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為何會一分為二?韓戰對朝鮮半島有何影響?
大約從14世紀末到19世紀末,朝鮮半島由李氏朝鮮王朝統治,並持續接受中國冊封,向中國朝貢。
1868年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始向外侵略擴張,1895年甲午戰爭擊敗清廷,將大清勢力逐出朝鮮半島。1896年大韓帝國成立,朝鮮改稱韓國。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日本又擊敗帝俄,徹底控制韓國,於是在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中併吞韓國,整個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1943年,中美英三國在開羅會議首次提出讓韓國獨立的主張,後來美、蘇在德黑蘭會議上也同意該主張。1945年8月10日,日本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宣言》,美國立即規劃以北緯38度線為界,由美國、蘇聯分別占領朝鮮半島南北,接受日本投降。
1948年8月南邊的大韓民國宣布建國(簡稱南韓);9月北邊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北韓)。南北雙方均自稱是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拒絕承認38度線的分界線,且都企圖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各自沿38度線部署大量軍隊,小規模武裝衝突不斷。
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以反擊為由越過38度線,發動大規模攻勢向南方挺進。由於蘇聯抵制聯合國討論韓戰的會議,聯合國在美國的控制下,僅承認大韓民國為朝鮮半島的合法政府,視北韓為「入侵」;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由21個會員國組成「聯合國軍」投入韓戰,其中,美國提供88%的戰鬥人員,居主導地位,使原本南北韓的內戰演變成國際戰爭。
北韓軍最初進展順利,8月抵達釜山。美軍9月15日從仁川登陸,迅速扭轉戰局,北韓軍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領導人金日成向蘇聯求援,蘇聯轉而要求中共參戰。
10月初,聯合國軍越過38度線,繼續深入北方攻擊,中共決定出兵抗美援朝。10月19日聯合國軍奪下平壤和北韓大部分地區,進逼中朝邊境;同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越過鴨綠江,展開激烈的攻防戰。中國志願軍參戰後長驅直入,擊潰聯合國軍,將戰線推回38度線,並於1951年1月4日再度攻陷首爾。其後,戰線再次回到38度線,並呈現拉鋸、膠著。中、美均同意啟動停戰談判,雙方邊打邊談。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北韓軍、聯合國軍三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並建立南北韓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區。由於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反對,南韓軍並未簽字,但因各方壓力而遵守協定。從此,南北韓持續外交衝突和軍事對峙至今。因雙方僅行動上遵守停戰協定,卻未簽署停戰協議或和平協定,所以,理論上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戰後,絕大多數國家逐漸同時承認南、北韓。1991年9月17日南韓與北韓同一天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