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觀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徐青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兩岸關係的緩和及和平發展,本應使美國插手兩岸的機會逐漸減少,美國因素對兩岸關係的負面影響也應該逐漸降低,然而,在美國極力維持其霸主地位,特別是在亞太地區進行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再平衡戰略,將矛頭對準崛起的中國大陸之際,美國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尚未明顯下降,馬英九當局親美路線也似難以扭轉台灣為美國戰略棋子的局面。


現實政治情勢的台美關係

  除去美國與台灣的歷史情感、政治經濟軍事淵源,以及美國對台態度牽涉美國對盟友的「信譽」不說,現實政治情勢是:

  第一、美國雖然感受到與中國大陸合作的重要性,但尚未適應中國的崛起及其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尚未對自身實力的下降做出客觀的估計和心態的調整。因此,美國對中國大陸維護國家安全、堅定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舉動相當敏感與不滿。2013年11月,大陸基於國家安全而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美國第一個出言反對,稱中國「片面」改變現狀,並以轟炸機「按慣例飛行」為由,飛入識別區進行挑釁,使得日本緊隨其後,如法炮製。歐盟也表示不認可。可以想見,在中美缺乏戰略互信、新時期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立還正在探討階段,遠未捋順的情勢下,美國不會不利用台灣問題對中國大陸掣肘。而美國內部「讓台灣自己照顧自己」等「放棄台灣」的聲音,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沒有建構之前,不可能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意見。

  第二、台灣不希望美國降低其對台灣的支持力度。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在反駁近年來新一輪「放棄台灣」的觀點時,一再強調要關照台灣民意,該民意顯然包括台灣當局的意向,反映出台灣當局依賴美國而對美國政界產生的壓力。

  台灣駐美代表金溥聰一上任就強調,「亞洲再平衡」政策對台灣來說是深化台美關係的契機,希望知道在此過程中台灣能扮演什麼角色,以鞏固雙方關係。馬英九2013年4月也明確表示,「主張美國應減少對台灣支持的聲音是不正確的」,特別是8月出訪時,他把其對外政策核心,即「治權訴求」達到「主權利益」說得極為清晰,為的是要贏得美國的信任、得到美國最大的支持。而對於大陸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馬英九反應雖較審慎,但第一時間與美、日聯繫溝通,隨後在民進黨壓力下,公開表示「大陸此舉對兩岸關係正面發展沒有幫助」,並要求大陸「不要在南海設立類似的防空識別區」,其就是要維持台美彼此互信與聯盟狀態。

  而台日漁業協議也給了外界觀察台美關係的一次機會。據透露,台日漁業協定第17次談判,因日本始終不讓步,故而沉寂多時,之所以2013年4月突然宣布達成,原因就在馬英九向美國提出了警示。馬英九當局表示,每年漁汛期是台日漁業糾紛的高發期,在大陸軍力已實質進入釣魚台海域的情況下,一旦台日發生漁業糾紛,大陸就有了介入的機會,這對美國的亞太利益不利。此說讓美國立即警醒,於是施壓日本,終至簽成台日協議。從這裡,可以看到馬英九先是站在維護美國的立場上說話,贏得並鞏固美國的信任;再來借美國之手壓迫日本對台讓步,獲得實際利益;三來排拒了大陸介入的機會,落實其對美國、日本的「兩岸不聯手」的政治承諾。


美國是兩岸關係發展關鍵

  目前美國對台灣政策,一是要幫助台灣在經濟上抵銷對大陸的依賴,故2013年3月雙方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重啟談判,5月雙方投資協定展開商談;年末蕭萬長率團赴美洽商雙方與區域(TPP)經貿合作。二是要幫助台灣在軍事上有抵銷大陸總體影響力的籌碼,故幫助台灣武器升級,不停止軍售;三是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和活動,例如,美國以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Influenza)的名義,幫助台灣擴大參與WHO體系的運作,支持並遊說相關國家贊成台灣成為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觀察員。

  上述情況顯示,台灣沒有調整親美戰略思維的環境和條件。從2012年台灣漢光演習前,國防部為馬英九準備的講稿中指稱「中共善意假象」語,到早年投奔大陸的台灣軍人林毅夫仍被國防部指以「前線投敵,背叛國家」罪由迄今不能返台探親,再到2013年10月,台灣國防部長嚴明在立委質詢中明言「兩岸關係雖非國際關係,但以軍方來說,兩岸目前還是敵對關係」,「台灣目前最大的威脅是大陸」等,都彰顯出台灣軍方思維沒有跟上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潮流,仍停留在冷戰時代。

  雖然,隨著兩岸民間就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進行探討,以及2013年台菲漁業衝突中台灣高層有所醒悟的基礎上,軍方已不再將大陸作為唯一的軍事假想敵。如2013年5月,台灣軍方年度「政軍兵推」以其他國家在東海、南海發生軍事衝突,演習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及危機因應,首次不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然而,台灣國防戰略思維的根本轉變,受兩岸軍事互信不夠、美台政軍關係強固等因素影響,時機尚未到來。

  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要引領台灣戰略思維從「唯美是從,唯中共是敵」,逐步脫離美國亞太同盟框架,促使美國因素成為兩岸關係的「正資產」,關鍵還是在於中美關係,更在於大陸自己的作為,即如何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亞太局勢變動之中把握好兩岸關係的發展。相信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進一步上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逐步建立,台灣當局也能夠與時俱進,調整安全戰略的思維框架,建立新型的兩岸、台美關係。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