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來,面對周邊地區的複雜局勢,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展開了一系列深化周邊外交的新舉動,這不僅有助於鞏固和拓展大陸的核心利益,也打破了某些國家對華的戰略遏制。
海上維權靠行動
針對目前東海複雜的局勢,大陸採取了實際行動捍衛領土主權。自日本實施釣魚台「國有化」政策以來,大陸採取了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不僅在釣魚台海域實現常態化巡邏,而且不定期派遣海監飛機空中巡邏,此外,還專門劃定了東海防空識別區,這些作法已經打破了日本單獨控制釣魚島的局面。對此,儘管日本已默認中日交叉管控釣魚台的現況,但在對外宣傳上始終堅稱擁有釣魚台主權,且拒絕與中國大陸展開談判。因此,儘管日本政府多次提出希望舉行雙方領導人會面,但大陸對此持消極態度。
在南海問題上,大陸自2013年以來在赤瓜礁、華陽礁、東門礁、南熏礁和安達礁實施填海擴島施工,目前已初具規模,這引起東南亞部分國家質疑。外交部2014年6月16表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南沙群島有關島礁上的活動,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可見,強化實際存在是維護南海領土主權的重要步驟。
重啟「絲綢之路」
為帶動中亞和中東等周邊地區的繁榮發展,大陸重啟在歷史上曾經彰顯中華文明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並在周邊外交中推介這兩條「絲綢之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主張通過以點帶面和從線到片的方式,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同樣的,2013年10月,習近平在訪問印尼和馬來西亞時,提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希望實現與東南亞國家的全方位和深層次合作,爭取在大陸的海上貿易增長過程中,帶動沿途各國共同發展。
「絲綢之路」戰略屬於線性和帶狀經濟發展思維,能夠將各類雙邊經貿,提升為多邊經濟往來。在短期內,這有助於提升大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力和帶動性;從長遠來看,這是恢復和重構中華文明傳統魅力,且能增加當代國際影響力的必要環節。尤其,在周邊外交格局的安排中,大陸所強調的「連成線」發展戰略,能加深各方的經濟依存,進而形成利益攸關的經濟共同體。
實施周邊專訪外交
針對周邊不同國家的總體規模、區域格局和發展狀況,習近平在專訪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戰略定位。對於東亞的韓國,大陸主動與韓國在維護區域穩定和共同利益上相互支持,這有助於打破美日對華圍堵的戰略壓力,也促使北韓改變其僵硬的核政策。對於中俄之間的蒙古,大陸強調將協助蒙古獲得經濟便利的出海通道,這對穩定大陸的北部邊疆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西北邊陲的中亞五國,大陸通過「上合」機制,定期舉行多邊會談,將反恐等議題放在首要位置,期望能從境外剷除維族極端分子的生存空間,保持新疆安定發展。對於南亞地區的馬爾地夫和斯里蘭卡,大陸倡議共同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並在港口開發上提供援助,這有助於大陸海上石油運輸線路的安全。
對於俄羅斯和印度兩大鄰國,自2013年3月習近平正式上任以來,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與普京9次會面,雙方務實合作的議題不斷深化拓展。在烏克蘭局勢上,針對西方對俄國的各類制裁,大陸並未採取類似的行動,反而在軍事、能源等諸多關鍵領域與俄方展開合作,這體現了雙方在重大戰略議題上相互支持和配合。一樣的,對同屬發展中大國的印度,習近平在9月中旬訪印時強調雙方具有許多共同利益,應當優勢互補,並承諾在5年的時間裡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
總之,通過積極主動地維護歐亞大陸地區的安定發展,大陸將逐步成為該地區穩定發展的核心主體,而美國如繼續蓄意在中東、東歐、東海和南海攪局,將難得逞。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