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2時,川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核制裁,並將制定「最高程度」的經濟制裁,所有協助伊朗追求核計畫的國家也會受到美國的制裁。此一決定,立即引起伊朗及歐洲各國不滿。
2015年7月14日,美、英、法、俄、中、德及歐洲聯盟代表,與伊朗經過近兩年的馬拉松式艱苦談判,在維也納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同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核可《全面行動計畫》的第2231(2015)號決議,使得延續12年的伊核問題終於有了解決方案。
伊核協議是雙贏方案
長達100多頁的《全面行動計畫》有兩個層次:一是伊朗承諾放棄發展核武器,換取國際社會允許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二是伊朗接受對其民用核活動的規模、水準進行限制和監管,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
《全面行動計畫》主要是美伊雙方在各取所需的基礎上妥協的結果。伊朗外長紮里夫當時稱這是雙贏的解決方案,歐巴馬也稱這是避免中東地區出現核武競賽和更多戰爭的唯一出路,更是他任內的重大外交成就。
對美國來說,迫使伊朗接受《核不擴散條約》、放棄發展核武器,意味著美國的外交勝利,它阻擋了伊朗稱霸中東的野心,也維護了美國的霸權和威信。對伊朗來講,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意味著伊朗維護了民族尊嚴;解除經濟制裁、促使西方讓步,意味著伊朗與西方長期抗爭、終於擺脫了孤立的勝利。對歐盟、中、俄和中東大多數國家來說,協議不僅降低了軍事衝突的風險,而且帶來與伊朗經濟合作的重大機遇。
川普有其個人政治盤算
自該協議簽署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查核人員先後發布了10份報告,均證實伊朗全面履行了該協議。川普政府高官也承認這一點,新上任的國務卿蓬佩奧在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上也表示,他沒有看到伊朗未遵守協議的任何證據。然而,川普從競選總統開始,就一直抨擊該協議未能完全、永久限制伊朗的核發展計畫,是美國簽署過最糟糕、最不公平的協定之一,並揚言當選上任後要予以廢除或重新談判。
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伊核問題協議審查案,總統每隔90天須通知國會伊朗是否遵守協議。川普幾度「不情願地」做出伊朗履行伊核協議的認定。2017年10月13日,川普在白宮會見美國軍方高級將領時表示,美國「不認證」伊朗遵守著伊核協議,並聲明「如果美國國會和盟友未能就加強伊核協議達成共識,美國將退出協定。」 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卻在同日表示,伊朗正全面執行伊核協議的所有承諾。今年1月12日,川普表示,5月12日後他將不會再延長對伊核協議的認可。5月8日,川普提前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川普退出伊核協議,當然有他個人的政治盤算,首先,他執意清算歐巴馬的政治遺產;其次是美國國內一直存在強大的反伊朗力量,如猶太人遊說團體,均因以色列的關係,將伊朗視為敵對國家。而2018年美國要舉行期中選舉,川普也想在兩年後謀求連任,獲取猶太遊說團體的支持,以及華爾街金主的慷慨捐助,對他來說尤為重要。
歐洲大國均表示不滿
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分別於4月訪美,想勸川普不要退出,英國外相詹森5月7日也到華府遊說,但最終都無功而返。
川普宣布退出後,英國首相梅伊、馬克宏與梅克爾立即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對川普決定退出協議表示遺憾,他們將共同承諾這項決議,因為這對大家的安全很重要。他們也希望川普政府不要有後續行動,以免妨礙其他簽署國繼續執行這項協議。
一手催生2015年伊核協議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格里尼,也立即召開記者會,表明歐盟無論如何都有決心,依照本身的安全利益行動,並保護經濟投資,未來只要伊朗繼續履行協議,歐盟會繼續履行協議。伊朗總統羅哈尼表示,只要伊朗利益得到保證,即使美國退出協議,伊朗也將繼續遵守。
歐洲基於自身利益不跟進
歐盟與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分道揚鑣,除了歷史原因外,主要是出於現實的政治和經濟考量。
首先,歐盟深恐中東局勢惡化首先會波及歐洲,而不是遠隔重洋的美國,難民問題所帶來的危機會讓歐洲各國窮於應付。
其次,投資伊朗市場可獲取經濟效益,進口伊朗油氣資源,可使能源供應更多元化。歐盟曾是伊朗被制裁前最大的貿易夥伴,如今正希望回到這一地位。法國與伊朗的貿易在2017年1月至10月較2016年同期增長了118%。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與伊朗簽訂了價值約48億美元的天然氣開發協定,Air Bus將賣出價值180億美元的100架飛機給伊朗。德國也曾是伊朗主要貿易夥伴,但和伊朗的貿易在2013年下降到約20億美元,而在2017年德國向伊朗的出口回升到了35億美元。
歐盟基於自身利益,不配合美國,不僅在道義上不利於美國的形象,在現實層面,也使得川普的舉措很難達到效果。
伊核協議是德黑蘭和世界各大國之間的和平協議,美國僅是其中的一個締約國。所以,即使沒有美國參與,也不會完全失去生命力。另外,伊核協議經安全理事會第2231號決議核可,美國片面退出,是否涉及違反聯合國規定,值得探討。
(作者係美國紐約和統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