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期目錄

蕭光明血戰步月樓|蕭開平 在 Facebook 上分享!

1895年10月11日早上,日本乃木希典將軍所率領的第二師團,從屏東枋寮登陸,展開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台灣的最後一戰。南部客家人聚居的六堆地區首當其衝,為了自衛,更為了民族大義,左堆總理蕭光明(1841-1911)領導族人與鄉親,在戰鬥中,堅守東柵門的蕭光明次子,也就是蕭道應的祖父蕭升祥,不幸壯烈犧牲;率領大刀隊迎戰於南柵門的蕭光明三子蕭月祥也身受重傷,於戰役結束後不久去世。在佳冬蕭家古厝的步月樓,譜下一頁悲壯而不可抹滅的抗日史跡。

 

 

茄苳腳蕭家

   1786年(清乾隆51年),蕭光明的祖父蕭達梅 (松源19世,1768-1836)由廣東梅縣渡海來台,是為蕭家來台祖,定居茄苳腳(今屏東縣佳冬鄉)。蕭光明的父親蕭清華(1801-1872),因襄助當時駐紮大響營的李洸將軍撫番及開拓恆春、車城和枋山等地,聞名於世,並娶台南回民楊氏為妻。

   1841年(道光21年),蕭光明生於台南府,早在青少年時期便跟隨母舅從商,經常往返茄苳腳、台南之間,從事染布生意,經商有成,奠定基業。1860年(咸豐10年),他請唐山(大陸)師傅,開始興建一棟五堂六院,雙回字型,具有客家民居所強調的內聚性與防禦功能,而完整封閉的圍龍屋。這棟歷經三代才興建完成的大宅,也就成為今天蕭家的祖屋。

 

 

步月樓之戰

    1895年(光緒21年),清廷甲午戰敗;4月17日,被迫簽下一紙馬關條約,台灣割日。日軍近衛師團進兵台灣,5月29日,登陸澳底;6月17日,在台北舉行始政式。據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警察沿革誌》所載,10月9日,嘉義陷落。10日下午,日軍第二師團長乃木希典中將下令各部隊集結登陸枋寮。11日晚上9時30分,日軍第二師團18,000人,於枋寮登陸完畢,隨即兵分三路進攻,即令佔領茄苳腳。

    六堆客家庄的各堆領袖得到消息,連夜共商大計;決議以既有的六堆宗社結團為基礎,組織民眾武裝的聯合義軍,誓死抗戰。所有人馬宣誓起義之後,大總理邱鳳揚便指派左堆總理蕭光明與副總理張阿庚、戴登壇,連夜趕回茄苳腳,防守第一線;先鋒堆總理李宜三與副總理鍾順君負責支援前線;其他各堆負責人火速回到各自庄頭,俟機支援。

    茄苳腳原是典型的防禦性聚落,擁有柵門、城牆、刺竹林等防衛設施。六堆義軍在蕭光明的帶領下,藉著清軍所遺留下來的軍火,鎮守四個主要柵門。日軍上級商議之後,決定進攻位於東柵門的蕭宅步月樓。步月樓樓下有門,日軍必須經過此門才可以進茄苳腳。蕭光明率眾堅守步月樓。

    日軍又派兵增援包圍義軍,從左右兩翼突破,相繼衝進村內,放火焚燒……。義軍終於抵擋不住而敗走,午夜0時30分,日軍佔領了茄苳腳。這場連村裡婦幼也投入戰鬥,史稱「步月樓之役」的慘烈抗戰終於結束,現場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據《警察沿革誌》統計,日軍一共有604人參加這場侵略性的戰鬥,戰死將校1人、士兵14人,受傷57人;義軍則戰死80餘人。

   只要步月樓的彈痕猶存,蕭光明就永遠不會忘記那場犧牲了兩個兒子與無數庄民的生死決鬥。

 

 

繼承遺志的蕭道應

    抗日家族的血緣,步月樓的斑斑彈痕,父祖們口述的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戰鬥,以及「台灣文化協會」以來反日民族革命運動的思想啟蒙,決定了蕭道應(1916-2002)日後注定要繼承蕭光明的遺志,堅決地在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蕭道應1940年畢業於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第一屆,師承杜聰明、森於菟等教授。畢業後,和愛人黃素貞、讀日本明治大學的鍾和鳴(後名鍾浩東)、鍾的愛人蔣碧玉(蔣渭水的養女)、李南鋒5人,先後潛赴大陸的國統區參加抗日,在惠州惠陽遭國軍逮補,誤認為日軍間諜,要被處死,經台籍客家元老丘念台(丘逢甲的兒子)出面保釋,進入丘念台領導的「東區服務隊」,從事抗日工作。抗日勝利後返台,1945年末成為最早的法醫學本土師資,以及台大醫學院法醫學科第一位台灣人主任。

 

(作者係蕭光明重孫、蕭道應之子,法務部法醫)