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發揚黃埔精神 實現民族復興|高安國 在 Facebook 上分享!

    2014年9月4-7日我有幸受邀參加在香港舉行的第五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身為黃埔第35代傳人(先父高篤倫少將是畢業於南京時期陸軍官校第11期,抗戰、戡亂無役不與,徐蚌會戰後退守台灣),我克紹箕裘投身軍旅。在台灣,如我這般同為黃埔子弟又父子先後為將官的例子所在多有,故而黃埔精神是如假包換的血脈相傳。

 

 

什麼是黃埔精神?

    論壇中眾說紛紜,但也都說得很有道理。兩岸都有的共識是: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鑑於當時軍閥割據,中國並未完全統一,只有革命黨而無革命軍,遂於1924年6月16日在廣州附近的黃埔島上,以國民黨黨立軍校名義所創立的,並派任蔣中正為創校校長,招考的對象是有志革命的青年,基於國情需要,也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分參加中國國民黨,取得入學資格及從事創校工作。當時招生的口號就是校門口的那幅對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這是最初的黃埔精神。

    由於入學以後,精神教育就以「親愛精誠」為校訓,發展出「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黃埔精神;繼之抗戰軍興,一是要求對自己負責、對任務負責、對國家絕續存亡負責的精神;二要有為人民犧牲、為國家犧牲,前仆後繼不怕死的偉大情操;三是要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抵抗外敵的團結精神。故以「負責的精神、犧牲的精神、團結的精神」作為黃埔精神的詮釋,一直沿用迄今未曾改變,這是黃埔精神的歷史進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精神表現,尤其於抗日戰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黃埔軍校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並稱世界四大軍校。在台灣,承襲黃埔精神的陸軍軍官學校仍然存在,今年6月慶祝建校建軍90週年,同時也是83期學生的畢業典禮,此證黃埔精神得以持續發揚。

    然而在大陸,要由什麼人來承襲發揚黃埔精神呢?在這次「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中,我看到的是建校時期的黃埔老師、抗戰時期黃埔英烈及前輩的後裔,諸如周恩來的侄女、聶榮臻的女兒、董必武的女兒、抗戰英烈張靈甫的兒子、鄭洞國的孫子及這次論壇的主持人,黃埔二期學生胡靖安將軍之女-胡葆琳。

    台灣出席者除許歷農上將是在大陸黃埔軍校16期畢業的,其餘盡是在台灣復校後退役的上將、中將、少將,以及黃埔後代的四位大學教授,合計40人。由此觀之,雙方背景顯然有些不同,論壇有了「黃埔精神、青年傳承」欄目,但與會的兩岸青年對什麼是黃埔軍校,什麼是黃埔精神,如不用心去瞭解,恐一無所知,又怎能苛求他們去發揚黃埔精神呢?

 

兩岸應共同發揚黃埔精神

    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全國正待休養生息之際,卻緊接著內戰爆發,自此黃埔師生兄弟鬩牆、自相殘殺,國共壁壘分明,兩岸分治達65年。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搖醒了沉睡中的雄獅,10年超英、20年趕美的夢已經成為事實,而且他曾說:「兩岸一家,血脈相連;沒什麼不能談的,包括國旗、國號、國歌等都可以談」。他老人家逝世17年了,兩岸僅止於三通,民間來往熱絡,政治拹商則遙遙無期。今日亞太局勢瞬息萬變,日本興風作浪,美、日虎視眈眈,而人民解放軍八一建軍之初,也是以黃埔師生為骨幹,理應繼續發揚黃埔精神!

    大陸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少將在論壇上指出:「兩岸可在海協會、海基會框架內設立釣魚島事務辦事處,同時在釣魚台和南沙的維權行動中,兩岸軍人或海警人員可進行聯合巡航,或默契策應,共同維護祖權,兩岸也應合資共同開發南海的經濟利益。」

    其實,兩岸海上搜救單位早就在共同設計的一面旗幟下,進行了多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我曾被邀請參觀金海域的演習,今年在馬祖海域實施。我個人非常贊同羅援的說法,盱衡當前亞太局勢,真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急迫感,雖然困難重重,我仍期待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能早日建立;在此之前,黃埔論壇不應僅止於座談、聯誼,我們要執行鄧小平的遺願,有深度地策劃進程,由民間率先發動來談各項敏感問題,敢為人先地引導兩岸領導人盡速坐上政治協商的桌子。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紀念黃埔建校9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黃埔精神是黃埔軍校給後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是為統一中國、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主義。」

    我當初投考黃埔軍校,就是矢志統一中國,此志至今不渝!期望兩岸陸海空三軍共同發揚「負責、犧牲、團結」的黃埔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以實現開創新紀元的中國夢!

 

 

(作者係退役陸軍中將、退役將官社會服務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