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就職屆滿兩周年,無論是內政、外交還是國計民生,只有「烏煙瘴氣,一無是處」八字可以形容。最令人擔心的是蔡英文竟企圖以「抱美媚日仇中」詭計,期盼誘發區域戰火,進而合理點燃台獨建國火種。
以中國大陸崛起、共軍實力增強的速度,台灣的生與死,早已不是共軍拿不拿得下台灣的問題,而是台灣朝野能否務實求取光榮和平的成功機率。
回顧20多年來兩岸拉鋸對抗紀錄,李登輝的12年是在強人之後,拒當「藍營李後主」;陳水扁8年空轉虛耗,只能放下「台獨國父」的夢想;馬英九很有機會翻轉歷史,但為拒當「特首」行獨台路線;蔡英文放手一搏,將台灣換成國際賭局籌碼,奈何毫無勝算。
自絕境走出生路
從歷史上看,台灣無力決定自己的前途,只能努力創造並把握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條件。質言之,台灣之生,代表台灣屬於中國;台灣之死,代表外力入侵。台灣曾死過兩次,成為荷蘭與日本屬土。
荷蘭、西班牙先後在台灣南北短期駐軍,唯自明末,顏思齊以海盜之姿首先登陸雲林笨港,繼而鄭成功自荷軍手中收復失土,中國文化便隨拓殖大軍湧入寶島。1945年8月,中國對日抗戰終獲勝利,台灣自日本帝國主義手中光復之後,台澎「永屬中華」的格局幾告定型。
1949年底,國府帶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憲法大典,與全國35省菁英、故宮瑰寶與央行存金完好運台,在歷代「衣冠南渡」的紀錄上,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體制創新,均屬空前。
台灣曾以中國最大島堂堂代表了全中國。台灣憑農業改良養活了自己,民生工業及出口貿易優先,攢下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定期舉辦民主選舉;講信修睦,復興中華文化的教育政策,讓中華民國在大陸文革十年動亂間,蛻變為經貿大國與文化淨土。
自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到1987年7月15日宣布解除戒嚴的16年間,由於經建快速飛升,而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而大陸逐漸上路的改革開放,也成了台資登陸的最佳時機,海峽兩岸用經貿互補互惠,取代了過去的肅殺之氣。但是解嚴後的畸形政黨政治帶來的政黨惡鬥,又在近20年,抵消了兩蔣父子致力革新保台所累積的大部分家底。
「去中」引發鎖國危機
李登輝與陳水扁開始腐蝕蔣父子打造的基業,更將兩岸關係一再緊縮,頓時跌入進三步、退五步的境地。
在政治上,李登輝的務實外交與1995年以總統身分赴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講,為兩岸增加火爆氣息。
1997年11月,李登輝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首度向國際宣示:「我們有自己的統一時間表」,且以英文幾度指稱台灣是獨立的,立場強硬,果然激起大陸的強烈反彈。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宣示海峽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使台灣首度陷入美國與中共同時憤怒的局面,兩岸軍事衝突也因中共戰機出海幾乎一觸即發。
2002年8月2日,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強調台灣有別於中國之外的獨立性,2005年更提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強調中華民國是台灣。
在經濟政策上,李登輝於1996年9月14日發表「戒急用忍」政策,詎料才過五年,行政院就不得不在2001年11月宣布對大陸投資鬆綁,以「有效管理取代全面的禁止」。
2003年大陸地區首度取代美國,成為台灣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已無法阻止台灣經濟走弱之勢。台灣不再是「四小龍」之首,外匯存底也早被大陸拋在後面。美國商會年度白皮書於2007年6月即發出警告,台灣當局如果再不放寬兩岸往來與貿易障礙,一年內就會有大麻煩。直白說法即是「台灣可能就此玩完了」。
「仇中」帶來滅國危機
平心而論,馬英九執政八年最突出的成績就是兩岸關係,以「九二共識」帶來雙方互動的短暫回春,甚至出現新加坡「馬習會」高潮。
奈何馬英九領導風格軟弱,政策游移,不僅屈從綠營將耗資巨大的核四電廠完工後立即封閉,影響深遠的教科書台獨史觀亦從未積極修正,埋下綠營群眾以反對「服貿協定」為由,發動「太陽花學運」占領立法院的禍根。2014及2016大選,國民黨果然連續挫敗、痛失政權,民進黨取得空前大勝。
蔡英文接手的第三次政黨輪替,取得國會絕對多數的完全執政優勢,毫無顧忌地啟動了「不當黨產條例」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消滅一切國民黨可能復活的生機;再祭出年改方案,弱化軍公教團體一向支持藍營的力量,擺明由「文化台獨」朝「法理台獨」邁進。這一切,看在大陸高層眼裡,所謂台獨建國就只差換旗、換名的臨門一腳,於是「武統」及「留島不留人」的聲浪開始高漲。
人盡皆知,台獨勢力以騙起家,如今二度借殼上市,竟天真地認為利用戰爭邊緣把戲,就能在大國外交衝撞時火中取栗。殊不知,在當前國際戰略下,台灣已無昔日身價,充其量只能被動扮演大國棋子。
台灣自古無法自決命運,只能在亂軍之中詳審慎擇。因此,台灣當局切勿在此關鍵時刻選錯邊,被打架的大象踩死。
(作者係前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