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應加強整治湖川汙染|魏國彥 在 Facebook 上分享!

 

調查湖泊、河川底泥8種重金屬的含量,是判定其有無汙染的重要指標,大陸南京相關學術機構曾廣泛對24個省市的110個湖泊做過化學分析,筆者根據該基礎資料,研判有8個省市得列為首波的汙染整治對象。

 

大地山川,原本都是月白風清,縱有少許風塵也是大自然所賜,這化約成化學分析數值就是所謂的「背景值」。這背景值因地而異,譬如,中韓邊界上的長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冬天風大時,多少都會收到一些從蒙古、新疆吹來的黃沙;而平常,也有當地的火山活動殘餘,對水質多少有些影響,能不能飲用,要有經常的水質分析和人體生理研究,基本上,那裡的人為汙染應該很少。

8重金屬為追蹤汙染目標

另一方面,台灣中部的日月潭潭水與底泥所記錄的背景值肯定和長白山的天池不同,不但記錄了台灣濁水溪流域的環境史,也反映了日月潭周邊的建設與汙染事件。簡言之,各地的湖泊記錄了各自地區的環境歷史,既有自然的背景歷史,也摻雜著人為的影響,後者如果導致超標,也就是汙染了。

美國環保署曾列出8種重金屬作為追蹤汙染的首要目標,分別是砷、鎘、鉻、銅、鎳、鉛、鋅、汞,因為它們具有毒性,一旦進入食物鏈,鐵定會造成嚴重飲用者的健康危害。各種元素的毒性不同,若將鋅的毒性設定為1,那麼汞的毒性是40,鎘30,砷為10,是最毒的三種重金屬。多年來,海峽兩岸的環保單位都持續對這些重金屬的流布展開調查,嚴格管制工廠使用相關的金屬。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難免會有違法使用與超量排放,或繞道偷排、違法棄置的情形,因之,環境監測就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大陸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大陸湖泊眾多,占國土面積將近百分之一,是大地的碗與盆,收集了河川運送與湖泊沈降下來的泥與沙,當然也包括外來的汙染物質;在物質搬運從源到匯的過程中,湖泊底泥往往就成了物質匯聚的最後歸宿。因此,從湖泊裡採集底泥與岩芯,送回實驗室做細緻分析,就能診斷湖泊周邊的汙染狀況。本世紀以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大陸各湖泊做了不少相關的調查與研究。

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院長韓建剛帶領的團隊,從文獻與資料庫蒐集了24個省市(含北京市)、共110個湖泊的底泥化學分析數據,做進一步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曾於2017年發表,初步對大陸各省的汙染狀況做了總體檢。筆者根據其內容做了重點整理,結果呈現在表中。

五分之一湖泊逾二級標準

從民眾的觀點來看,最關心的是重金屬汙染有沒有影響到生態,有無危害身體健康潛勢。總體來說,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湖泊其底泥品質已經超過了中國政府規定的第二級土壤品質標準。超標最多的元素依次是砷、銅、汞。

砷汙染的前四名是:西藏、山東、江蘇、湖南。銅汙染的前四名是遼寧、廣東、吉林、貴州。汞的前四名是遼寧、吉林、浙江、貴州(詳見表)。這3種超標重金屬的危害性以汞為最,其毒害指數40,是所有重金屬中最毒的。在表中,筆者以粗體字標示汞汙染排名居冠、亞、季、殿的四個省分,必須特別注意該些地區的汙染整治。有些偏遠省分入選頗讓人意外,例如貴州與西藏。或許有人會認為這與其地的地質背景有關,不過,該研究團隊已將地質背景值以權重處理,排除了地質背景的影響,因而西藏的砷汙染對生態的危害排名全國第一,貴州的銅與汞汙染也都真實存在。

另一個高毒性的元素是鎘,毒性指數30,排名前四的省市分別為湖南、河北、遼寧、北京,在表中也以粗體字強調。表中另以粗黑體字表示的是綜合生態指數排名在前四的省分,依次為遼寧、湖南、河北、吉林。此外,在八種重金屬排名中入榜超過四次的省分筆者以底線標示出來,分別為遼寧與廣東。這表示廣東在很多項目中都有嚴重的汙染,但是兩種毒性強烈的重金屬(鎘與汞)含量並未居首,排名稍後,故而在綜合危害排名時沒有進入前四名,但這並不表示廣東能掉以輕心,因為在全部24個省市的排名中,廣東排第六,也算名列前茅了。

8個省市應列入首波對象

總結來說,為了維護生態健康,保護人民,筆者認為下列8個省市應列為加強汙染防治的首波整頓對象:遼寧、湖南、河北、吉林、浙江、貴州、北京、廣東。事實上,表所列明的省市地方都應該納入嚴格監管,畢竟,它們在全國24個省市中,至少有一種毒害性重金屬的含量已排名在前六分之一了。

 

(作者係台大地質科學系兼任教授、環保署前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