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新竹升格必須以民意為依歸|蕭徐行 在 Facebook 上分享!

 

「新竹升格」議題就像9月的燦樹颱風,匆匆而來,忽悠而去。林智堅在選舉時、任期內,從沒提過此一政見或構想,最近在沒有問過新竹縣市兩地居民的意見與看法,也未顧及苗栗縣民的意向與期許,只為了成就他個人的政治前途,貿然提出不尊重民主程序的作法,真正是「機關算盡」,但恐怕會誤了民眾的福祉。

 

民進黨未必都支持合併案

新竹市長林智堅倡議合併新竹縣市,並升格為直轄市等級成「大新竹市」,由於事出突然,又沒有事先諮詢過地方上民意的風向,這樣硬要配的態度,被外界批評是亂點鴛鴦譜,讓自己有理由能再參選大新竹市長解套。不分藍綠的各界都有人覺得不妥,甚至批評林智堅這種拿合併來圖謀他個人政治利益的算計,不僅解決不了地方自治長期失衡的亂象,也無益於民眾福祉。

升格案在民進黨內引起諸多議論,雖然目前支持的聲音很大,但一直有質疑的聲音,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很糟糕的招數」,擔心若蔡政府在這個會期強推竹竹合併升格案,將重新激起2018年縣市長選舉時,社會瀰漫一股要「教訓民進黨」的氛圍,造成選舉慘敗的惡夢。

蔡英文和行政院對「第七都」的議題都很謹慎保守,主張從長計議,蔡英文甚至出面定調說,這是攸關國家整體規劃的重大議題,除了需要考慮民意反應之外,在法制面的配套措施及其他因素的考量,都必須有審慎嚴謹的討論。

台灣的地方自治與行政區域劃分,的確早已出現縣市之間貧富失衡,直轄市轄區內也出現富有區與貧窮區的差距,因此,與其搶著升格,還不如直接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徹底解決縣市資源分配不公的老問題。

新竹不符合升直轄市條件

直轄市法第二條規定:人口聚居達150萬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者,得設市。如果以人口數而言,依內政部最新的統計,新竹市+新竹縣的人口總數剛剛超過100萬人,因此「竹竹合併」人數離升格門檻相差甚多。民進黨立委柯建銘要求修法降低直轄市門檻,果真如此,最先升格的應該是擁有近130萬人口的台灣第一大縣-彰化縣。彰化設縣起源於近300年前的清雍正時代,歷史悠久,又是台灣的重要米倉,工商業發達程度遠遠超過新竹市,加上人文薈萃、傑出人才輩出,是最有資格立即升格的縣。

林智堅不僅為了個人私慾,要求升格稱王,還指名要合併其他縣市,直接要求把苗栗縣的竹南與頭份,「割讓」給升格後的大新竹市,完全不在乎民眾的想法,動輒破壞法治,這種因人設事的作法,完全破壞了的地方自治的憲政精神與國土發展的全盤規劃,這對台灣是好事嗎?政治人物豈可不慎乎!

更離譜的是,林智堅要求竹竹升格的理由是認為新竹縣交了很多稅,尤其竹科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卻沒有得到中央政府適當的財務補助回饋,所以主張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而可以跟中央要錢。如果是因為要錢,那就應該直接要求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

現行財劃法已經施行22年,在各縣市的角力下,不論用哪個修正版本都會遇到阻礙,難以完成修訂。但省早就廢了,現在所有市縣都是直屬行政院的直轄市、縣了,可是財劃法只讓原來的直轄市享有較高的預算及人員任用額度,借款上限也大大提高,這當然讓大家都想升格,以便取得更多的預算和員額。

修法才能解決分配不公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修改財劃法,規定不論縣市大小,都用直轄市的觀念分配資源,這樣總比台灣遍地都是直轄市,但空有升格的表象,實質資源卻不變要好。現在民進黨任然完全執政,林智堅何不妨直接往中央去喬修法。柯建銘說好聽是為了愛徒的政治前途,但這樣也許順了林智堅的心,卻可能替民進黨得罪更多縣市政要人士,划得來嗎?

再者,六都升格後,不僅拉大了直轄市與一般縣市的貧富差距,原來的台中縣、台南縣、高雄縣在升格為市後都抱怨連連,因為原來修個路燈一兩天就可以好,合併後卻要等上好幾個月,施政效率比原來差太多,而且每個市的內部發展不均衡,其中原來偏遠的地區更加邊緣化。

縣市的合併升格,必須顧慮到地區需要、歷史淵源、地區的未來性與人民的意願,豈可任憑一二人胡搞瞎整?過去幾年,各地要求重新審視國土規劃,全盤規劃資源發展的呼聲不斷。執政黨該把整個區域劃分重新規劃,並且好好規畫整個國家財政使用的效益,讓地方自治的發展能幫助民眾把餅做大,而不是只搶著分餅,這樣整個台灣的資源使用才不會誤植浪費,也才能真正促進繁榮,增加民眾的福祉。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