就給民意轟下台了。兩岸統一不僅事關中國民族利益,更關乎大陸政權的穩定性,這個政策任誰是領導人都不能讓步,更何況是習近平?

三是錯估了美日對台灣的支持。美日支持台灣是為了自身利益,如果發現支持台灣反而會給自己找來麻煩,自然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台灣。前例斑斑。國共內戰時美國的對華白皮書,季辛吉的密訪北京,陸美上海公報,日本搶搭建交列車等,都是前車之鑒。

川普態度會否變化還有待觀察。《台灣旅行法》既由他簽字生效,照說美國官員來台訪問已經不是禁忌,但是川普最近居然大發雷霆,對今年3月下旬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來台訪問3天,他事前竟然毫不知情,十分不滿。這事顯出蹊蹺。顯然,法律雖然生效,美國政府官員哪些能去台灣,哪些不能去,川普還要考量,考量的原因自然是得先揣摩大陸的反應。AIT新廈啟用將是一個觀察點,屆時誰會來主持啟用典禮?美國海軍陸戰隊會不會進駐?進駐多少人?大陸反應的力度又會有多大?將會揭露中美關係的實際情況。

至於日本,現已冷落台灣,熱情地擁抱李克強去了。多變的川普,使步履蹣跚的中日韓三邊自由貿易談判冷灶轉熱。安倍對川普十分感冒,覺得其人太不可靠、太自私。川普不甩安倍力勸,最終選擇退出TPP,使日本難以在經貿上抗衡大陸。川普要求日本增加駐日美軍費用,又拒絕豁免日本輸往美國鋼材、鋁材的懲罰性關稅,令安倍十分難堪。因為川普豁免了南韓同類產品的懲罰性關稅,日本同是美國盟國,卻遭差別對待,實難容忍,所以日本轉身,再去重拾中日韓自貿聯盟談判。

蔡英文對於國際政治的風譎雲詭,國際大勢的走向似乎沒有什麼深刻概念。對大陸情況也不甚了了,兩岸政策基本上是基於意識形態的閉門造車。蔡英文堅持台獨路線,招來了大陸雙管齊下的制裁。

 

外交及軍事遭到雙重制裁

 

外交上,兩年內台灣陸續丟了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四個邦交國,教廷、巴拉圭及其他中美洲邦交國,斷交傳聞也不斷。無邦交國家中,原來用中華民國或台灣為名所開的館處,如奈及利亞、巴林、厄瓜多、杜拜、約旦、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都在大陸施壓下被迫改名,只能用「台北」或「中華台北」方能維持。

在國際組織方面,馬政府時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世衛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自然被拒於門外。

有人說中華民國邦交國完全消失之日,就是台灣國誕生之時,這些人顯然完全沒有國際法與國際政治的常識。邦交國數目越少,該國的國際法人資格就越薄弱。何況,中華民國邦交國減少是受大陸影響的結果,大陸豈會允許「台灣國」誕生?

軍事上,這兩年大陸對台軍事威懾不斷升溫。飛彈數量增加,軍機、軍艦經常進出宮古與巴士海峽,巡行在台灣東西兩面的海域與空間,「繞島飛行或航行」現已成為常態。1月大陸啟用M503北上航線,迫近海峽中線,台灣向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控訴,並未獲得理會。

4月上旬,大陸結束南海北部大規模海上軍演及閱兵後,18日高調地在泉州外海進行實彈軍演。台辦主任劉結一甚至問:「實彈演習,台灣的賴清德們,聽懂了嗎?」不耐之情溢於言表。

泉州軍演以來這一個月內,大陸各型軍機、軍艦繞島飛行航行,幾乎無日無之,甚至越過海峽中線。台灣周圍已成為解放軍新的軍事操練場。這些機、艦分別從大陸沿海不同城市、軍區過來,頻繁的軍演及繞島,使台灣軍事壓力大增,光就台灣軍機每次都要起飛監看來說,就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

 

蔡英文必須調整兩岸政策

 

在美中日俄這些大國競相進行戰略重估、戰略調整,以因應國際新局時,連北朝鮮、新加坡這些國家都跟上步伐,台灣怎可後人?

台灣在地緣上無法離開大陸,在經濟上無法切割大陸,有什麼本錢選擇與大陸對抗,有什麼把握美日會無條件支持?蔡英文實應三思,適時調整兩岸政策。

 

(作者係本刊主筆、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