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中日邦誼回暖 台日關係「度小月」|李中邦 在 Facebook 上分享!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備受安倍禮遇,中日關係實質修復、回歸正軌;而一廂情願押寶親日的台灣依然僅能維持民間往來,甚且今年日賓層級下滑、減少,台日關係轉趨清淡。

 

   今年是中國大陸與日本簽訂「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雙方都有意扭轉長年對立、齟齬的狀態,日本對台態度本來就有可能會轉趨謹慎,只是,拜川普政府「美國第一」的政策,以及北韓轉向「去核」,使得李克強赴日訪問,與首相安倍晉三的「李安會」格外熱絡,成果超出預期。但這看在台灣蔡英文政府眼裡恐怕就大大不妙了。

執政逾兩年,否認「九二共識」又親美日的蔡政府,在「防衛」軍事、資訊科技針對大陸北斗系統、網路戰、能源供應等方面都企盼能獲美、日青睞,並貢獻台灣對大陸的情資分析,以成為美、日對抗中國的夥伴,尤其是一廂情願地擁抱安倍,且肯定其胞弟岸信夫眾議員推動日本版《台灣關係法》的研討;而日本亦期待台灣盡快解禁核災區食品的進口。不過,一切都尚未落實,蔡英文民調低又沒能力,日本便開始轉移視線。

 

中日回歸正軌競爭變協調

 

自從兩韓緊張情勢出現轉機,北韓金正恩表示願意舉行「金文會」、「金川會」,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之後,3月上旬、5月下旬他兩度在北京、大連見習近平,隨後還派出北韓勞動黨的友好參觀團赴大陸學習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經驗,連狂傲的川普都得向內閣表示「習近平以很特別的方式給予我們協助」,可見,大陸已恢復對北韓的影響力。安倍如想實現北韓廢核武、被綁架人質獲得釋放,大陸的協助絕不可或缺。

因此,5月8-11日李克強在日期間,無論是「中日韓」三邊或「中日」雙邊會議,大家為了應付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皆同意加快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的談判;而中日更簽署了10份協定、備忘錄,其中包括:談判歷程超過10年,避免偶發軍事衝突的「海空聯絡機制」6月8日啟動,關於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中日將設對第三國經濟合作的官民磋商委員會。兩國關係回到正軌,安倍明言,日中關係從競爭進入協調時代。

 

安倍承諾台日僅民間往來

 

據大陸媒體報導,「李安會」中,關於台灣問題,安倍強調願與中國加強互信,日方會按照〈中日聯合聲明〉的規定,僅與台灣保持民間往來。儘管日本媒體都刻意濾掉此節(官方沒否認),但大陸一定會「觀其行」,檢驗安倍的誠信。就算以後日本想迴旋,空間也有限。而且,雙方約定,今年內安倍到大陸訪問;這次安倍還打破慣例,從東京到札幌,幾乎全程陪同李克強的所有活動,甚至最後親自送機。如此禮遇,全是在布局明年6月請習近平訪日。儘管歷史問題、釣魚台角力等結構性的矛盾依舊存在,但中日間確實有了實質的改善,在這種氣氛下,台日關係豈能有起色?

事實上,日本對台態度已悄悄轉趨清淡。去(2017)年初,日本駐台機構更名「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同年5月17日我方對日單位也更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11月22日台日簽訂「文化交流及合作瞭解備忘錄」,隨後27日「日本文化中心」開幕,彼此刻意營造了幾個虛而不實的「加強關係」。全年也不時有日本國會議員,縣、市知事縣長、市長、副知事來台訪問。

然而,邁入今年,除了2月7日花蓮地震,安倍用中文書寫「台灣加油」,感動一些台灣人外,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秘書長張淑玲絕大多數都忙著接待日本地方縣、市議員及「李登輝之友會」各地方分會人員。眾議員只來了一位公明黨的富田茂之;5月上旬日本黃金周假期,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台裔參議員蓮舫偕眾議員手塚仁雄,及無黨籍的眾議員菊田真紀子來訪。可是到目前,還沒有一位自民黨國會議員,也沒有一位縣、市知事來台。台日實質關係進展乏善可陳,對日機構好像在「度小月」。

 

蔡英文的對外策略全擱淺

 

5月11日外交部長吳釗燮親自為亞太司新成立的印太科揭牌,聲言要透過「新南向政策」參與美國、日本、澳洲的「印太戰略」,表面上要與這些國家在「經貿」、「自由價值」上合作,實則是要加入圍堵中國的行列。可是,「印太戰略」至今尚只是個概念,與部署還有段距離,何況,印太科成立前,中印、中日已修復關係,該科簡直像是在向台灣民眾交差,聊備一格。

台日關係如此,台美關係也一樣,5月19日中美經貿磋商達成共識,此前劍拔弩張,令世界擔憂的貿易戰嘎然而止,互不加徵關稅,未來還有談判,中美經貿會更緊密,則就算川普簽署了「台灣旅行法」,又能起多少作用?台灣邦交國直直落,蔡英文的對外策略全面擱淺。

 

(作者係本刊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